中国特警在巴黎:3天学会6天课程让法国人惊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08:51 东方网
中国特警在巴黎:3天学会6天课程让法国人惊讶
上海反恐武警持狙击枪瞄准目标

中国特警在巴黎:3天学会6天课程让法国人惊讶
上海特警吴献帅在法国受训时与战友合影

  6月下旬的一天,武警上海总队某部军械员拿着一本全是法语的武器使用说明书正发愁时,副中队长吴献帅走到他的面前,一句句把说明书翻译出来,虽然有些单词需要字典帮助,但武器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都能清楚地表明。小伙子这才意识到:副队长不就是旅法归来的嘛。

  在吴献帅眼里,他在法国的21天,可算不上是“旅法”。今年3月8日上午10时30分,一位身材精干、体格健硕的中国武警军人拖着行囊走进浦东国际机场的候机室,肩负着部队领导、亲人战友们的嘱托与期望,登上了上海飞往巴黎的航班。他就是武警上海某部副中队长吴献帅。

  早在一个多月前,吴献帅就到北京参加了中国特警学院临时开办的一期特殊业务培训班,同班的参训人员都是从武警部队各个省总队选拔出来,军政素质兼优且具备外语基础的特战干部。不同寻常的,是这期培训一共只有12名学员,没有被安排大量的特战训练科目、也不用再次忍受那几位“苛刻”的军事教官,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法语老师。两个半月的法语口语、基础写作强化课下来,吴献帅最终通过了法语能力考核,并在总部的安排下,作为首批受“法国宪兵特勤大队”邀请的中国武警部队代表,赴法国宪兵部队军事技术交流中心集训。

  法国宪兵特勤大队(俗称法国突击队,英文代号GIGN)是一支专门从事于反恐怖活动的特种突击队,诞生于世界恐怖活动猖獗的70年代。隶属于法国国家宪兵部队,归法国国防部和法国内政部共同指挥,主要以军事的手段打击犯罪和恐怖主义为主要职能。由于队员执行作战任务时,总是身着黑衣,腰扎黑带,故又被称为"黑衣人"部队。GIGN成立31年来,公开及秘密执行特殊任务560次,共打击了550名恐怖分子,解救了350名人质。1994年,GIGN在马赛国际机场一战成名,从一伙阿尔及利亚恐怖分子手中,将一架满载乘客的法航客机成功解救。行动次日,全体队员受到了时任法国总统密特郎的亲自接见。由于他们一次又一次奇迹般的完成任务,被法国人民自豪的称之为“凯旋门的利剑”。

  法国宪兵部队军事技术交流中心(GISA)位于梅森阿尔福的夏伦顿堡,地处巴黎东南近郊,依塞纳河畔,四季景色怡人。法式庄园、古堡和林荫小道让前来观光的游客无不感受到一种古典的浪漫美。“那里是温室气候,满眼可见都是绿色,他们的草地,田地,园林,没有喷水装置,小草就像南方的草,风像上海的风,很凉,夜里的空气有点像北京,微微夹杂着一点沙尘。”包括吴献帅在内,中国的4名武警警官此行就要在这里接受为期21天,由法国宪兵特勤大队组织的狙击业务训练,主要进行600米远程狙击、300米以内的近距离狙击、移动目标的狙击、直升机垂降狙击、搭乘直升机射击、并对不同的玻璃在不同的距离进行狙击射击。

  在训练态度上,法国人表现出欧洲人的严谨,而中国队员们的卓越表现,最终让他们露出了浪漫的本色

  “3月某日于法国:6点30分起床,30分钟的体能训练,而后洗澡,可能是昨晚终于尝到原汁原味的法国葡萄酒的原因吧!心里很兴奋,也可能是在异国他乡看到了这么大的雪,而上海是很少下雪的。我们吃完早饭,穿好训练服,带上我们的枪,就趴到射击场,顶着风,冒着雪,扶好靶子,分别对人体靶和人体部位靶进行了射击。由于天冷,手拉枪机都麻了,被老师训了一顿,说我们要领不对,但确实麻了!击发时都不听使唤了,急也急不来。”

  这是吴献帅在法国集训的日记中,一段记录他一天训练情况的简练文字。吴献帅边回想边告诉我们,那天不知怎么了击发不听命令,也许是刚到法国,还没有克服时差效应导致的。队友都带有紧张的气氛,教练没有下命令的时候就有开枪的,老师很生气,没有顾及不同国家之间的脸面,狠狠的训了大家一顿。作为一名射手,也是一名教学者,吴献帅听到老师的讲法,只感觉语重心长。在国内,吴献帅在教学中更是出了名的严。“因为咱们是军人,就应这样。老师的批评是出于教学。”

  第二天,是中国队员们期待已久的训练科目:乘直升机进行空中 移动射击。在登上直升机前,吴献帅拍拍其他三人的肩膀,顶着强劲的桨风举起拳头大叫:“加油!给他们看看中国武警的厉害”。上机训练时,法方特战队员对他们进行了几次反复测验,四名中国队员面对考验都体现出了共和国军人的作风和战斗精神,他们很快就适应了高空的机舱晃动,四人弹无虚发,地面靶台传来了全部命中的可喜成绩。法国教官对吴献帅他们的学习能力感到非常惊讶!怎么学得那么快呢!吴献帅心里暗自高兴,这次可算给中国军人争光了。

  直升机继续在空中盘旋着,接下来的科目是300米精度狙击。这是最具挑战性的训练。吴献帅做了一个深呼吸,再次进入到紧张的瞄准状态,“3、2、1、fou!”随着法国教官PIERR下达了击发命令,吴献帅四人同时扣动扳机,枪声叠在了一起。一声枪响,四靶同时命中,法国人很明显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巧合”,PIERR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前的事实,他立刻要求降落飞机,到靶台去亲自验证一下。

  过了两天的训练后,法国人渐渐习惯了中国小伙给他们的惊讶,按课程6天的内容,吴献帅他们三天就完成了训练任务。这天,训练600米精度射击,吴献帅在体会作业时就打了个全优,因此,PIERR教练干脆暂停了训练,在训练场上跟大家喝起咖啡来。PIERR端着自己的咖啡杯走到吴献帅面前,他又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国小伙,对他讲:“我教出来的队员都是法国的顶尖高手,你们这次来的目的是学习,但我觉得应该说交流经验更得当,因为你们已经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训练科目不算问题,法式膳食和生活习惯才让吴献帅最为尴尬——七尺男儿也败给了“绅士风度”

  “他们土地相对幅员辽阔,植被好,青草满地,人口少,犯不着十分辛苦地面对黄土背朝天地春播、夏锄、秋收,去种地打粮糊口,只须放上一群牛羊,让这些牛羊自由生长,饿了抓过一头杀了吃就行了,所以吃肉为主。”说着,吴献帅继续介绍了自己在法国的尴尬经历和感想。

  在法国,蔬菜大概比肉贵,所以每餐以鱼肉蛋奶为主,而且半生半熟,用筷子扎不进去也没法切割,自然得学着用刀和叉。这刀叉看人家外国人用起来那么顺手,吴献帅却每次弄得满头大汗。像是小香肠,油腻腻的一叉一滑,经常“越境”跳到餐布上;还有牛排,一刀切不下去,多用点力嘛下面的盘子也裂掉了。吴献帅分析道:这主要是左右手力道不协调,中国人吃饭总是一只手拿筷子,所以另一只手闲惯了,现在双手同时上岗,没法配合。

  法国人对中国的菜肴却十分钟情。吴献帅有次问起法国的特战队员“法国大餐”是怎么回事,法国人给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在他们的眼里,即便法国大餐也不如中国的家常菜好吃。他们羡慕中国人有口福。就拿早餐来说吧,中国人的早餐是大部分是油炸和面食,但是却很讲究口味,同样法国人吃的是干面包片和土司,吴献帅才吃了3天,竟然舌头就磨出了泡。

  至于西方人用餐的规矩,在吴献帅看来那完全是人为搞出来的形式主义。他认为只要能把食物顺利送到嘴里就是最实在的了,哪管得了那么多。吴献帅觉得,西餐要求把食物放到嘴里上下唇闭合着吃,就像没牙的老太太,所以他也从来不讲究。再拿吃饭喝汤不能出声这一件事说吧,法国人认为这是代表贵族的绅士风度,喝汤喝出声来是穷人饥不择食时的表现,而贵族丰衣足食,吃饭喝汤慢条斯理,不会出声。吴献帅试了几次,发觉要想喝汤不出声音还真不容易,尤其汤很热的时候,就更不容易了。还真难为了我们这位喜欢吃面条、喝胡辣汤的“河南老乡”。“其实,我看他们也是在瞎讲究,民以食为天,能吃饱就行。不信饿他们七天七夜滴水不进,再给他端上满汉全席让他吃,看他怎么个吃法。到那时候恐怕就没那个讲究了。”谈到西方的饮食修养,吴献帅坚持站在老家人的立场上,认为只有吃出声来才算香,才算过瘾。

  吴献帅眼里的法国浪漫

  中国人名字的发音对于西方人而言是个难题,所以他们一般选择直呼姓氏而不叫全名字。吴献帅在法国时,大家都称他“WU”。和大多数初次出国的人一样,吴献帅怀着一颗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想探究、他用贪婪的眼神去注视所能看到的一切。

  法国人很节俭。在法国的训练场上,吴献帅注意到到许多训练教具和靶子都是部队基层手工制作的,档次不高但很实用。实弹射击场的靶档仅用杂木堆积而成,既安全适用又造价低廉。他们的电视机可以拿去当古董,而看电影还使用的台式录象放影机,吴献帅特意带去了几盘DVD都是中国功夫大片,本来想当礼物送给法国队友,却没想到这里竟然没法看。他们的教练“怪老头”PIERR,身为法国狙击手第一教头,竟然每天开着一辆破旧不堪的面包车上下班,而他最大的娱乐也并不像电影里面经常演的那样,去高尔夫球场潇洒练杆,却只是开着他那辆外形酷似北京产“金杯”的小车在郊外兜兜圈子。法国是经济发达国家,人均年收入2.3万欧元,但从上到下的官员用的手机全都是老式的黄蓝屏;除非重大节日或正式场合,大家大都穿着休闲服,没有戴名表穿名牌的,非常简单随意。法国人把大量经费都投入到装备上,所以其装备比较精良。吴献帅认为,这些勤俭节约、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个周末,吴献帅给训练中心请了半天假,乘车到巴黎市区去兜了一圈,回来时在集市买了一条鱼,用塑料袋装着回去。在返程的车上,吴献帅碰到了LOLO,他是PIERR的学生兼助教员,LOLO热心的向吴献帅介绍了这鱼的学名、生物学上应如何分类、它有哪些特性、在科学上有哪些价值、讲的吴献帅是一头雾水。回到房间,吴献帅提着鱼,把LOLO的原话讲给了一个中国队友听,不想中国队友只问了一句:“这鱼是红烧还是清蒸好吃?”所以,在看待事物上中国人往往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而法国人往往从事物的本质、规律、科学价值角度去看。

  虽然法国人崇拜科学,但也崇尚浪漫,然而他们追求浪漫的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法国人相信,上帝造的一切中人是最美的。既然是最美的就要展示给人们看,所以在西方,许多表现人体的艺术作品中人们大多不穿衣服,而且不抽象,以写实的居多,像雕塑、画像等等。吴献帅每次看到这些雕塑和画像都会下意识的把目光移开,但是西方人看那些作品时毫无羞涩或不自然的感觉,而且还看得很投入,这让吴献帅觉得浑身不自在。就在训练基地南边有一块海滩,据教员们讲,每到夏天,许多人到这里来,脱光了衣服躺在那里做日光浴。这在吴献帅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而在法国人看来却是一件浪漫的事。

  可是,法国人的浪漫永远不会体现在经济上,因为他们有着AA制的人情观。有人说,在外国尤其西方人,他们只认金钱不讲人情,不管做什么都要有钱来衡量或量化。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存在偏颇,有两件事仍然使吴献帅感受很深。一件事是法国人亲友间吃饭是尽然都是AA制。在去米兰的第二天,集训队安排大家去市区参观,午餐安排在一家酒店,饭后正赶上下大雨,出不去门。大家只好在酒店里喝茶聊天,等待天晴再出去。在吴献帅的对面桌子,视线能及之处有一对男女,30多岁的样子,正在在吃饭,席间妇女哭了,男的走过去搂着她的头亲吻了一会儿,好像在哄那个女士。看来这俩个人可能关系非同一般。吴献帅猜想他俩可能是什么关系只要等到买单的时候就知道了。在他看来,在这种场合下抢着买的时候往往是朋友关系;女人买单男人在一边看的时候往往是夫妻关系(女的在家管钱的居多);而男人买单女人闪到一边的时候往往是情人关系。可是等到买单的时候吴献帅又被彻底弄糊涂了。这两个人居然各自从身上拿出钱放到桌子上,然后挽着手走了。你说他们是什么关系?吴献帅搞不懂了,但是后来听闻,这种情况是这里的风情,在法国人的世界里即使是最亲密的爱人也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吃饭或者消费都是AA制的。吴献帅摇摇头说道:“我觉得没有人情味。”第二件事是“同乡”的概念。中国人在外国一但碰面觉得很亲切,古人说的“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中国还有句古话: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见了面都问你们哪来的?到这干啥来了等等,可外国人见了本国人熟视无睹。我们中国人在外国都有同乡会,这样大家联系起来方便,一旦有事好互相照应,以便充分发挥集体作用,可我从来没听说外国人在中国搞什么这个会那个会,他们单打独斗,自已管自己。还是那句话:人情味很淡。

  如果说AA制代表了平等大同的观念,很多人会认为他们一定信守这一处世原则,可是相反,在生活中他们更强调的却是追求个性的一面。一次,法方在训练间隙请中国队员们喝饮品,有茶和咖啡两种选择,餐厅的主人问吴献帅喝什么时,吴献帅说:“随便。”不料,店主对这个答复十分头疼,不知如何是好,而服务生一手拿茶壶、一手拿咖啡壶却不知该倒哪一个。其实,在中国人的思维里,说“随便”就是客随主便,是礼貌的意思和客气的表现,可西方人不这么看,觉得吴献帅是故意刁难。吴献帅仔这时看出了老板的脸色,心想如果一定说出喝什么,那就说喝茶吧。谁知道吴献帅第一个说了“喝茶”,接下来的3人就都说的是“茶”!这也让法国人感到奇怪,怎么一个说“茶”,所有的人都说“茶”呢?

  在结束了法国的集训时,向法方告别之前,大家大概都说了一样意思的三句话,一是赞扬法国国家美,二是希望中法两国关系永远交好,三是对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于是法国人就又有疑问:两国部队接触不多,你们不远万里来法国就没有一点不同的感觉?怎么说千篇一律的话呢?吴献帅认为,这种理念的冲突表现在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上。中国的儒家思想根基较深,讲究天人合一,“和为贵”,是一种求同存异,可是西方人却主张讲个性,甚至是标新立异的。

  经过21天的法国之行,吴献帅回国后,他觉得自己有两个最大的收获:一方面开阔了眼界,亲睹了发达国家的军警实力,不管是思想文化,还是他们的先进科技,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方面,我们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迅猛的发展,正受着世界各国的瞩目。他不无感慨地说:“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身为一名中国军人我们决心苦练勤学、精武强军,为祖国的腾飞保驾护航。” (作者:徐连宗 肖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