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嫦娥探月卫星发射塔藏国外航天专家难解秘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09:21 新闻晨报
资料图:新三号发射塔架,顶端橘红色部分为吊车,写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字样的银白色部分为固定平台,蓝色部分为回转平台,在回转平台的底部有发射台。
10月11日,“嫦娥一号”卫星模型在深圳高交会上亮相,因其是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并即将发射而备受关注。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晨报特派记者杨育才四川西昌报道 昨天下午,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了解到,我国首次探月的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的最佳时间已经确定,初步确定在10月22日至25日之间。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上百人的指挥控制大厅内安静得能听见一根针掉下的声音。 发射中心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用于发射“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和“嫦娥一号”都已经吊装上发射塔,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 为确保“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一号”的能力。航天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一号”就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无论2号塔还是3号塔,都有一个令国外航天专家都看不懂的秘密。” 晨报记者从基地参观区的讲解员了解到,秘密就在回转平台里。“这个回转平台内有10根电缆摆杆,国外的摆杆只能支撑火箭,而我们的摆杆还可以自动为火箭充电、充气、加注燃料,这是我国的专利,国外航天专家都不懂其中的奥秘。” 目前,西昌卫星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排查重大产品质量故障20余起,以确保“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 一座城市,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奔月梦想。随着“嫦娥一号”的腾空而起,“嫦娥奔月”的传说即将在航天城西昌变为“现实”。西昌,也将因此成为我国深空探测的起点。 昨天下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的最佳时间已经确定,初步定在10月22日至25日期间。在“嫦娥一号”升空的前夕,晨报记者提前前往发射基地探营,为读者揭开中国西部航天城的神秘面纱。 发射塔内藏着外国专家不懂的奥秘 记者坐车从一个叫漫水湾镇的地方出了泸黄高速公路(泸沽到黄联关),进入一条峡谷,在峡谷中拐过几道弯,穿过一个小村子,远远地就看到高高矗立的发射架和避雷塔,在青山环绕中直指苍穹。 记者跟随当地居民金宏平攀上发射中心北面的山腰,整个发射场一览无余。发射场三面环山,距离山腰大约两三百米,一面对着峡谷口。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一条小溪从北面一个小山沟里缓缓流进,将2号发射塔和3号发射塔分隔在两个区域里。离山腰更远的是亚洲最高的2号发射塔,固定架和移动塔处于分开的状态,分别矗立在一条铁轨的两头。 离山腰更近的便是即将发射“嫦娥一号”的3号塔。和2号塔不同的是,3号塔是全封闭的,从外面看就像一座没有窗户的大楼,楼顶上方是一部巨大的橘红色吊车。 “这是新的3号塔,是为了发射‘嫦娥一号’改建的。”金宏平告诉记者,在3号塔的改建过程中,他曾经在里面做过水泥工。2005年下半年,老3号发射塔架拆除重建。2006年12月30日,增高8米、技术换代的新3号塔竣工。航天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一号”就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金宏平指着脚下告诉记者,山体里都是空的,既是仓库,也可以在发射时当作工作人员的掩体。他又指着3号塔塔基,“发射台的地面下还挖有一条深沟,发射前里面会装满水。” 进入发射基地的参观区后,基地讲解员小杨向记者解释说,这条沟叫导流槽,槽里的水具有减震、降温和吸收毒气的作用。“火箭发射时,震动相当于6-8级地震,水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同时,火箭的火焰温度高达3000℃,水可以降温,我们在照片和直播画面上看到火箭升空时的白色烟雾都是水蒸气;水还可以吸收或稀释燃料燃烧产生的毒气。” “无论2号塔还是3号塔,都有一个令国外航天专家看不懂的秘密。”小杨指着3号塔对记者说,写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字样的银白色部分是固定平台,蓝色部分为回转平台。“秘密就在回转平台里,里面有10根电缆摆杆,国外的摆杆只能支撑火箭,而我们的摆杆还可以自动为火箭充电、充气、加注燃料,这是我国的专利,国外航天专家都不懂其中的奥秘。” “箭”已上弦,只候佳期 昨天下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的最佳时间已经确定。根据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的分析,结合相关历史资料,中心气象系统科研人员为“嫦娥一号”选准了最佳发射窗口。“初步确定在10月22日至25日期间,但具体时刻目前还不能透露。” 在进入发射中心参观的专用车辆上,一位头戴帽子的游客被要求脱帽检查。小杨告诉记者,和平时相比,在“嫦娥一号”发射前夕前来参观的游客更多,对游客身份的查验也更加严格仔细。 站在工作区外运送火箭的专用铁轨上,记者看到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回转平台闭合时属于测试状态,打开就是发射状态。”小杨向记者透露,目前长三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嫦娥一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将在吊装后进行最后的测试。 发射前居民将撤到4公里之外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访时,记者发现,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基地工作人员,提到地点时都用编号来代替。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说,整个发射系统分为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和勤务保障六大系统,分布在峡谷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用一个数字来代替。 “每次发射前后的两三个小时,我们都会撤离到离发射场4公里以外的区域。”金宏平家所在的泽远乡,离发射中心只有两三公里路程。每次发射前,村镇里的干部和基地工作人员会挨家挨户地通知人员撤离。居民也都非常配合。 “一般也就撤离两三个小时,发射升空后就可以返回家里,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金宏平盯着3号塔告诉记者,尽管已经习以为常,但他还是非常期待“嫦娥一号”的发射,“毕竟这是第一次探月,跟原来发射的不一样。” “撤离4公里之外也能看到火箭升空后的壮观景象。”金宏平曾近距离观看过火箭发射:“热浪冲到脸上,就像面对着刚揭开的热蒸笼一样。声音也很大,即使在两公里外把耳朵塞得紧紧的,还是觉得震耳欲聋。” 记者杨育才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