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使命-2007参演部队万里大跨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11:05 新华网
中国和平使命-2007参演部队万里大跨越(组图)
7月31日,一名俄军士兵在军列旁警戒。

   新华网专稿:“和平使命-2007”反恐演习定于8月9日至17日举行,其中战略磋商阶段在乌鲁木齐进行,实兵演练阶段在俄罗斯切巴尔库尔演习场进行。中国参演部队军列分三个梯队从新疆吐鲁番出发,抵达切巴尔库尔演习场,全部行程达10300多公里。位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接壤的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口岸。7月27日,这里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载运中国部队官兵和武器装备的军用列车首次通过口岸进入邻国。

   历史性的瞬间

  7月27日上午9时30分,记者随“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演习中方铁路运输参演部队第三梯队军列经过5300多公里的远程机动后,抵达满洲里。就在同一天,中国参演部队第一梯队军列将驶出满洲里口岸,进入俄罗斯境内。

  为了第一时间采访并拍摄这一历史性的瞬间,记者在所乘军列刚刚停稳后便飞身跳下,直奔9公里以外的满洲里口岸方向。

  在距离口岸最近的边防连十八里哨所,排长朱建斌在得知记者来意后,热情地陪同记者登上28米高的哨楼,向着距离800多米的中国国门方向瞭望,静候中国首列参演军列的到来。

  满洲里晴空万里,艳阳下碧绿的草原像铺在大地上的绒毯一望无际,一条蜿蜒伸展的铁丝网横亘其间,勾勒出中俄两国的共同边界。口岸上,挂着巨大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醒目大字的国门高架在两条并行的铁路之上,显得威严大气。

  朱排长对记者说,口岸上每天都会有装载着石油、木材、燃料或者机床零件的俄罗斯货运列车驶入满洲里,也会有载着汽车、重型机械以及轻工产品的中国货运列车驶出满洲里。“在这里平均每45分钟就有一辆货运列车通过,但是大型军列我还从没有见过。”在哨所守卫近5年的朱排长说。

  时间似乎过得很慢,在哨楼上苦等了近3个小时后,终于盼来了军列。牵引着长长列车的是俄方庞大的内燃机车,中国轮式步战车、通讯车、军用救护车、餐饮车等装备被整齐地固定在俄宽轨平板车上。整列车加挂了三节卧铺车厢和一节由货柜车改装的餐车。

  在靠近国门的地方,军队领导在铁路旁一字排开为参演官兵送行。游人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向着军列翘首观望。

  记者居高临下,得以纵观全景:12点58分,车头穿过中国国门;12点59分,车头穿过俄罗斯国门,长龙般的列车车身纵贯两国;13点02分,最后一节车厢驶入俄境。

   “较真”的俄国军人

  28日是记者所乘第三梯队军列出发赴俄的日子。之前,军列上的重型装备在满洲里车站进行了换乘换装,所有装备物资从标准轨的中国专列换装到俄罗斯的宽轨专列上。俄罗斯人对入境物资捆绑加固要求标准非常高,这是口岸上的人都领教过的。因此,军列换装以熟悉俄罗斯换装标准的换乘站工人为主。

  战士们把车辆小心翼翼地开上俄方平板车的指定位置,换装工人们立刻跳上平板车,动作迅速地对车辆底盘进行捆绑加固:车轮被两块大方木块夹住固定,筷子般粗细的黑铁线被拧成10来股绑缚住装备,就连粗大的炮筒也被结实地拴在车身上,摇晃不得。换装工人的效率很高,仅用3个小时就将40余辆战车固定在平板车上。

  没过多久,俄军交部代表马德尔年科上校带着5名士兵来对捆绑加固情况进行检验。他们跳上车用脚踩踏每一根钢绳。钢绳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若有他们不满意的,就坚决要求重新捆绑,绝不留情。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下,身材魁梧的俄国大兵早已汗流浃背。直到最后一根绳索被检查完毕,俄军上校才露出一丝笑容,对中方人员说:“很好,这样的列车开进来我才放心。”

  军列驶入俄境,但不久又停了下来,俄边检人员以及全程随车担负安全警卫的官兵要对车上人员和装备进行核查。中方翻译官与俄方交涉说,军列人员和装备都是根据两国有关部门多次协商后进行核载的,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俄方人员坚持要进行检查,但保证会用最短时间完成。俄罗斯人所谓的“最短时间”让参演官兵和记者在闷热的列车上等了足足两个多小时。

  俄边检人员对列车上人员证件和持证者本人进行仔细比对,俄官兵则不厌其烦地打开已封闭的每一辆战车和每一个货柜车厢的大门进行查验和清点。尽管俄方为输送中方参演部队派出了最好的“达乌里亚”号卧铺车厢,但由于没有加挂发电车,列车在停止运行时空调不能工作。官兵们在车内挥汗如雨,体尝了一次“天然桑拿”的滋味。

  装备清点完毕,大腹便便的俄军大尉对中方人员一脸严肃地说:“我方已对装备全部检验完毕,从现在开始,装备安全已由我方接管,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靠近。”

  后来记者了解到,俄内务和军交部门高度重视此次护卫中国铁路运输参演部队的任务,特意从军演演习场所在的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派来精干力量全程负责保卫军列。

   中俄“联合炊事班”

  从满洲里进入俄境以后,军列上就多出了20个俄罗斯人,他们是12名安全警卫军人、6名乘务员和2名帮厨。中俄双方战士的年龄差不多,平均都在20岁左右。

  刚开始,双方彼此有些陌生感。过了不到1天时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车厢里热闹了起来。语言不通,他们就比划着表达意思,一些滑稽笨拙的动作往往会引得大伙儿哄堂大笑。

  参演部队的每个战士都有一本《简单俄语会话》的小册子,里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俄语单词,单词的发音和词意用汉语逐一标出,便于官兵拼读和记忆。这个小册子在此时派上了用场。一名中国战士想知道一名俄方士兵是什么兵种,俄士兵领会了意思,便开始在小册子上找到俄文单词,中国士兵看到这个单词相应的中文意思是“后勤保障兵”。交流成功,两人相视而笑。

  由于有了两位俄罗斯女帮厨,列车上出现了由中俄双方共8人组成的“联合炊事班”。“联合炊事班”是列车上最忙的人。劈柴、烧火、刷锅、淘米、洗菜、做饭,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餐车上度过的。尽管工作辛苦,但他们各司其职,相处愉快。

  在俄罗斯帮厨中有一名叫瓦丽亚。每天早晨她总是第一个起来劈柴,等待着战士们起来生火做饭。她在餐车上管事最多,就连垃圾袋放在什么位置她都要过问。战士们很快便对这位爱操心的瓦丽亚亲近起来。

  俄方军列提供的餐车是由行李车厢临时改装而成的,四周没有窗户,走进去像是进了炼钢车间。每次做饭,餐车里都是烟雾缭绕,热浪袭人。有一次车辆靠站,有个炊事班战士热得奔出餐车,蹲在过道口擦汗。只见瓦丽亚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将一桶凉水泼在战士的头上。大伙儿知道这又是瓦丽亚阿姨的恶作剧,都笑了起来。得意过后,瓦丽亚开始自责:“他出了这么多汗,不该突然用凉水刺激他。我们俄罗斯人习惯用凉水冲澡,可你们不习惯。”

  瓦丽亚很喜欢炊事班的战士们,她给每个战士都起了个俄文名字,有“廖沙”、“米沙”、“尤拉”、“舒拉”……他要每个战士都记住自己的俄文名字,记住大家在军列上朝夕相处的日子。当瓦丽亚用俄文名字召唤战士时,战士会响亮地喊一声:“到!”

  合影留念成为中俄两国官兵彼此表达亲密友谊的直接方式。官兵们合影时,肩搭着肩,臂挽着臂,亲如兄弟。俄罗斯士兵活泼大方,他们争着与军列上唯一的中国女军人唐军艳合影,如愿以偿后才美滋滋地走开。

   军列上的“八一”节

  8月1日,参演部队在军列上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尽管列车上空间狭小,官兵们还是举行了令人难忘的庆祝仪式:在国歌和军歌声中,战士们在国旗上庄严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之后一起唱响了国歌和军歌。俄罗斯人也知道这一天是中国的

建军节,特意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停靠站上为中国军人送来了伏特加酒以示祝贺。

  军列在俄罗斯广袤的山林和田野间穿行了5天5夜,途经世界最大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素有“西伯利亚心脏”之称的伊尔库茨克、东西伯利亚最大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距离终点仅剩两天的行程。

  列车在俄境内将行驶5000多公里,几乎占中国参演部队铁路输送总里程的一半,沿途经停10多个车站。坐在行进的列车上向窗外眺望,一路上满眼绿色,茂密的白桦林和清澈的河流构成大自然壮美的图画。在列车经过乡村城镇时,很多俄罗斯人看到浩浩荡荡行进的军列都禁不住停下脚步观望,更有天真的孩子们向着军列连连招手致意。

  炮兵班长单建国说:“车厢里空间有限,一路上运动量比在营地里训练时少得多,真是浑身呆得不自在,现在就想快点到目的地,好好地伸展一下拳脚。”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女军人唐军艳说:“一路上到处是树林、草原和野花,这么美的自然风光我还没看够呢。”

  中国铁路运输参演部队共300余人预计于8月3日全部抵达位于车里亚宾斯克的切巴尔库尔演习场。

  在向着终点奔驰的军列上,俄军上校伊格尔·乌兰诺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演练场已准备就绪,就等着你们的安全到来。”(本网特派随军记者任瑞恩、李刚)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07年新浪冠军项目 ·网络赚钱新浪分类 ·传海量生活资讯 ·城市活动大联展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