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俄陆航部队将出动13架米24直升机参加上合军演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9:48 中国航空信息网
俄陆航部队将出动13架米-24攻击直升机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俄罗斯空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泽林上将宣布,俄罗斯空军和中国空军将出动90多架飞机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和平使命-2007"反恐演习,演习将于2007年8月9~17日在俄罗斯境内的车里亚宾斯克州举行。 背景资料: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米里设计局设计的米-24是前苏联开发的第一种武装直升机,外型独特,火力强大,拥有重武装的同时还能载运步兵到前线,迄今没有任何武装直升机具备相同的身手。米-24共有7种不同机型,生产量超过2500架,使用国家超过20个,曾创下两项速度纪录,海平面速度超过后来出现的AH-64。在北约军队中,米-24被称为“雌鹿”。 米里的杰作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陆军开始走上机械化之路,米里设计局的主任设计师米里认为,一种能载运步兵并提供火力支援的飞行战斗运兵车将会给陆军带来一场战术革命。1966年米界完成了新型武装直升机的全尺寸模型,该机的外观与美制UH-IA直升机相似,不过它却拥有后来米-24的特性:配备2名乘员并可载运7至8名士兵;装备双管23毫米机炮、4至5枚反坦克导弹和2至4具火箭吊舱;机上重要部位和乘员均有装甲防护。 米里准备了两套设计方案,分别是单发动机的7吨重直升机和双发动机的 10 .5吨重直升机,设计局的试验厂也完成了3架不同型式的全尺寸模型和5款直升机前机身模型。最后,双发动机直升机获选,不过原先设计的固定式机炮改成机首下方炮塔上可转动的高速机枪。米-24自1968年5月开始正式研制,1969年6月推出首架原型机,1969年9月首飞,先期生产型共有10架。这批飞机自1970年6月开始进行18个月的部队接收测试,进行了局部修改后投入批量牛产。 米-24采用5片主旋翼和3片尾旋翼,机身较米-8纤细,前三点式起落架可以收入机身鼓起的起落架舱内,机身中段有两个下倾的短翼,不仅可以挂载武器,还能在向前飞行时减少旋翼负荷19%至25%。前后座的机组乘员坐在防弹玻璃座舱内,飞行员坐在武器操作员左后侧,武器操作员负责搜索目标,发射机枪、反坦克导弹和投掷炸弹,飞行员负责发射火箭弹和使用机炮吊舱,米-24的机舱最多可容纳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载运1500公斤物资或4具担架,机外还可吊挂2000公斤的货物。米-24的防护相当完备,驾驶舱与人员货舱结合成单一的密闭防弹空间,具有核生化防护能力,发动机也以装甲强化防弹功能。机内的5个防弹油箱装载2130公升燃油,必要时还可在机内加装两个1630公升的副油箱。米-24采用 TV3- 117涡轮轴发动机,正常输出功率1268千瓦,最大起飞功率1641千瓦,如果一具发动机失效则另一具发动机自动进入最大起飞功率输出模式。该机的电子设备安置在后机身舱内,包括自动飞行控制设备、陀螺仪、自动进场系统、自动导航地图、短程无线电导引系统等。 “雌鹿”姐妹 1970年,米-24正式投入批量生产,最初在前苏联空军服役。陆军航空兵成立后,米-24以独立直升机中队为单位纳入陆军机械化师的编制,完全实现了米里最初的使用设想。 1972年,北约发现苏军拥有新型武装直升机,最初发现的批量生产型被命名为“雌鹿”A型,而具有水平短翼的先期生产型因在后来才被发现,反被命名为“雌鹿”B型。“雌鹿”A在1974年停产。原型机“雌鹿”B由米里设计局再度进行修改,配备4管12.7毫米机枪炮塔,改用半自动导引系统和反坦克导弹,在机首下方加装前视红外线系统和低光度电视摄像机。这些改进后来成为米-24V和米-24D的发展基础。 由于米-24A的平面式座舱玻璃会妨碍飞行员的视线,于是米里设计局在 1971年重新设计前机身。机组乘员改为分坐于前后阶梯状的座舱内,飞行员坐在武器操作员后上方,防弹玻璃座舱罩改为前后独立的泪滴状设计。重新设计座舱罩不仅改善了视线,而且有利于导弹系统的操作。双座舱罩的机型原本编为米-24V,但是计划装备的新型反坦克导弹一直无法服役,米里设计局只好将新设计的机身搭配旧式武器,这型直升机的编号是米-24D。米里设计局还推出了简化版的米-25,专门用于出口。 AT-6新型导弹在1972年问世,它的速度、射程和精确度都大大超过老式的AT-2,配备AT-6的米-24V也终于诞生。除了换装导弹外,米-24V还改装了新的发动机,改装的TV3-117V发动机能更加适应高原环境,功率也增加至1660千瓦,另外还在飞行员座位增设自动瞄准系统。米-24V的后期型还加装了雷达告警系统,机尾装有32联装红外干扰弹和一套主动式红外干扰器。米-24V最初携带8枚反坦克导弹,1986年曾试验过搭载16枚导弹。从1976年开始批量生产至1986年停产,10年中的产量超过1000架,是生产最多的机型。 1975年,米里设计局开发了编号米-24P的重武装型“雌鹿”。由于换装的双管机炮重量和后坐力过大,原有机首炮塔无法容纳,机炮改装到飞行员座舱下方右侧的加长整流罩内,机首变得较光滑。炮塔装有GSh-30K型30毫米机炮。米-24P从1981年到1989年总共生产了620架左右,装有机炮的“雌鹿”出口型是米-35P,北约称为“雌鹿”丁型。在使用中发现30毫米炮的威力过大,大部分场合使用23毫米机炮即绰绰有余,因此在1985年修改米-24V推出米-24VP,换装新炮塔和23毫米机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