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替代更好的是对航母的超越之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10:13 中国国防报
比替代更好的是对航母的超越之路(图)
    偶发事件证明了强大的航母护卫圈在对付航母的传统天敌――潜艇、飞机上仍然存在着百密一疏的漏洞。

  替代,还是超越

  谁将是航母的替代者?美国海军曾经有人提出造“武库舰”,作为新一代海上主战平台;也有人认为未来的海上霸主是相对任何水面舰只都更具备隐蔽性、安全性和全天候性的核潜艇;美国海军的UAV计划则认为,以现在的航母或普通大甲板军舰加上无人驾驶的飞机,可以承担航母的大部分功能,却可以大大降低造价和维持费;还有人提出地效飞行器才是最具潜力的海战之王。这些设想基本是覆盖航母原有功能的替代思路,而超越则是以更高的性价比研制出新的武器平台和围绕其建立更高效廉价的作战体系,应对当代战争威胁和完成新的战略目标。显然,比替代更好的是对航母的超越之路。

  对航母来说,也许悬空器(或称飞艇)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平台。与早期飞艇相比,当代飞艇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强。系列化发展的飞艇已经可以在对流层、平流层和近太空等不同高度上长期飞行执勤。以美国正在研制的几种飞艇为例。首先是“海象”重型飞艇,“海象”是一种软式飞艇和飞机的混合式飞行器,有浮力也有升力,巡航速度150公里/小时,可载重500吨;具有洲际飞行能力,可在7天内飞行2.2万公里;能在平流层飞行,既可以当“空中哨站”,也可以成为“空中打击平台”。按照美国海军海上打击规定,对时间敏感目标要求在秒级之内探测到,在分级时间之内实施精确打击。与航母相比,处于高空中的飞艇显然比处于海面的舰只更容易达到要求。据《简氏防务》测算,美国“斯坦尼斯”号航母的30年全寿命成本约为330亿美元。按美国国会预算委员会的估算,由15艘“海象”组成的飞艇中队的全寿命成本为110亿美元。如果多艘飞艇在海上组网、轮流执勤,不仅可以完成航母编队的前沿威慑、远洋作战、争夺制空制海权、支援登陆作战四大基本任务,还可以承担护卫航路、保卫商船、打击海盗及反恐等一些对航母编队来说难以执行或过于琐屑的任务。第二种飞艇是大型高空无人飞艇(HAA)。它可以长时间停留在两万米的高空,主要任务是监视可能来袭的导弹和为己方的导弹指示目标。原型飞艇可以在高空中停留一个月。最终任务型飞艇要求可停留一年,并具有一定的攻击能力。第三种是造价为50万美元的“攀登者”无人飞艇。它可长期停留在固定翼战斗机和地对空导弹无法达到的3万~3.6万米的近太空执行侦察和通讯任务。如果我们把眼光从海面抬升,就不难发现飞艇为保卫国家的海上权益提供了更有效也更为廉价的空中解决方案。

  必须强调的是,飞艇只是超越航母思路的一种选项。当代武器的发展正在从倚重单一平台的作用,向构建完整作战体系转化。我们不应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造不造航母这一个关注点上。“别人有航母,因此我也要有。”这实际上是与龙王比宝的心态。我们应该敞开思路设想,建构费效比更高的武器系统。其实航母本身就是一个创意的产物:当年德国邮船为了加快邮件投递想在汉堡到美国纽约航线上让飞机从邮轮上起飞。这启发了美国海军,从此开启了航母时代。目前以航母打击编队为作战骨干的构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发展中的锁定点现象:即沿袭最初的选择,而这选择在此后看来未必合理。要美国海军改变在二战和冷战时就已经成形并颇为成功的模式,就像要当年法国军队舍弃马其顿防线、今天的计算机厂商改变键盘一样,意味着极高的代价和难以割舍的历史荣誉。对于海军现代化的后来者来说,选择超越航母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成本――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成本都要低得多。

  美国国家防务委员会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理查·舒波曼在美国众议院国务安全会议上指出:中国并不缺乏自身制造与武器发展能力,仅仅缺乏武器设计与构思方面的创新意识。的确,当代技术的多样性为武器发展和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多样的可能,只是需要我们有突破窠臼的勇气和独到的创意。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