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陆航部队强化复杂地理气候环境野战训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08:07 解放军报
资料图:解放军陆航部队最新夜战攻击型武直九直升机
科学运筹不忙乱 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了沈阳军区某陆航团党委“一班人”的面前。 作为一支专业门类多、技术性强、保障要求高的高技术兵种部队,该团正处在运输保障型向武装攻击型、基地化向野战化转变的特殊时期,特别是近几年装备升级、换代加快所带来的装备编制和人员编制不匹配、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团党委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一套专业训练措施应运而生:全面开展“全员额、全要素、全课目”专业训练。 针对专业多、组训难的特点,该团采取大专业小集中、小专业大集中的岗位练兵方式。对飞行、机务等人员较多的专业,分专业、按岗位分级、分批组训,采取新老分训、以老带新、互结帮学对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展开。对飞行保障等人员较少的专业,分时段、相对集中训练。对“独生子”专业,专门调整1-2名与其专业有关联的干部或士官进行配组训练,实现“一专多人”,提前储备人才。 为达到内容训全、时间训够、质量达标的目的,该团根据训练大纲和等级评定等有关法规,确定了首长机关、飞行系统、装备保障系统、战勤保障系统4个方面、18个岗位练兵的具体内容,做到任职缺什么补什么,岗位需要什么练什么。他们还结合训练阶段和课目转换,广泛开展比武竞赛活动,将比武成绩与年度评功评奖、干部晋升职务、士官选取晋级挂钩。 让训练与战场接轨 “没有把部队拉出去的勇气与魄力,训练不跟战场接轨,战斗力提升就会失去‘助推器’。”在一次议训会上,该团党委达成共识:陆航部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投送力量、俯瞰战场态势的空中制高点和信息传输的“中转站”,在作战中一定要考虑全时、全域、全天候使用,必须把部队拉出去开辟野战机场组织飞行训练。 在征得上级领导机关的同意后,部队成建制千里转场至科尔沁草原,将白城的一个人工降雨基地开辟成野战机场。在两个半月的驻训时间里,该团充分利用白城地区大风、低云、降雨等气候特点,以及草原、沙漠等地理环境,组织进行了在本场难以实施的低空、超低空、沙漠搜救等课目训练,探索了野战条件下的各种保障模式。这一训练模式,不但拓展了飞行训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使飞行训练更加贴近实战要求,为战时就近就便利用简易民用机场、高等级公路、大面积坚固场地、较硬土质草原等开辟野战机场积累了经验。 2005年6月下旬,该团采取地面摩托化行军、海上轮渡和铁路输送三种开进方式,辗转千余公里从部队营区来到山东某地,参加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正式演习那天,飞行员驾驭“鹰群”按时到达指定海域上空。跃升、俯冲、攻击、退出……一枚枚航空火箭弹呼啸着准确扑向“敌”阵地,“敌”一个个坚固的目标顷刻间灰飞烟灭,他们出色完成了两栖登陆和强制隔离作战任务。 始终为训练“吹氧助燃” 这几年,该团多次参加演习、演练、救灾等重大军事行动,均出色完成任务。上级评价他们,平时过得硬,关键时刻用得上。官兵们心中有数:团队建设形势喜人,一个重要原因是团党委“一班人”把中心工作摆到“中心”,做到了强势“领航”。 在这个团,团领导个个是抓训练的内行。团政委赵俊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3年5月,已经在某机械化师副师职岗位上干满3年的赵俊才,来到该团高职低配当团政委。当时已经43岁的赵俊才重新拿起书本,开始了新的起跑。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着《飞行条令》、《直升机驾驶手册》、《地面预习教科书》等专业理论书籍,白天忙就利用晚上时间吃“小灶”,学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每个飞行日,他全程跟班,了解掌握飞行组织指挥和飞行活动的一些基本程序。座舱、机库、模拟训练室、塔台、飞行楼,总能看到他的身影,飞行员、机务人员都成了他的老师。仅半年时间,他就基本弄清了直升机上仪表和各种开关的位置功能,了解了气象、航调、通信导航等知识,掌握了团属机种、机型的性能。 2004年初,团里召开党委议训会,筹划年度军事训练,赵俊才提出“飞行训练全年要前重后轻,基础训练、重点课目安排在上半年,执行各种任务安排在下半年”的想法,得到常委一致认可。会后,原团长李军由衷地说道:“老赵,看来你天天晚上点灯熬油没白费啊!” 团党委“一班人”不遗余力地为训练“吹氧助燃”,带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先进团队。去年,该团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甲类战斗团。(严俊 冯瑞波 本报特约通讯员 韩光)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