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称雄南沙需要大型预警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4日 08:35 舰船知识网络版
中国海军称雄南沙需要大型预警机(组图)
资料图:中国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对于取得台海制空权至关重要

  舰船知识 第5期 文/张鹏翼

  编者按:最近网上有关中国预警机的讨论很多.本刊的资深作者张鹏翼对此发表了他个人的看法。

  对预警机的迫切需求

  可以预见在未来20年内,我国海空军的作战范围必须延伸到第一岛链以内的地区,即朝鲜半岛,冲绳岛、台湾岛和南海海域。这一范围距我国海岸线约500~1500千米,已经超出了地面雷达的控制范围,必须有预警机充当空中指挥和预警平台。除此之外,国土防空任务对预警机的需求也十分迫切。由于地面雷达对低空目标探测范围有限,很难有效对巡航导弹进行有效的预警。而且地面雷达机动性差,易受攻击,对方只需集中兵力在攻击方向上摧毁几部重要雷达,就能打开一条入侵的通道。预警机恰恰就能弥补这些缺点。

  如果我国海军想走出第一岛链,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那么

航空母舰是必需的武器。舰载机是航母编队的主要攻防力量,而舰载预警机则是舰载机部队的核心。美军每艘航母搭载一个舰载机联队,其中下辖一个舰载预警机中队(4~6架E2C预警机)。在有战斗威胁的情况下,一般有4架战斗机进行战斗巡逻,并且有一架E-2C升空。E-2c在离航母150~2110海里远的距离上巡逻。以E-2C为核心的战斗巡逻机,可以为航母提供300千米以上的防空圈,比大多数反舰导弹的射程远,这就为航母编队提供了可靠的空中保护。

  在执行攻击任务时,也由E-2C进行指挥和引导,进行反舰、对地攻击等作战。E-2C还担任攻击编队和航母编队之间的通信联络任务。舰载预警机还能够为舰船提供引导,并组织指挥海上搜救活动。因此,我国如果要发展航空母舰,舰载预警机是必需的装备。

  对预警机的技术要求

  考虑到我国在未来二三十年内的可能的战争威胁,预警机应当具有以下的性能:大航程、长航时,足以满足第一岛链以内及南海海区的作战需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长时间执行任务时少出故障。先进的雷达系统,具有优越的探测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战能力,包括数据融合能力、数据链系统、精确导航能力和远程通信能力,使该机不仅是个空中预警平台,而且是个空中指挥中心。具有在野战机场起飞的能力,而且易于维护。这样才能避开优势敌人的先期打击,提高飞机的生存力。飞机平台及机载任务系统有可靠的生产和维护保障。

  对飞机平台的选择

  为了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战争威胁,预警机在航程上要能够满足在南沙群岛作战的需要,所以在1000千米距离上执行任务的时间应当大于4小时,也就是说飞机的航程应当大于5000千米,续航时间不小于7小时。

  要满足这条件,且国内能够获得的飞机平台,只有伊尔-76运输机、运-8运输机,或者对大型民航客机进行改装。但是大型客机基本上是两方生产,很可能遭到技术禁运,生产和维护没有保障。而且客机不具备在野战机场起飞的能力,对机场条件要求高。在战时.我国很可能在军事力量上处于劣势,如果预警机对机场条件要求过高,极容易被对方判断出活动规律,生存力低。而一般军用运输机都具备在野战机场起飞的能力。因此选择范围基本限于伊尔-76和运-8。

  我国是一个大国,从长远看,必须要发展大型预警机。大型预警机的任务系统一般重达1O~20吨,因此预警机的空重要比原型运输机增重10吨以上,而且雷达天线会增加飞机的阻力,续航力相比原型机会有明显降低。例如A-50预警机的最大航程只有5400千米,而其原型平台伊尔-76的航程则超过9000千米。

  运18最大载荷只有20吨,装上大型预警机的系统之后接近满载,续航能力必然下降很大,因此不能满足需求,而伊尔-76最大载重量50吨,续航时间10小时,可以在野战机场起飞。而且我国空军已经引进使用伊尔-76运输机多年,在后勤维护上有一定的保障能力。所以伊尔-76平台改装预警机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大型预警机虽然技术难度高,造价昂贵,但是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型飞机机舱容积大,可以容纳10~20名空中指挥人员,例如美国E-3预警机的电子系统操作人员最多可达17名,空中指挥能力强。而且人员的活动空间大,可以布置休息场所.可以轮换值班,延长了执行任务的时间。

  其次,飞机可以安装更大的雷达天线罩,增大雷达天线尺寸可以提高雷达分辨率、增大雷达探测距离。

  第三,飞机的

发动机功率更大。可以提供充足的电力,满足多种电子设备的需要。

  第四,机内空间大,方便各种设备进行隔离安装,提高了电磁兼容性。

  所以大型预警机又可以称为战略预警机,是进行空中指挥和预警的核心力量,而其他中小型预警机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例如,在E-3和E-2同时位于战场的时候,E-2要受E-3的指挥。

  对雷达系统的选择

  世界上新开发的预警机,一般采用相控阵雷达体制,例如以色列的“费尔康”和瑞典的S-100B等。美国的E-3和俄罗斯的A-50仍然采用的是原来的机械扫描雷达。因为预警机的电子设备多,系统复杂,而执行任务的时间又很长,一旦某个部件出现故障,则会影响全系统的工作。这就要求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很高,一旦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系统,就不轻易更换。例如E-2和E-3都服役30多年,预计还会服役20年左右。

  但是对于新开发的系统来说,采用相控阵雷达有明显优势。相控阵雷达在内部传输上的损耗低于普通雷达,因此探测距离更远。相控阵雷达的目标信号刷新速度快。E-3上的雷达,天线罩转速一般为每分钟6圈,这就意味着目标信号更新周期为10秒。在目标稀疏的空域问题不大,但是在目标密集、情况紧急的时候就显得太慢,容易丢失目标。而相控阵雷达无需机械转动部件,可以灵活地控制波束的扫描,目标信号更新周期可以缩短到4~5秒。而且可以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扫描,能够提高这一方向上的雷达探测距离。相控阵雷达有几百个至几千个“收/发(T/R)”组件,即使损坏一部分雷达还能继续工作,因此持续无故障时间高于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的旁瓣很低,功率大,抗干扰能力强。

  从长远来看,我国新研制的大型预警机,应当采用相控阵体制的雷达,以保证未来几十年内的技术先进性。目前,雷达天线和机体的结合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类似E-3的圆盘形天线罩;一种是共形方式,即雷达天线和机身外形紧密结台,“费尔康”预警机具有共形式的雏形;一种是平衡木式,例如瑞典的S-100B,雷达天线罩呈长方形,位于机身背部,与机身轴线平行。

  其中共形式是预警机雷达将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来说技术难度较大,主要是天线和机身之间的电磁干扰难以计算,天线罩的受力和飞机蒙皮不一致。

  平衡木式天线阻力小、尺寸大,缺点是只能探测两侧各120度范围,存在较大雷达盲区。如果仿照“费尔康”的模式在机头增加雷达,整个系统就会变得复杂。而且表面上是弥补了机头方向的雷达盲区,实际上受限于机头尺寸,这部雷达的天线远小于机背的天线.探测距离必然会下降。

  圆盘形天线罩的优点是可以提供360度的扫描范围,如果采用相控阵天线,天线不需要旋转,可以同时提供360度的视场。缺点是外形庞大,阻力大,气流对垂尾有影响,升力对飞机的安定性有影响。但是,如果天线罩的直径不超过翼展的30%,还是可以接受的。大型飞机,采用圆盘形天线罩比较合适。其他系统的选择预警机作为空中指挥预警平台,对导航定位,远程通信的要求很高。飞机必须首先确定自已的方位,才能精确指示目标或者己方飞机的位置,将其转换到大地坐标系上去。预警机如果远离国土作战,地面导航台不能提供精确定位。如果采用GPS定位系统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GPS在战时的可靠性,只能使用惯性导航。惯性导航的积累误差对长航时的预警机影响很大,所以必须尽快发展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