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东战场米格-23/25奋力苦战(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07:49 现代兵器
如果说米格-21在越战中作为截击机作用时完全暴露在敌机面前,不能发挥空战优势的话,那么在1973年10月的中东战争中,它则展现出了自己作为高性能歼击机的优势。在戈兰高地和黎巴嫩上空18天的空战中,叙利亚空军米格-21飞行员共进行了260次空战,击落以军105架战机,自己损失57架,战果辉煌。 叙利亚并不是凭空取得上述成绩的,米格飞行员战斗训练质量较高,战前制订了针对性的计划,认真研究对手,完全掌握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米格-21的技战能力,重点演练了编队机动作战和极限条件下的战斗技能。叙利亚详细了解对手情况,与装备有“幻影”的利比亚空军保持密切接触,在空战训练计划中借鉴了美军飞行员在再培训课程(在越南与米格首战惨败后开办)中演练的典型战法,重点熟悉其“高空—过载—横滚”接战方法。 开战首周米格-21就投入了激烈的战斗中。当时局势不允许米格-21以截击的方式进行空战,哪怕是在低空也不行。因为以军F-4在“幻影”护航下猛烈轰炸叙利亚机场,采取与美军在越战中类似的方式,护航战机不参与轰炸,专职负责反击升空拦截的敌机。米格战机在被掩护目标接近空域的精心伏击,苏制新型防空导弹系统较大的火力威力,迫使以军放弃把敌机摧毁在地面的传统方式来夺取制空权的方法,开始使用编队机动作战战术。不过,叙利亚飞行员对此变化早有准备,在战前演练中进行了相应部署,在实战中充分利用米格-21优越的机动性能,在保持稳定度的情况下进行持久机动,抢占先机、掌握主动。 叙军飞行员还充分吸取了1970年西奈半岛上空阵地战时,埃及飞行员对抗以军“幻影”战机的经验,发现敌机后尽量不要盘旋(爬升或转弯),因为米格-21武器威力相对较弱,无法进行迎向导弹攻击。此时,“幻影”战机通常会组成双机编队,试图获得机动自由,然后捉对厮杀。但是在实战中,叙利亚飞行员仍无法完全避免对“幻影”有利的机动作战方案。“幻影”急速加力转弯,迅速缩小射程和机动时间,降低速度,占据有利位置。米格-21则逼迫“幻影”向高空爬升,后者处于大攻击角时发动机开始喘振,叙利亚飞行员只需熟练利用高空优势即可击落敌机。 中东战场米格-23/25奋力苦战 挑战F-151973年十月战争结束后,以空军开始装备F-15、F-16第三代歼击机以及“鹰眼”预警机。叙利亚则装备了米格-25高空截击机和米格-23歼击机(有米格-23MF歼击机、米格-23BN歼轰机两种类型),苏-22战机的攻击实力也得到了增强。1982年6月,中东战争再次爆发,以色列和叙利亚军队在黎巴嫩展开激战,在至关重要的制空权战斗中,米格-23与F-15的龙争虎斗格外引人注目。 相比之下,米格-23推重力小、机翼载荷大,在任何面上的转弯速度都低于F-15,在雷达制导导弹射程方面也没有优势,明显处于下风。米格-23MF的主要用途是低空截击,主要战术是编队配合下的低空迎向攻击。为此,叙利亚空军精心制订了特种战术,利用F-15只能跟踪并攻击一个目标、使用机载照明雷达引导导弹攻击的特点,动用四机编队低空设伏、重点猎杀。第一架米格-23首先发现敌机后,主动引诱F-15,故意使敌机跟踪、锁定自己,同时严格保持间距,不让敌机进入导弹发射攻击区域,同时把敌机的目标指示数据传输给负责攻击的米格-23。后者埋伏在低空,伺机发动致命攻击。由于火力相对较弱,还需要第三架(备用)米格-23的攻击支援,根据空中局势适时加入战团。第4架战机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任务,待命机动,传统掩护任务由近距离机动战中的僚机完成。当然,F-15同样也有后备战机,但通常只在纵深后方待命,根据“鹰眼”预警机的指令投入战斗。 以军行动时,预警机首先进入黎巴嫩海岸中立水域上空,保障力量梯队必须要有波音707电子干扰机;F-15双机或分队全程护航,部署在中空,提供空中直接掩护。之后,向贝鲁特的正切方向派出移动阻截队,通常是两个F-15和F-16歼击机分队,值勤空域接近海岸线,但在安全距离内远离敌方防空火力边界。最后,主要由F-4分队组成的突击梯队接近地面目标上空,前面是突破敌空防系统的战机编队,后面是携载高精制导武器的战机编队,最后为装配非制导弹药的轰炸机编队。以军飞机沿海岸线上空约2000米高度飞行,这样F-15A歼击机在飞到3000米高空之前,可以有效利用山区地形掩护,不被叙利亚雷达发现。 事实上,在以军预警机进入战斗区域后,叙利亚雷达通常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米格-23截击机立即升空,努力突破防线,接近以军轰炸机,阻止其轰炸黎境内的叙军。尽管突破方案设计得非常好,但叙军仍无法保障“隐蔽性”这一至关重要的战术环节。米格-23起飞后尚未升到100米,就会被“鹰眼”预警机发现。此时,为了避免把实际战机数量暴露给敌人,米格-23三机或双机编队会立即紧缩队形,这样在敌方雷达屏幕上看起来就像一个点,飞到预定边界时才突然散开。负责攻击的战机几乎垂直下降,避免被敌方雷达发现,随后编队开始执行另外一个作战预案,每架飞机都各自进行机动、互相掩护。计划中的接敌方式是埋伏在低空的攻击机实施迎向导弹攻击,如果失败,编队应立即返航。 米格-23MF歼击机编队7次是双机编队,进行了7场空战,击落以军6架飞机,已方损失6架,2名飞行员丧生,4人成功跳伞。空战中的无线电电子对抗强度不是特别高,7次空战中有3次没有实施干扰,3次实施机载雷达强干扰,1次实施无线电指挥信道强干扰。在被击落的6架米格-23中,3架是在空中值勤掩护黎境内目标时被击落的。部署在贝卡谷地的叙军防空导弹系统受群山环绕的影响,雷达搜索区域有限,存在较大盲区,易被以军歼击机利用,埋伏在低空突然发动导弹攻击,叙军飞行员根本没时间紧急实施防御机动。另外3架米格-23在近距离机动战中完成首次迎向攻击后,没有及时脱离战斗,延误时机,被以军预警机调动具有绝对数量优势的空中预备队击毁。 应当指出的是,以军空战从不墨守成规。“鹰眼”预警机发现叙军米格-23升空后,首先派出拦截的不是擅长远战的F-15,而是携载短程武器的F-16轻型歼击机。F-16分队分散,形成两个双机编队,列成纵队,降到低空后第一支编队散开,从两边侧翼包围一架米格-23,形成后半球攻击威胁。此时,陷入困境的米格-23无论是立即脱离战斗返航,还是与具有机动性能优势的敌机展开近战,都极为不利,如果侧翼再遭到携载中距空空导弹F-15歼击机的攻击,自然是凶多吉少。 不过,米格-23在与F-15的斗争中条件非常复杂,装备性能也落后许多,情报保障极度短缺。这种困难在此前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十月战争中从未出现过。实践证明,与越战不同,黎巴嫩战争中决定空战结果的主要因素是战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米格-23投入空战时非常谨慎,只在对空情进行认真评估捕捉到有利时机后才会与敌接战。事实上,装备和武器因素还是次要的,最致命的是情报信息保障不足,没有空中指挥所,战斗指挥系统老化落后,无法及时掌握敌方的动向,也不能充分发挥战机的实战性能。 相关专题:现代兵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