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与中东战场米格-21大放异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07:49 现代兵器
越南与中东战场米格-21大放异彩(图)
艺术家笔下的米格-21歼击机。受“导弹制胜论”影响,早期米格-21未配备内部机炮。

  米格-21超音速导弹歼击机参加了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地区的多次局部战争,与歼击机、战略/战术轰炸机、强击机和歼击轰炸机都有过激烈交锋,进行了千余次空战。特别是在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在与F-4“鬼怪”、“幻影” Ⅲ、B-52“同温层堡垒”的战斗中,米格-21战果辉煌,创造了诸多经典战例。

  智斗“鬼怪”米格-21的实战经历始于1966年4月越南上空,没有经过传统的适应局势阶段磨练,直接投入战斗,紧急支援在艰苦条件下作战的米格-17。在1966年前4个月的战斗中,米格-17击落了美军11架战机,自损9架,损失对比为1.2:1。米格-21参战后,5月至12月美军损失不断增加,分别有47架F4和12架米格战机被击毁,比例急剧变化,几近4:1,局势急转直下。驻越美军司令部紧急组织新的飞行员培训体系,引入空中战斗指挥设备,为战机装配外挂机炮和干扰发射箱,迅速扭转局势。在漫长的战役间歇(1968~1971年)后,直到战争结束前(1973年1月),米格-21开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作战。

  8年越战期间,北越空军歼击机(苏制米格-17、米格-21和中国制造的米格-19)共进行了480次空战,击落敌机350架,自损131架,损失对比为2.3:1。其中,F4和米格-21的损失对比为1.4:1。初看之下,米格-21虽然占优,但战果并不显著。不过,这一成绩却是在美军战机拥有6倍数量优势的条件下取得的。越战虽已成为历史,但统计学家仍在计算双方损失,分析家还在剖析其深层原因,设计师则不断查找现代战机的缺陷,对未来空军技术装备、战机面貌和用途提出各种各样的构想。

  作为米格-21的主要对手,F-4战机研制者认为,技术进步能够使战机兼备两种不同层面的功能:(同等程度地)杀伤空中和地面目标。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F-4飞赴越南参战时已贴上了“多功能”的标签——执行歼击任务时装配空空武器,作为轰炸机使用时携带空对面武器。其适宜突击行动的特点也在技术性能上有所体现:机翼载荷490公斤/平方米,外挂6枚中口径航空炸弹后载荷还会增加。“多余”的重量不应妨碍空战的实施。此时的空战已初具超现代化类型,在追逐过程中可以进行一次导弹攻击,短距机动(近战)理论已过时,机炮已被抛弃。

  但是,和平时期的构想未能在战争中得到验证。F4在性能上定位于进攻,但在实战中被迫防御,刚要攻击对方却已遭对方攻击。AIM-7“麻雀”中距空空导弹(第一代)因载机过载和最大射程限制未能使用,AIM-9“响尾蛇”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只能在近战中通过急剧机动进入敌机尾部后使用,武器优势几乎丧失殆尽。较重的F-4直线拉升能力弱,在脱离战斗必须的追逐中也占不到任何优势,减速展开近战后要做多次制动加力转弯,明显力不从心。因此,F-4飞行员被迫两线作战:一边是米格战机,一边是自身缺陷。苏联设计师没有让米格-21兼备当时无法融合的功能,没有增加突击任务负担。结果,与F-4相比,米格-21的机翼载荷降低了150公斤/平方米,这意味着其机动性能更强,在推重比和杀伤性能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可保障更强的生存力。其余则取决于飞行员发挥装备优势、正确选择战术的能力。

  西方在谈到越战中米格歼击机战术时经常把它定性为游??划大规模公开反击空中侵略者,特别是在敌人拥有压倒性数量优势的条件下。事实上,当时米格战机的战术原则是出其不意、保存实力。军事艺术经典理论也应适应局部战争中的具体条件,特别是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以弱击强是冒险行为。美国《航空周刊》杂志文章曾哀叹道:追求突击的威力和快速性,促使美军轰炸机在歼击机护送下结成密集编队,外挂武器增加了迎向阻力,降低了飞行速度,护航队在视距内掩护突击编队的软肋。此时,米格-21以

超音速从后方接近,在绝对优势的位置发射导弹攻击,然后机动规避护航的F-4。美军飞行员熟悉米格战机的拿手战法,却无法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与之对抗。

  不过,当美军在空战领域中引进电子干扰之后,F-4的伤亡数量明显减少。米格-21的瞄准雷达受到干扰,无法锁定目标,在战争后期,北越空军飞行员主要通过视准瞄具发动攻击,战斗效率急剧降低。另外,米格-21雷达瞄准仪打开后,容易被F-4机载预警设备发现,无法再发动突然攻击。

  截击B-52超音速歼击机与战略轰炸机的武装冲突是非标准空战,极其少见,只发生在越战期间,由当时非常复杂的空中局势决定,此后再未重演。

  到1972年底前,战争已进入第8个年头,米格-21也已参加7年。在如此长时间内,美军战术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密集轰炸,北越防空兵顽强抵抗,不断加强反击侵略者的力度。在1972年3~4月“后卫”-1战役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后,美军司令部决定发动“后卫”-2空袭战役,以B-52战略轰炸机为主力,提高空中打击威力,向北越重要目标投掷较此前数量多出三倍的炸弹。这也是美军首次在局部战争中大量动用战略轰炸机。

  战役爆发当天,值勤的米格-21发现敌机编队目标后立即升空拦截,爬升到6000米高空开始机动,从后下方航向接近目标。米格-21通过导航灯发现前面右方15~20公里处的轰炸机目标后,飞行员向地面汇报情况。接到指挥所下达的攻击命令后,飞行员打开加力、扔下外挂油箱,从持平高度接受目标。当距离目标10~12公里时,根据地面指令打开对高瞄准雷达,3~5秒后B-52发现威胁,立即关掉导航灯,施放干扰。米格战机的RP-21瞄准雷达受到干扰,目标消失。飞行员汇报局势变化情况后继续战斗接近,突然遭到护航F-4战机的两次导弹攻击,被迫实施规避机动,停止对轰炸机的截击,脱离战斗,安全返航。

  数日后,一架米格-21再次升空拦截B-52,爬升到5000米高空时扔下外挂油箱,打开加力继续爬升,在约6000米高空发现打开导航灯的战略轰炸机。米格-21飞行员吸取上次截击时的教训,没有打开RP-21瞄准雷达,保持视觉灯标,以1200公里/时的速度进行35~40度倾角的精确机动。米格-21爬升到目标后方10000米高空后停止机动,目视跟踪,锁定目标,发射2枚导弹,全部命中,将其摧毁,然后退出战斗,半转弯降至3000米高空,顺利返航,安全着陆。

  次日夜间,一架米格-21从没有遭到轰炸的战地机场起飞拦截B-52,在前沿指挥所引导下爬升到7000米高空时,通过导航灯发现右方航向上10000米高空中的战略轰炸机目标,随即进行针对性的战斗机动。尽管米格-21没有打开RP-21雷达,机警的B-52飞行员还是及时关闭了导航灯,或许是得到了监听情报,也或许是机尾防护系统发挥了作用。米格-21在飞行员通过无线电报告空情变化情况后从地面雷达屏幕上消失,后来通过相继坠毁到相邻地区的米格-21和B-52碎片确认:两架飞机在空中相撞。

  米格-21共对B-52进行了6次夜间拦截,4次失败,1次成功摧毁目标,1次与目标同归于尽。美军司令部承认在12天的“后卫”-2战役期间共损失15架B-52战略轰炸机,其中13架是被越军防空导弹击落的。

  搏杀“幻影”在越战结束前5年内,一些阿拉伯国家空军装备的米格-21开始对抗以色列空第二代喷气式战机“幻影”。新的空中对手性能明显优于美国的“鬼怪”。“幻影”属于空战歼击机,三角形机翼载荷较小,不足300公斤/平方米,拥有不错的飞行操纵技能,装配30毫米固定机炮,新型红外空空导弹可有效实施机动空战。但该机在推重比方面稍次于米格-21,意味着爬升率和空战追逐速度方面落后于对手,在高空作战时这一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米格-21飞行员可充分利用剩余推力优势,控制与对手间的距离,更快速地接近或脱离。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持续时间较长的转弯机动会使“幻影”失去位置,处于被动。米格-21在与“幻影”的对抗中,主要采取机动接敌、连续攻击的战术,同时保持动能,以便继续加速,占据有利战斗位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现代兵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