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并列双座设计的战斗轰炸机机动性能都较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 07:22 现代兵器
采用并列双座设计的战斗轰炸机机动性能都较差
苏-34战斗轰炸机准备起飞

  采用并列双座设计的几种战斗轰炸机的机动飞行性能都较差,虽然F-111、苏一24在很多性能指标上与当时的战斗机不相上下,但是庞大笨重的机体和整机推重比不足的问题,使这类飞机无论是在超视距攻击时的占位还是在格斗空战中,都无法与同时期的战斗机相抗衡。苏一34战斗轰炸机虽然脱胎与高机动的苏一27UB战斗机,不过改进设计所增加的结构重量、阻力和降低的推重比,使苏一34徒具优良气动设计却没有获得与之相适应的机动性能。

  苏一34为了满足俄罗斯空军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在设计和性能指标上付出了很大代价,尤其是格斗空战能力的基本消失对于该机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苏一34作为一种专用战斗轰炸机,如果能够真正按照计划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投产服役,那么必然将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威力的对地攻击机。但是,苏一34从苏一27IB开始的气动设计就没有大的改变,现在应用的仍然是20年前的技术,这就使其在总体结构、气动设计水平和作战性能上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

  与苏一34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海军新发展的苏一33UB舰载教练/战斗机也是苏一27系列中较新的改进型。该机在设计中应用了较多的先进技术,设计要求也更加科学和合理。这就使同样采用并列双座设计的苏一33UB能够保持与苏一33基本相同的结构重量。苏一33UB改进后的机翼展弦比达到了3.54米(苏一34为3.48米),机翼面积也增加到了71.4平方米。新的机翼设计保证了苏一33UB即使在增加部分重量时也可以保证较低的机翼载荷。合理的设计使苏一33UB具备了7000公斤的最大外挂载荷,如果取消为舰载设计的机翼折叠系统,完全可以将外挂载荷提高N8000公斤。而且很重要的是,苏一33UB在性能上还保持了与苏一33战斗机基本相同的对空作战能力。除了在航程和外挂载荷上略低于苏一34之外,苏一33UB在其他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完全达到或者超过了前者。通过两者比较就可以看出,利用不同时期的航空技术在飞机性能上所获得的改善会有多大的不同。

  苏一34的作战使用和在俄罗斯空军中的地位一直受到更加经济和通用性更好的多用途战斗机的竞争,苏一27SM和苏一27UBM都是其竞争对手。但是,只要俄罗斯空军没有下定用多用途战斗机取代战斗轰炸机的决心,仍然需要为苏一24寻找一种性能更加先进完善的后继型号,那么苏一34对于俄罗斯空军仍然具有一定的装备价值。不过,对于从苏一27IB首飞到现在已经超过15年的苏一34来说,时间已经成为了能够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很快投入服役,那么苏一30MK和苏一33UB这类多用途战斗机将很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苏一34在俄罗斯空军中的地位。深度剖析——对苏-24/34战斗轰炸机的思考苏一24是目前世界上较为著名的战斗轰炸机,不但在冷战期间一直是高悬在北约军事集团头顶的利刃,直到现在也是俄罗斯空中力量的重要打击手段。该机在车臣内战中担负了繁重的对地打击、侦察和电子对抗任务,2005年中俄联合

军事演习中也是俄罗斯空军战术攻击的主力。苏一24是与美国空军的F—111系列战斗轰炸机相当的机型。在美国空军将F一111退役之后,苏一24就成为了世界上现役战斗轰炸机中唯一一种基本没有对空作战能力的型号。

  苏一24、“狂风”IDS与JH一7虽然都属于战斗轰炸机,但是后两者在设计上都在对空作战和对地攻击能力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平衡。“狂风”IDS与JH一7都拥有比较完善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并且还具备不逊于第二代战斗机的机动飞行性能,甚至在面对第二代战斗机时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抗。而苏一24在飞行性能上根本无法与目前现役的战斗机进行作战,几乎没有在被战斗机攻击中成功逃脱的机会。如果说“狂风”IDS和JH一7还可以在缺乏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执行突防作战,那么苏一24一旦脱离了战斗机的掩护就将很难面对敌方建立的战斗机拦截线。

  苏一24战斗轰炸机在综合性能上与现代化的多用途战斗机存在很大差距,但在俄罗斯空军中目前还保持相当的服役规模。这并不是因为该机在性能和战术使用上有什么特殊优势,完全是因为俄罗斯空军还拿不出可以取代该机的新型飞机。苏联空军在开发新一代战斗轰炸机时,所提出的战术指标需求几乎完全按照苏一24标准来进行,仍然强调在全天候条件下进行低空高速突防的能力,仍然是以部分放弃对空作战能力来换得最强的对地攻击性能。

  苏一27IB在

航空母舰上的那次低空通场一度为该机上舰带来了遐想的空间,但是对目前苏一34的技术状态和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其几乎不存在发展成舰载机的可能。苏一34的空重和正常起飞重量比之苏一33有明显增加,采用跃升甲板起飞方式的俄罗斯航空母舰对推重比和气动性能更好的苏一33都存在很多限制条件,仅正常起飞重量就超过苏一33和F—14最大起飞重量的苏一34,则根本不存在跃升起飞的可能。苏一27上采用的细长尾锥是该家族系列机型的共同特点,其在航空母舰上起飞时很容易擦撞甲板。苏一33为了适应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需要缩短了尾锥长度,而苏一34为了配平需要和安装后视雷达却采用了一个直径和长度要远远大于苏一27的尾锥。可以说苏一34在设计上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作为舰载机使用,而苏一33UB的出现更是证明了前者纯粹陆基作战飞机的身份。

  在原苏联空军装备中,与“狂风”IDS和JH一7类似的机型是米格一27和苏一17,开发苏一24和苏一34就是要得到一种可以突破北约防空系统的专用对地攻击机。但是,在苏一17和米格一27退役后,俄空军对地攻击机部队只剩下数量有限的苏一24战斗轰炸机和苏一25攻击机。即使不考虑装备完好率的因素影响,现在俄罗斯空军作战飞机中也只有不到30%是对地攻击机。缺乏对地攻击能力对于将地面支援作为重要战术任务的俄罗斯空军,影响是致命的。当俄罗斯空军装备的苏一24已经无法继续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为其发展新的高性能替代型号则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而苏一34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基本的发展速度,也可以说是这个因素的直接后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专题:现代兵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