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击剑手:苏-24战斗轰炸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 07:22 现代兵器
传奇击剑手:苏-24战斗轰炸机(图)
俄罗斯空军苏-24击剑手战斗轰炸机

  苏联空军对于战斗轰炸机的需求成为刺激各飞机设计局的动力——雅克设计局集中力量开发性能更好的雅克一28超音速轰炸机的改进型,而苏霍伊设计局则在变后掠机翼设计与战斗轰炸机战术指标需求的结合上投入了巨大力量。苏霍伊设计局几乎同时开发在苏一7的基础上换装变后掠机翼的苏一17和全新发展的苏一24战斗轰炸机。苏一17作为一种较好平衡了飞行性能和载荷与航程关系的新机型,与米格设计局开发的米格一27一起成为苏联空军战术对地攻击力量的主力。苏一17和米格一27作为战斗攻击机无疑是合格的,而且苏联空军依靠这两种机型已经建立起能够有效的执行近距支援和战场遮断任务的空中打击力量。但是无论苏一17还是米格一27,其研制基础仍然建立在为苏联空军发展的战斗机之上(米格一27为米格一23战斗机的改进型),在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上仍然无法与美国F一111战斗轰炸机相比较。

  苏军随着地面部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冲击速度的增加,尤其是西方国家部署在战线后方纵深范围战术目标的增加,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北约纵深地带进行高强度全天候打击的高性能战机。同时,也因为冷战中美苏之间所形成的“你有我有”的军备竞赛影响,苏联空军也需要获得一种能够与F一1 11相媲美的同类型战斗轰炸机。苏一17和米格一27无论怎么改进,也无法在综合作战性能上满足这些要求,而图一16和图一22这类轰炸机的飞行性能和突防能力又比较有限。为此,苏霍伊设计局在1964年着手开发苏一24战斗轰炸机,作为专用执行纵深战术打击任务的主力机型。

  苏一24战斗轰炸机刚刚出现时曾经带给西方国家很大的压力,与同样采用变后掠翼设计的苏一17、米格一23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拥有更大的航程、载弹量和更加完善的电子设备以提供更好的突防与更有效的全天候作战能力,而且没有将对空自卫作战能力作为设计重点。

  苏一24作为一种重视对地攻击的战斗轰炸机,在战术使用上强化了低空高速突防作战的能力,并且也是苏联空军第一个采用并列双座布局的战机型号。防空系统的整体效能随着雷达和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发展而不断提高,面对着战场威胁程度和战术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对地攻击机开始将突防方式由高空高速向低空高速转变。低空高速突防作战时准确识别和打击目标则需要为飞行员提供更好的观察和工作条件,F一111和苏一24这些型号采用并列双座的方式,就是为了提高飞行员的观察条件和长时间低空飞行的安全性,非常有利于在低空高速飞行地面背景快速变化时搜索和发现目标。两名飞行员还可以在低空长时间飞行时交替驾驶,降低疲劳程度。不过,并列双座

超音速飞机的机身截面比串列双座有明显增加,必然会增加气动阻力,对飞机的动力系统带来很大的压苏联空军装备的整体性能和技术指标提高了一代。苏联空军在开始装备新的战斗机的同时,也希望获得新的战斗轰炸机,并且对于新型号战斗轰炸机的各方面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苏联空军要求新型战斗轰炸机能够在昼夜及复杂气象条件下,对于具备严密防空掩护的重要地(海)面目标进行攻击,机载电子设备能够保证长时间在低空利用地形跟随高速突防的需要,并拥有远距离搜索目标和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当时,苏联航空工业将大部分力量投入到第三代战斗机的技术开发之中,没有实力再去发展一种专用的战斗轰炸机,而利用已经完成的机型进行改进就成为了比较经济和可靠的方法。苏霍伊设计局在满足苏联空军新型战斗轰炸机的需求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因为只有苏一27战斗机才拥有足够的机体空间和外挂条件改进为战斗轰炸机,米格设计局开发的米格一29战斗机则存在航程短和有效载荷小的先天不足。苏霍伊设计局在新型战斗轰炸机的设计上并没有走西方国家多用途战斗机的道路,虽然已在苏一27的基础上开发了苏一30战斗机,但是该机在初期只是一种纯粹的双座防空拦截机,在技术设计和性能指标确定上并没有加强对地攻击能力。苏霍伊设计局开始以苏一27机体设计作为基础,结合苏联空军对战斗轰炸机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开发一种新的机型,而且研制工作很早就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是,良好的技术基础和适合的条件却没有能够承受住解体后的巨大经济压力,苏霍伊新型战斗轰炸机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困难又充满变数的道路。

  苏一27IB 以苏一27UB为基础的初步改进型苏一27IB在1990年完成首飞,经过基本试飞调试工作后的生产型原型机在1994年更名为苏一34。苏一27IB/34作为苏联空军装备发展的一个重点型号,在苏联解体后却在技术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饱受磨难,原计划中在1995年就应该批量装备服役的这种先进战斗轰炸机,在几次宣布投产服役日期后又几次因为经济和技术问题而被暂时搁置。

  苏一27IB编号中的“IB”是俄文“战斗轰炸机”的缩写。如果不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序号编制上被放开,那么苏一27IB有可能会成为正式的装备名称,至少也不会出现目前这样令人眼化缭乱的“苏一27IB、苏一32FN、苏一32FM、苏一34”等多个型号名称。

  苏一27IB与苏一27UB的主翼、尾翼和后段机身完全相同,而前机身则由苏一27UB的串列双座改变为并列双座。并列双座的驾驶舱布局使苏一27IB形成了一个体积庞大的圆形前机身,为了改善前机身体积和重量增加对飞机所造成的影响,苏一27IB将机翼边条一直向前延伸到机头空速管附近,而且还在边条位置上还设置了与苏一27M类似的全动式鸭翼。苏霍伊设计局对于首架苏一27IB技术验证机所进行的试验,证明了其前机身改进在技术和基本结构设计上是成功的。苏一27IB这个编号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该机在第二架全新制造的原型机首飞之后不久就将编号变更为苏一3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专题:现代兵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