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对美国的感情可以用爱恨交加来形容。一方面,美国让菲律宾感到了殖民的耻辱:沦为殖民地,被迫答应租借军事基地给美国,让菲律宾民众饱尝惨遭外族奴役的恨;但与此同时,部分菲律宾人也感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菲律宾受到美国的庇护,也从美国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菲律宾与美国的关系,经历了菲律宾抗争、独立之后仆从、依附于美国,到两国渐渐疏远,再到因南海问题而联手的起伏。[微博讨论]
马尼拉海战中美国海军击沉西班牙军舰
19世纪末,美国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但是正当美国准备向海外扩张时,整个世界已为老牌殖民大国瓜分完毕。美国因力量有限,无法英法等国相抗衡,只有老朽帝国西班牙已是日薄西山。美国决定首先拿西班牙开刀,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和亚洲的菲律宾这几个殖民地,以便控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并取得向远东和亚洲扩张的基地。这时,西属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也给美国创造了有利条件。菲律宾和古巴先后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菲律宾起义军已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包围了马尼拉。美国抓住良机,借1898年2月15日的“缅因”号事件,于4月25日正式向西班牙开战。1898年12月10日,美国与西班牙在巴黎签订和约: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美国以极小的代价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重要的海外殖民地。
菲律宾自1565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以来,不断进行反抗斗争。1896年8月26日,在“不战胜毋宁死”和“菲律宾独立万岁”的口号声中,吕宋、棉兰老和苏禄等地相继爆发武装起义。起义军几乎占领了吕宋岛全境,并包围了马尼拉。1897年11月2日,起义军成立菲律宾共和国,并宣布临时宪法。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宣布独立,争取独立的斗争胜利在望,却因美国介入而功败垂成。
美国曾在一定时期内援助了菲律宾起义军反抗西班牙的斗争。美西战争后,美国出兵菲律宾取代西班牙开始行使主权。1899年2月4日,美军突然向马尼拉市郊的菲军发动进攻。次日,菲律宾共和国向美国宣战,菲律宾抗美战争(菲美战争)爆发。美军经过3年的镇压下,先后占领菲南部各岛。菲律宾第一共和国失败,有组织的抗美战争告一段落。菲律宾最终沦为美国的殖民地。
被美军俘虏的菲律宾起义者
1942年5月7日,困守哥黎希律岛的驻菲律宾美军投降
美国在菲律宾采取了不同于老殖民者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在政治上全面引进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政治、司法和教育制度,力图培植本地地主资产阶级亲美集团,逐步扩大后者参与政治的权力,最终给予政治独立,但保持自己的控制权。1916年美国国会通过《琼斯法案》,扩大本地人参与政治的机会,企图以此缓和菲律宾人的反美情绪。1934年通过《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宣布在菲实行10年自治过渡体制,1935年菲律宾自治政府成立,奎松当选为总统。
菲律宾的独立进程刚走上正轨,就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被迫中断。作为宗主国,美国未能履行保护菲律宾的义务,菲律宾军队和驻菲美军很快被日军击败。麦克阿瑟和菲律宾总统奎松被迫撤往澳大利亚。1943年1月2日,日军占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随后成立亲日傀儡政府。
在日本占领时期,菲律宾被迫暂时搁置独立进程,转而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美国扶植的菲律宾自治国政府流亡至美国,国会决议延长流亡的菲律宾正副总统任期。菲律宾共产党于1942年组织抗日人民军,通过游击战打击日军和傀儡政权,积极配合盟军收集情报。1945年1月,美军在菲律宾抗日武装配合下重返菲岛,进而反攻吕宋岛、攻克马尼拉,菲律宾在沦陷3年之后获得解放。
二战后,菲律宾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空前高涨,美国企图修改《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延期宣布菲独立的阴谋破产。在1946年4月举行的菲律宾大选中,自由党的曼努埃尔·罗哈斯当选为自治政府总统。7月4日,美国宣布菲律宾独立和菲律宾共和国成立。菲律宾政府于1962年将独立日改为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的6月12日。
麦克阿瑟涉水登陆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结盟、建立军事基地等方式,确立了在亚洲的霸权地位。菲律宾作为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因经济重建及冷战时期安全防卫需要,其对美国政治、经济与军事有着较高的依赖。
1946年,菲律宾首任总统曼纽尔-罗哈斯与美国政府签订了《美菲军事协助条约》,同意接受美方的军事援助。1947年3月14日,美国与菲律宾在马尼拉签订美在菲继续使用和扩大军事基地的协定,租用菲律宾23处陆海空基地,根据需要可增加和开辟新的基地,在基地内美国享有广泛的治外法权。1951年8月30日美菲在华盛顿签订《美菲联防条约》,于1958年8月27日正式生效。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将以“自助和互助”的方式保持并发展“抵抗武装进攻”的能力;缔约任何一方遭到“武装进攻”时,缔约双方进行协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通过这一条约,美国实际上得以首先侵略、控制和干涉其缔约国。当时的菲律宾只能通过出卖国家主权换取美国的庇护。
美军通过东北亚、东南亚、关岛、澳新地区以及夏威夷群岛五大基地群构筑起遏华三重岛链。其中以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南亚基地群为岛链中承上启下的一环。苏比克湾位于马尼拉西北110公里处,海湾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湾内风平浪静可停泊万吨巨轮。由于苏比克湾战略位置极为重要,1901年美西战争刚一结束,美国就在此建立海军基地。
根据美菲签署的协议,1947年美军开始使用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及克拉克空军基地。在国际上,菲律宾境内的美军基地是冷战围堵政策的重要基地,在越南战争期间曾发挥重要的补给和维修作用;对东盟国家来说是吓阻共产势力的保障;对菲律宾来说,美军基地有稳定政局、治安、人心的效果。驻菲美军对菲律宾经济也很重要,驻菲美军基地为当地提供约四万个工作岗位。
停泊在苏比克湾内的美军舰艇
菲律宾反美示威活动
冷战时代,美国势力重新主导菲律宾,并将菲律宾作为展示其在第三世界建立民主和理想社会的橱窗。而60年代越战爆发,也使菲律宾战略地位更加突出。1965年,马科斯就任菲律宾总统,执行一边倒的亲美政策,延续二战前的美菲依附关系。次年,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访问菲律宾,标志两国关系的紧密和牢固。
1983年,当时的反对党领袖阿基诺结束在美国的流亡生涯回到菲律宾,但刚下飞机就在机场遇刺身亡,导致政局动荡,也使美菲关系急转直下。面对乱局,美国作出取舍,放弃失去民心的马科斯政府,转而支持反对派的阿基诺夫人科拉松·阿基诺。1986年2月25日,阿基诺夫人宣布正式接管全国权力,成为菲律宾和亚洲国家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随后开始调整对美政策。
1983年6月,美菲双方签署一项新协议,菲律宾同意美国在1984-1989年继续使用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美国则向菲提供九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对美国来说,在新协定下维持驻军基地过于昂贵,并且还会引发菲律宾反美示威。而1990年时美国对苏与对华关系已得到缓和,在菲驻军必要性降低。1991年,美国不同意菲律宾提出的基地费用,美菲军事基地协定不再续约。
1991年6月9日,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突然猛烈喷发,导致克拉克空军基地部分设施受损。1992年,美军撤离苏比克湾与克拉克空军基地,从而结束了美国军事力量在菲律宾将近一个世纪的存在。为此,两国军事关系曾一度降至谷底,这不仅使两国同盟关系进一步恶化,而且使菲律宾的军事力量也一落千丈。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导致克拉克空军基地设施受损
美菲两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进行联合演习
美国掀起的全球反恐战争唤醒了休眠的菲美联盟关系。2001年,美国借助《访问部队协议》实现其军队参与在菲律宾进行全球反恐战争,这一契机为美菲军事合作关系回暖奠定了基础。之后,两国军事关系逐渐恢复了原先菲方依赖美国和双方互利的基调。菲律宾积极谋求从美国购买二手战舰和战机以增强实力,而两国不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则越来越明确地指向中国南海。
美国一直担忧中国实力壮大后将会对其构成威胁,近年来在继续强化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的同时,积极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的军事渗透,扩大军事同盟,以实现对中国的“合围”。东南亚诸国虽然对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有所不满,但为了利用美国的军事实力,在南海争端等一系列问题上增加对华抗衡的筹码,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对美国的军事扩张仍持默许态度。
美国和菲律宾联手还是出于两者的共同需要,对菲律宾来说,现在从南海争端中谋求更大利益是外部关系的首要任务;对美国来说,要重新整合配置资源,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安全领导地位。南海争端确实已经成为了美国牵制连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及牵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焦点和抓手。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一拍即合,在海上进行联合军演,也符合各自的需求。
实际上,美国一直在把菲律宾当成南海形势的“纵火者”,只要南海形势稍微有所缓和,就要菲律宾放把火。因为只有在南海争端升级时,美国才好介入,美国的军事力量进入南海才有正当的理由。美国再借此渲染中国威胁,要挟中国周边国家,从外交政治中获利。最初是由越南充当纵火者,越南觉得自己得不到利益而退出后,菲律宾继任纵火者的角色。
购自美国的汉米尔顿号军舰是目前菲律宾海军最大的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