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影片《超级战舰》的上映,美国海军继美陆军(《世界大战》)、海军陆战队(《洛杉矶之战》)、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独立日》)之后,也在银幕上大败外星侵略者。内行看门道,本期策划不涉及俊男靓女,如果您对片中美国海军与外星人的装备性能、技术水平以及战术感兴趣,那么以下内容正是专门为您准备的——[高清剧照][评论]

天上掉下个外星舰队 宙斯盾舰前去一探究竟

在影片开头,5个来自天外的物体高速飞向地球。其中1个在撞上地球卫星后坠毁,其余4个则落在太平洋海域。美国海军罗纳德-里根号航母特混编队刚离开珍珠港进行环太平洋多国联合军演,美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约翰-保罗-琼斯号、桑普森号,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妙高号奉命前往调查,战斗由此展开。

外星舰队组成与美军两栖攻击群十分相似

外星人的战舰与人类军舰的外形结构截然不同,但是通过其在作战过程中表现出的作用,可以进行以下推断:最初与美日宙斯盾舰交战的3艘外星战舰外形相对较小,可在水下潜航,能够发射非制导弹药,类似于驱护舰;被密苏里号战列舰击沉的大型外星战舰搭载了人员登陆艇和无人作战飞行器,其作用类似于两栖攻击舰;而从外星人占领鞍岭岛卫星通讯站与本土进行联络来看,“不幸”撞上卫星坠毁的第5艘战舰很可能是具有星际通讯能力的通讯或指挥舰。

美日宙斯盾战舰取代航母成为“抗战”绝对主力

美国海军赖以称霸全球海洋的航母攻击群,其核心与主力自然是航空母舰与舰载机。但是在片中,外星人的“两栖攻击舰”具有区域物理隔绝能力,将前出侦察的3艘美日宙斯盾舰与航母编队分隔开,连无线电通讯都被完全屏蔽。“阿利-伯克”与“金刚”由此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唯一能够抗击外星人的作战力量,而航母与舰载机则只能作为龙套和配角。

外星人的“驱护舰”

外星人的“驱护舰”

一代经典——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宙斯盾舰“约翰-保罗-琼斯”号(DDG-53)

一代经典——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宙斯盾舰“约翰-保罗-琼斯”号(DDG-53)

作为能够从遥远星球来到地球妄图进行侵略活动的外星人,其势必要在技术水平方面对人类具有至少是局部的优势。通过影片中的交战过程,可以看出双方在作战模式和多个技术领域方面的相似。

影片与现实中的威胁评估机制

在影片中出现的外星人作战单位,无论是身穿动力铠甲的单兵、无人作战飞行器还是海上的战舰,都具有威胁评估机制。它们可以迅速有效地识别人或物体对自身是否存在威胁,并且严格遵守绝不攻击手无寸铁的平民等没有威胁目标的交战守则。采用这一机制并非出于其主观上的道德高尚,而是为了将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运用打击力量。

事实上,威胁评估并不是什么的了不得的技术,在影片中出现的“密集阵”近防系统,和未在影片中出现的F-35战机等武器系统,都已经采用了这种技术,目的是在作战信息数据链有限的情况下,评估全部目标的威胁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打击顺序,只不过效果没有影片中那样炫而已。[详细]

令美军自叹弗如的隐身能力及区域制电磁权

在现实世界中,美军运用隐身技术保护己方作战单位、运用电子战能力瘫痪迟滞敌方通讯指挥系统的能力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在影片中,外星侵略者在这两个领域拥有的技术优势使美军都自叹弗如。大名鼎鼎的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竟然探测不到肉眼即可识别的目标!而外星人“两栖攻击舰”产生的物理隔绝不仅屏蔽了无线通讯,,隔绝区内的美日舰艇只能通过原始的灯光信号进行联络。骄横的美军从来没有在自己最拿手的领域输得如此无奈——银幕上除外。

近距离交手 密集阵难挡“饱和攻击”

在美日宙斯盾舰与外星“驱护舰”的对战中,后者发射的弹药完全没有制导功能,但是威力巨大,仅一枚就足以引发军舰甲板下的垂直发射系统弹药殉爆,在舰体内部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导致舰体变形,损管已变得毫无意义。由于交火时双方距离过近,垂直发射系统配备的反舰导弹没有足够的距离解除引信保险,美日3艘宙斯盾舰只能以舰艏的127毫米舰炮还击,一边依靠密集阵近防系统拦截来袭炮弹。以高射速著称的密集阵在击中最初几枚炮弹后最终还是败下阵来,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起苏俄海军那未及施展的反舰导弹饱和攻击战术。

无坚不摧的外星“风火轮”

此次不远万里来侵略地球的外星人,也装备了无人作战系统——外形酷似“风火轮”的无人作战飞行器。其独特之处在于没有配备任何武器,而是仅凭自身无与伦比的强度与巨大的动能直接对目标进行物理攻击。无论是钢筋混凝土建筑还是战舰舰体,所过之处一片狼藉,而其自身毫发无损!以目前人类的材料技术,貌似还无法制造出这样的武器。但是“风火轮”也存在缺点——不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作战效率略低。

夜幕下的海上“盲战”

夜幕降临,战斗仍在继续。由于受到外星人的干扰,阿利-伯克引以为傲的“宙斯盾”系统已是形同虚设。在日本海上自卫队“妙高”号舰长的指导之下,残存的最后一艘美军驱逐舰“约翰-保罗-琼斯”号放弃传统探测方式,转而通过美国家海洋局在海上设置的浮标传感器矩阵传回的浪高数据(原本用于科研用途)来追踪敌舰的航迹,引导反舰型“战斧”导弹攻击目标。当然这只是影片有意设置的一个情节而已,改用声呐进行探测应该会容易得多。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桑普森号在交战中中弹沉没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桑普森号在交战中中弹沉没

身穿动力铠甲的外星人

身穿动力铠甲的外星人

外星人的无人作战飞行器

外星人的无人作战飞行器

导演和演员坐在密集阵近防炮前

导演和演员坐在密集阵近防炮前

二战经典战列舰重装上阵

在成功歼灭外星人的3艘“驱护舰”之后,美国海军在隔绝区域内的最后一艘战舰约翰-保罗-琼斯号也被外星“两栖攻击舰”上的无人作战飞行器击沉。但是幸存的美日舰员并未放弃,仍然想尽办法继续作战。这次他们将要驾驭的战舰可不一般,是隔绝区域内已作为博物馆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密苏里号”!衣阿华与阿利-伯克一样,都是各自时代最经典的战舰。在退役之前,密苏里号已然战功卓著,并且见证了太平洋战争的最终胜利。在退役整整20年之后,这艘爷爷级战列舰再次披挂上阵,续写了自己的辉煌征战史——虽然只是在银幕上。

退役封存二战军舰能否再次启用?

二战之后,衣阿华级战列舰中的“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仍继续服役,参加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及海湾战争。最后一批曾在舰上服役的年轻水兵如今刚步入中年,应该还有能力重新操舰。但影片中出现的问题是:当时的军舰使用燃烧重油的锅炉作为动力来源,从完全熄火状态点火直到可以起航所需的时间至少长达十几个小时,远远高于现代军舰配备的燃气轮机,当然不可能如影片里表现的那样,像汽车一样一拧钥匙打火就走。不过这也算是根据情节需要而进行的处理,可以理解。

406毫米舰炮的威力与精度

影片中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无疑就是“密苏里”号上的9门406毫米50倍径MK7舰炮同时向外星战舰齐射。可以说该炮的威力在影片中丝毫没有被夸张,衣阿华级战列舰之所以能够服役到90年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精确制导弹药刚刚兴起的当时,舰炮的威力、火力以及低廉的成本。但是片中最后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击,单发射击精度似乎被大大提高了。当时战列舰主炮在20000码距离的齐射命中率不会高于20%,并且任何火炮战舰都从未被提出过首发命中之类的作战要求。对此,只能说上帝是个地球人。

此外,衣阿华级战列舰的406毫米50倍径MK7舰炮配备的弹药,绝不是像片中水兵说的那样“重1000磅”,其Mark 8穿甲弹全重2700磅(1225公斤),Mark 13高爆弹及Mark 23核弹全重1900磅(862公斤),在狭窄的舰内通道中,仅凭人力几乎无法输送炮弹。

作为一部商业影片,娱乐观众自然是首要的目的。除此之外,影片还具有那些现实意义?

再次否定武器制胜论 人的因素依然不可忽视

面对占据技术制高点的外星侵略者,水兵们在战斗中主动观察并分析敌人,突破常规制定另类战术战法,运用各种方法维持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因此还是要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武器是必要工具。美军军中流传的谚语说:“一个笨办法如果有效,那它就不是一个笨办法”,如影片中用信号灯代替无线电联络、用传感器信号代替宙斯盾雷达。过度依赖装备与技术的结果,就会像片中美军最初在宙斯盾雷达失效后一样不知所措。

“逢敌必战”的海军精神不死!

广袤的洋面毫无遮拦,敌我双方强弱一目了然。面对强敌是否敢于亮剑?二战后几十年来,正规的海战近乎绝迹,但是至少在影片中,“逢敌必战”的精神仍然深深根植在每一名海军战士的心底,至于他(她)身穿那种军服、驾驭何种战舰,则并不重要。承平日久,作为军人更要保持作战意志。

美日并肩抗击外星侵略 亲密关系确实非同一般

在亚太地区,日本是美国最忠实的盟友,而日本海上自卫队则可以说是美国海军最得力的助手。与《世界大战》、《洛杉矶之战》不同,这次美日亲密的军事同盟关系也延伸到了银幕上。希望如果有朝一日美日在现实中联手作战,是为了像影片里那样维护地球的和平。

外星先遣舰队被歼灭 卷土重来未可知

在片中被美国海军全歼的外星人只是一支规模并不算大的先遣部队,如果《战舰》的票房足够好,更大规模的主力部队很有可能会在不久“卷土重来”。期待那时会有更多的武器装备(F-35?歼-20?)加入地球保卫战的作战序列。

对外星战舰执行VBSS任务的美国海军官兵

对外星战舰执行VBSS任务的美国海军官兵

环太平洋联合军演开始前,多国海军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纪念活动

环太平洋联合军演开始前,多国海军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纪念活动

发表评论 更多>>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