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产05式两栖战车族自从2009年在国庆阅兵式上亮相以来,一直受到军迷们的广泛关注。05车族的研制需求出现在2000年上半年。当时,根据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解放军方向兵器工业集团提出,尽快研制一种用于渡海作战的新型两栖战车。为了更多地介绍这种当今世界唯一的高性能两栖战车,《兵器》杂志记者采访了05式车族总设计师、兵器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陈鹏飞同志。[评论]

排水型两栖车辆水上航速低

我国第一代两栖装甲车辆是63式,其改进型称为63A。63A的车体是属于排水型。目前美国,俄罗斯等现役两栖装甲车辆,都是这种类型。这些型号虽然是两栖车辆,但水上行驶不是主要运动形式。水上行驶形式能力主要用于克服内陆江河等水障,所以它的水上速度不可能很高。63A的水上速度不超过15千米/小时,在排水型车辆中已经是最高的,但海况适应能力不够、水上航速不足。无法满足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无法实施渡海登陆作战。

大幅提高航速必须改为采用滑水型设计

说到水上航速的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泛水冲击的距离和时间要求。登陆艇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不能在距离敌方坦克阵地过近的位置停泊。而两栖车辆离开登陆艇后,必须在给定的时间里航行过这段距离,冲上滩头。因此,必须具备足够的航速。另外,海水有一定的流动方向,如果车辆的航速不足,就很难控制水上航向,跑偏到非指定位置。这种情况在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中大量出现。

部队提出,05车的航速必须比63A有大幅度提高。如果依然采用排水型车体,发动机功率至少要与速度的3~3.5次方成正比。简单说,速度提高一倍,发动机功率就要提高8倍以上。以人类当前的车用发动机发展水平——哪怕是国外最先进的车用发动机,排水型车体也是不可能达到05车的速度指标。

05式两栖战车曾设计双发动机方案

为了提高05车的速度,不能尽靠升力和推力来克服水的阻力,必须要靠水动力来克服。05车的车体必须脱离排水型,向滑水型过渡,要在高速状态下露出水面、滑行起来。为了制定出有效的方案,设计团队研究了多个针对发动机和车体本身的方案。譬如行走部分考虑了两个方案,水下部分考虑了两个方案,在负重轮、履带板等具体关键部件上也集思广益。如今采用的05车总体设计,在方案初期还考虑过采用两台发动机,用一台主战坦克发动机加上一台步兵战车发动机,路上用步兵战车发动机驱动,水上航行和抢滩登陆阶段用两台发动机同时工作。但考虑到系统复杂性,最后改为采用单台主战坦克发动机改进型。

美军EFV也采用相同滑板结构提高航速

无独有偶,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远征战斗载具(Expeditionary Fighting Vehicle, EFV)也采用了滑板结构。在海上高速机动时,车体前后的可伸缩滑板将会张开,以避免高速航行时车体或履带与海面接触产生巨大阻力。配合大推力的转向喷水推进器,远征战斗载具将可以46公里/小时的高速在海上机动,缩短敌火下的航渡时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美军EFV项目的下马,并非出于技术原因,而是由于美军目前已经没有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需求所致。而与美军不同,我国沿海有大量岛屿需要保卫,05式两栖战车大有用武之地。

开上滩头的05式两栖步战车,车首前滑板处于打开状态

开上滩头的05式两栖步战车,车首前滑板处于打开状态

05式两栖装甲步兵战车内搭载的陆战队员

05式两栖装甲步兵战车内搭载的陆战队员

美国海军陆战队EFV也采用了滑板式设计

美国海军陆战队EFV也采用了滑板式设计

05式两栖战车前后滑板保证高速航渡

前后滑板是05车的一大特色装备,为了最大可能地减少航行阻力,实现从排水型向滑水型车辆的过渡,05车上采用了滑板设计,并且前后滑板都采用液压机构收放。

尾滑板在工作时处于水下,角度是固定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在一定速度下保证车辆务必是抬头航行。需要指出的是,车辆在高速航行时,必须保证一定的抬头角。这个角度过小容易导致“沉头”,当然太大了也不利于航行。05车的尾滑板采用了水翼造型,可以把后车身抬起来,减低少车辆的浸入水中的深度,改善航行速度。但如果抬过了头,也就会导致车辆沉头。因此设计团队在尾滑板上倾注了大量精力。经过水池试验后确认下来的尾滑板设计,确实可以有效减少航行阻力,还能把抬头幅度控制在合理水平。

前滑板的展开角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航速。从抗毁伤的角度来说,滑板影响了整车防护,这是常规装甲车辆不会遇到的问题。不过05车采用了发动机前置方案,如果前滑板和前甲被击穿,动力舱内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还能为车内人员提供一定的防护。

解决炮口冲击使前滑板与整车完美集成

就一型车而言,前滑板集成到车辆上以后,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一型车装备的105毫米线膛炮是高膛压火炮,炮口离前甲板比较近。试验中,炮口冲击波把前滑板毁伤了。科研人员为此几经研究、试验,“不知道改了多少次”,最后不但设法提高了前滑板强度,还设法减轻了重量。

修改尾滑板加强筋设计平衡转向与稳定性能

在尾滑板研制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05车采用了副总设计师张渝惠同志提出的侧边舵方案来控制水上航向,在高速航行中相当有效。但增加尾滑板后,虽然阻力减少了,但转向却不灵了。分析后发现,原因是尾滑板有4根加强筋,其中左右边缘各一根,中间沿纵向还设置了两根。这些加强筋使05车的航向过于稳定,以至于影响了侧边舵的效用。于是科研人员去掉了这两根加强筋,不但强度依然能够满足要求,转向性能也恢复了。

高速航行的05式两栖战车

高速航行的05式两栖战车

正在发射“红箭”反坦克导弹的05式两栖战车,注意其尾滑板处于打开状态

正在发射“红箭”反坦克导弹的05式两栖战车,注意其尾滑板处于打开状态

05两栖战车为减轻重量采用铝合金装甲

在05车设计初期,整车采用了钢装甲,因此导致全车超重。经过反复研究,研制团队做出重大决定,改用全铝装甲。陈总说,如果要减重,这是唯一的选择——钛合金太贵、不成熟,玻璃钢材料只能做辅件。同时,还必须充分保证装甲防护性能。经过测算,改用铝合金能使整车减重一吨左右,满足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铝合金虽然成本更高,但刚度比钢装甲更好,而强度、防护基本相当。经过论证,铝合金方案得到了用户单位的支持。

严格规范铝装甲焊接工艺保证强度及防漏

但铝合金的采用也带来了新的难题。,总装厂的技师对钢材料焊接比较熟悉,而铝材的自动焊和手工焊工艺都需要培训。不但如此,铝材还有两个工艺问题。首先是车体焊接完成后会发生变形,这时是最好的办法是将车体静置半年左右,使材料内的应力慢慢释放,然后再进入机加工程序。否则机加工后再发生变形,就会导致产品报废。第二个难题是裂缝,无论自动焊、手工焊,还是竖焊、横焊都会发生裂缝。车体裂纹一般出现在很难焊的地方,例如平衡肘、支架这些贯穿车体的地方。那么发现裂缝后就要判断一下问题,裂缝的情况是否处在可接受的程度?什么情况下允许补焊?补焊几次?根据研究和实践,规定了补焊不能超过两次。部分裂缝如果不会导致漏水,是可以容忍的。为了考察裂缝是否扩展,初样车在数千千米的行驶和航行试验中专门安排了观察裂缝的科目,并进行了复检。结论是,05车所采用的铝材焊接工艺,是可以满足战术使用要求的。

电化学防护措施和牺牲材料保护主装甲不受海雾腐蚀

由于05车是海上使用的兵器,而铝有是一种活跃的金属元素,因此防腐蚀成了大问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钢、铝结合部分更容易产生腐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05车采用了专门的电化学保护措施,将牺牲材料安装在底甲板上,这样就保护了主装甲。而牺牲材料可以不断更换,保证了全车寿命。

见缝插针布置泡沫塑料提高浮力储备

两栖装甲车辆的在总体设计上,就面临着装甲防护和浮力储备之间的矛盾。为了增加浮力储备,05车采用了很多“见缝插针”的办法。在车辆的首上首下滑板到基甲之间有一个空间,里面垫上了泡沫塑料。最有意思的是负重轮部分。负重轮内部一般有一定的空间,如果不作处理,下水后其中就会充满水,对浮力没有贡献。05车的团队在这个空间里垫上了泡沫塑料,其对整车重量的影响微不足道,但却对浮力储备有巨大贡献。通过采取上述措施,05车的浮力储备提高了好几个百分点,非常见效。浮力储备提高后,不但改善了水上稳定性,也调高了吃水线,减小了航行阻力,对航速提高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陆上行进的国产05式两栖战车

陆上行进的国产05式两栖战车

05式两栖战车搭载的海军陆战队员下车后随车冲锋

05式两栖战车搭载的海军陆战队员下车后随车冲锋

在滩头列队行进的05式两栖战车

在滩头列队行进的05式两栖战车

4款车型分别满足作战运兵支援需求

根据任务要求,05车是由一个底盘、多个部件型号组成的车族。读者朋友们在2009年国庆阅兵时见到了突击车和步兵战车两个型号。其实05式第一阶段上马的实际上是四个型号:一型为两栖装甲突击车;二型为两栖装甲步兵战车;在二型车基础上研制了两栖装甲指挥车,就是三型车;在一型基础上研制了车两栖装甲抢救车,为四型车。

为了便于部队熟悉和掌握05车,还要研制模拟训练器。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配套装备,是给一型车研制混凝土攻坚弹,用来对付滩头的坚固火力点。

同时开启两条生产线保证战车按时保质保量交付部队

经过科研实践和多次讨论,2003年12月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05车的正式研制通知公函。根据这份公函,05车族主要装备陆军两栖机械化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用于岛屿进攻,在战役登陆作战阶段,遂行巩固登陆场的任务。也可以用于抗登陆作战任务。因为项目规模巨大,所以05车非常罕见地设置了两条总装生产线。以保证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向部队交付多个型号的战车。

05式两栖指挥车后车厢高于其他车型,并装有观察窗

05式两栖指挥车后车厢高于其他车型,并装有观察窗

05式两栖装甲车族是兵器工业自主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05车的研制成功,使我军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渡海攻坚装甲兵器,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有力工具。而05式研制期间获得的诸多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必将为后续型号的研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评论]

发表评论 更多>>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