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飞豹战机事故多发 为何不用歼16将其全部替代

中国飞豹战机事故多发 为何不用歼16将其全部替代
2019年03月14日 17:07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综合外媒报道称,中国飞豹战机的气动设计受到设计年代技术水平的限制,可能在低速范围有易于失速,导致失去足够升力的不足,且未能运用机动襟翼及更好的弹射逃生手段,避免相关问题出现。

  “飞豹”是我军第一种真正的战斗轰炸机,代表我军空中打击能力的重大突破。但是说起“飞豹”,就要说说它的一系列事故。

  据统计,1988年至今,至少12架歼轰-7系列发生坠毁事故,至少17名飞行员因此不幸牺牲。

  早在1977年,“飞豹”的基础研发工作就已完成,但是受国力、技术上的局限,只有考虑相对保守的气动设计方案。最终定下的方案中,出现机翼对附着气流控制效果不强的隐患,可能引起失速,丢失足够升力,发动机空中停车,还有发生尾旋的危险。

  从当时来讲,可能是出于减低生产难度的考虑,研发方面并未选择相对有较解决这一隐患的机动襟翼设计,最终导致“飞豹”训练中的多次事故,据传都与该隐患相关。

  另外,因为“飞豹”属于战斗轰炸机,在遂行对海、对地目标实施攻击时,低空飞行是常有现象。这时高速、速度有限,如果失速进入尾旋,飞行员将没有充足的高度和时间来逃生。

  另外外媒报道称,“飞豹”发生事故导致严重伤亡的因素还包括,“飞豹”战机的双座舱抛盖设计不够完善,令逃生难度增大。其弹射座椅性能与今天的先进型号相比较差,气动外形设计保守,存在非常大的关联影响。

  平心而论,1988年12月14日在陕西阎良“飞豹”首飞后的30多年里,虽然单纯从技术层面看,该机型是有些落后,但是它依然是我战机装备的重大突破,而且一个在很长时间里的突出优点,就是它是一种纯国产战机,使用全套国产弹药,这是许多引进的外国战机所不具备的优势,不受任何外国力量的限制。

  虽然说“飞豹”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空军以及海航部队来讲,歼轰-7,以及后来出现的歼轰-7A,在实施远洋、运距离空地突击时,能够携带4枚鹰击-83K反舰导弹或者同家族的对地导弹,各种制导或普通炸弹,这在很长时间里都发挥了重大作用,甚至比老型号的轰-6轰炸机有着更为强大的战斗力。

  对空军来说,改进的“飞豹”A是中国第一种真正可用的对地精准武器投射战机,苏-30的俄罗斯空地武器实际上不堪实用,因此“飞豹”A令我军第一次进入了真正实施精确对地攻击的时代。

  虽然“飞豹”已经部分被苏-30、歼-16战机替代,特别是歼-16展示全面领先的完全国产化战斗力,但歼-16刚刚批量生产,数量不多,制造成本高,因此现在服役的大量“飞豹”仍将发挥重大作用。歼-16如果想要完全取而代之,还需很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改善、改进“飞豹”非常有必要。

  众所周知,早期的我国航空技术欠缺,研制的许多战机都能找到相似的外国机型。比如,歼-7战机的原型机就是苏联米格-21,并将其有关指标得到进一步深化。而歼-8战机则是仿制的米格-21的双发发展型号。这不可避免的延续了外国原始设计的一些问题。2008年珠海航展上,歼轰-7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曾表示,最初研制“飞豹”的时候,曾经参考了英法联合制造的“美洲虎”战机的一些技术。现在来看,“飞豹”有可能有一些设计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使其在高强度运用中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作者署名:空中世界加特林)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飞豹战机坠毁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