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解放军63式装甲车已大规模退役 成为演习靶标(图)

解放军63式装甲车已大规模退役 成为演习靶标(图)
2018年09月03日 16:59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63式装甲输送车已经从陆军退役,可以看到退役下来的旧车已经成为演习的靶标

  近日CCTV报道中国合成旅演习,此次演习有一个细节意味深长,那就是演习靶标采用国产63式装甲输送车,它表明63式装甲输送车已经大规模退役。

  国产63式装甲输送车是国产第一代装甲输送车,也是上世纪中国陆军机械化部队骨干和主力,该车退役表明中国陆军机械化部队建设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63式装甲输送车是国内第一代装甲输送车

  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到早期63乘员需要探身出车体才能射击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从苏联引进了T-54主战坦克仿制成功国产59坦克,为59坦克研制1种配套装甲输送车就被提上日程,这就是63式装甲输送车,尽管63式装甲输送车许多部件来源于苏联,包括发动机,但是总体设计由国内相关单位完成,所以它是国内第一种自行研制装甲车辆,63式装甲输送车在1963年设计定型,并且装备部队,部队经过实用反映63装甲输送车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总体性能达到以或者接近美国M113装甲输送车,该车成本和价格也比较低廉,适合部队实际情况,广受好评,在此后近年30年时间之内,它都是国内唯一装甲输送车,在它基础上衍生一系列车辆包括装甲指挥车、自行火炮等等,这些车辆不但大量装备陆军部队,是中国陆军机械化物质基础之一,还大量出口,成为国产装甲车拳头产品。

  不过在实用之中63式装甲输送车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缺点,首先是动力系统不足,配用的发动机是苏联50年代发动机,功率较低,油耗较高,维护性欠佳,车载机体没有防御,车体只有两个简单的射击孔,战士在车内对外射击较为困难,多数情况五只能探身车外射击,这样又会失去装甲防护,降低乘员战场生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单位利用最新技术成果对63式装甲输送车进行了改进改型设计,这就是63-2装甲输送车。

  63-2装甲输送车与63式装甲车相比,它采用了新型发动机,功率由原来260马力增加到320马力,由于发动机功率提高,63-2装甲输送车速度、机动等方面能力比63式装甲车有较大提高,另外油耗、维护性等方面也有较大改善,车体增加观察孔和射击孔,车载机枪增加防护,乘员不需要探身车外就可以对外射击,其他改进还包括,增加红外夜视设备、升级通信系统等,总体战术技术指标比63式装甲输送车有较大提高。

  不过通过这样的改进相关单位也发现63式装甲输送车受到原来设计限制潜力已经挖掘完毕,性能提高空间已经很小,主要体现在原来行驶系统负荷能力不足,机动能力较低,车辆空间有限,限制了载荷和改装能力,传动系统落后,影响车辆机动性能,在这种情况下,上世纪80年代国内相关单位着手研制第二代装甲输送车,这就是现役89式装甲输送车。

  国产第二代装甲输送车-89式装甲输送车,注意它的行驶机构重新设计

  89式装甲车与63式装甲输送车相比,采用了更大车体,车内空间更大,载荷更高,也有利于改装其他用途,重新设计了行驶机构,用小直径双轮替代原来的大直径单轮,高速行驶、越野性能更好,不过令人感觉遗憾的是受到当时国内技术条件限制,89式装甲输送车传动系统与63式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采用了液压助力,相关单位曾经完成了装甲输送车自动变速箱研制,在外贸装甲车试验,不过在试验之中暴露出可靠性等方面问题,所以没有实用。

  国产最新型装甲输送车,它采用了综合传动系统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国内经济技术实力提高,工业基础升级,相关单位又研制新一代装甲输送车,它最大特点就是配备了国产综合传动系统,实现了无级变速、自动换档,发动机功率也进一步增加,采用了附加装甲,增强了战场生存能力,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夜视系统和综合信息系统,整体战术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当今跻身当今一流之列,预计将会在2020年成为陆军主力装甲输送车。(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装甲车陆军演习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