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军新穿甲弹击穿10层15厘米装甲?其实只有10毫米

我军新穿甲弹击穿10层15厘米装甲?其实只有10毫米
2018年08月17日 09:45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8月12日,电视节目《加油!向未来》第三季第一期节目里,展示了我新型穿甲弹击穿十层钢板的画面,而主持人撒贝宁在解说时候,说了一个预估值,称这些钢板大概15厘米。

  于是乎网友一篇高潮,很多自媒体开始吹嘘我国新型穿甲弹一炮穿10层15厘米的装甲,这样穿甲厚度高达1500毫米,性能世界第一,然后是一堆美帝慌了,日本尿了,对岸怂了之类的话语!

  图片:一炮击穿10层钢板效果还是很震撼的!

  那么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真的是一炮打穿1500毫米的装甲吗?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试验用的战车和火炮,这是一辆5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安装了一门国产105毫米线膛炮,也就是英国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改进型。

  图片:59式坦克和105毫米线膛炮,都已经是我军目前要淘汰的兵器了。

  你说一门105毫米线膛炮一炮打穿1500毫米的装甲,你这不是胡吹瞎掰嘛!就这厚度,120、125毫米穿甲弹都没听说打得穿。

  图片:105毫米线膛炮,这是二代坦克的标配,三代都125毫米滑膛炮了,所以这只是一个电视节目演示,并不是最新型火炮和弹药的演示。

  那么错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还是对试验用的靶板的认识不对!要知道,这只是电视科普节目,不可能真的拿出新型穿甲弹进行厚靶板的测试。而10层靶板也并非如主持人说的15厘米,要知道一般我们说坦克装甲都是以毫米为数量单位,没有厘米这个说法。而15厘米只是主持人对电视上的装甲板厚度的一个猜测,而且主持人在演播间,他看到的画面和我们观众看到的画面是一样的,也就是都有视觉误差的,并不是现场去量过的。

  所以,主持人说的这个15厘米并不具有参考价值。

  图片:至少15厘米是主持人在演播室中说的话,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

  我们来看看,这些靶板的具体厚度,其实在片子中就已经很明显的显现,只是由于主持人非军事专业,对这个东西也并不了解,所以说出了15厘米这个有点无厘头的数据!

  秘密即将在下面的两张图中揭晓。

  图片:主持人将装甲板的厚度看成了这么厚。

  图片:其实装甲板上面是一个固定框架,真正的板只有前面薄薄的一片。

  后面现场的记者跟着来到靶场,仔细查看了这些靶板。

  从击穿创口的剖面看,看到从第一层到最后一层的装甲厚度是不一样的。就算最厚的一层第一层,估计也就30毫米左右,后面更薄,基本上是10毫米标准的测试靶板。

  图片:这是第一层穿透的装甲板,看看其剖面,不可能有15厘米。

  图片:这是后面几层穿透的靶板,注意箭头所指,那是固定框,就是这个框在前面的画面中误导了主持人,说出了15厘米,也最终让一些不明真相的观众高潮了。

  而后来中国兵器工业西北工业集团党委书记李良也介绍了,这只是穿甲弹打击多层靶的一个展示,实际上我们的穿甲弹威力远不止如此。

  如果是我们105毫米穿甲弹能够一炮打穿网友说的1500毫米,再加上一个远不止如此,这不是要逆天了?当然不是这样的!

  图片: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穿甲弹打击多层靶的测试,是电视上的一次科普,而非专门的新型穿甲弹测试。

  那么这样的测试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穿甲弹打击多层靶测试并不是要测试穿甲弹的穿甲厚度,如果真要测试穿甲弹的效果,那是直接搬来一块厚重的装甲当靶子的,或者直接拿坦克来当靶子,看效果!

  看看下面这些装甲靶板吧,这些才是真正用来测试穿甲弹穿甲效果的靶板,这个厚度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图片:各种穿甲弹测试用装甲靶板剖面,这个厚度大家一看就懂的!

  穿甲弹打击间隔的多层靶,主要是测试穿甲弹在穿甲后的后效情况!这里我们可以看下面电视节目中的情况,在打穿前几层靶的时候,穿孔都是花瓣状的单一穿孔,而后面几层就不对了,很多碎片式的小穿孔。

  其实这个是穿甲弹弹芯在击穿装甲后破碎,碎片对后续装甲板进行击穿打击的一个效果。其实说明一个道理,就是穿甲弹击穿装甲后,碎片可以在炮塔的密闭空间中进一步击杀乘员、引爆弹药,使得坦克里面成为一个人间地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针一样的穿甲弹弹芯能够将坦克一击必毁!

  图片:多层装甲靶板的着弹效果,主要是测试穿甲弹的后效情况。

  图片:这个GIF很好地展示了穿甲弹穿甲和后效情况。

  所以,之所以不拿一块厚重的装甲板来搞测试,而用薄钢板来演示,主要还是看中了连续传统钢板的视觉效果,真的很好看!

  当然,在全民娱乐的时代,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军事知识和科技知识的科普节目,作为军迷内心是非常高兴的,而击穿10层装甲成为热门话题,也说明了大家对军事高科技的关注,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军事透明度!

  还是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看到更多更好的军事科普节目!(作者署名:虹摄库尔斯克)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中国火炮坦克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