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乘波体火箭为何难以拦截 除速度快还能"打水漂"

中国乘波体火箭为何难以拦截 除速度快还能"打水漂"
2018年08月10日 16:37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未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道路,这不是指奥运会精神,这是指未来武器的速度更快,飞行高度更高,毁伤力更强。在人们的印象里,提起高超声速武器 ,首先想到的就是难以拦截。但是,似乎所有人都认为高超声速武器难以拦截的原因,就是因为速度快,快到拦截的导弹都追不上。不过,这样的想法并不正确,未来的高超声速武器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速度才难以拦截,同时,它的变轨能力以及一些新技术,才是它几乎无法被拦截的原因。

  中国很早就已经看到了高超声速武器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我们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而且现在,这方面的投入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回报。据央视和环球网8月7日的报道,中国航天技术最新的结晶——星空2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成功进行了试飞,这一次,中国耗时三年的“乘波体”技术首次应用成功。毫不夸张地说,这次的试飞成功是中国领于世界的证明。同时,我们也能从新技术里了解一下,为何说超高声速武器不仅仅是因为速度而难以拦截。

  央视和环球时报采访一位拒绝透露名字的专家,告诉了我们乘波体技术的一些具体情况。首先,此次的星空2号飞行器属于升力体气动外形布局,机身的气动外形在飞行中可以提供一定的升力。中国的新飞行器采取这种布局的优点是,结构强度和机动能力都非常不错,且适合于5马赫到20马赫以上的速度,非常适宜乘波体技术的运用。卓越的气动外形布局,是高超声速飞行器高速和机动变轨能力的基础,也是运用乘波体技术的基础。

  所谓乘波体技术,就是依靠气动布局和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使得飞行器具有极佳的变轨能力。专家打的通俗比方,意思是乘波体技术使得星空2号可以不断地上升下滑就像一个打水漂的石子一样,一接触大气层它就弹起来,下一次再落下去再弹起来,其轨迹难以预估。

  网络上曝光的中国高超声速飞行器风洞模型,疑似采用了乘波体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星空2号采用乘波体技术后,由于采用的气动布局与传统高超声速武器的轴对称旋成体飞行器不同。目前,最为常见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形式是旋成体,也就是由旋转曲面与底截面围成的形状。弹道导弹的锥形弹头、飞船的返回舱、以及俄军的匕首导弹就是这个设计。而乘波体的机动性能尤其是变轨能力要优于旋成体,因此具有更好的突防能力。最突出的特点是,星空2号能够进行空间水平上的侧移,在“打水漂”过程中进行大尺度的水平机动,可以向左右方向快速移动。

  这样的能力使得星空2号具有极佳的突防能力,由于其高度发达的机动变轨能力,对于敌方预警雷达来说,要捕获它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雷达都有自己范围,如星空2号这种飞行器不但飞行速度快,留给雷达的反应时间少,同时极好的快速侧移能力更是有可能瞬间冲出雷达的探测区域,让后者直接丢失目标。事实上,雷达要捕获追踪这种目标都实属不易,就更不要说防空武器要拦截它有多么大的困难了。防空武器要拦截它,首先要判断它的弹道,从而按预测的轨迹命中拦截目标。而星空2号这样的目标轨迹难辨,试图预测根本是不可能的实现的。这样一来,拦截弹则不得不用自己的动力追逐目标。

  可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速度可不是开玩笑的,即使是5马赫的速度也对拦截武器提出极高的要求,更不要说未来它的速度应该会提升更多。此外,由于机动变轨的因素,星空2号此类武器的过载是很大的,要拦截它,就要求防空导弹要更大的机动过载,这对任何防空系统都是终极挑战。

  目前,俄军的进攻性导弹难以拦截的盛名已经满天下,而他们的导弹就是属于旋成体飞行器,在速度上,和中国新型武器相差不会太大。而在机动变轨方面,俄军一直骄傲的机动变轨能力绝不会比中国运用乘波体技术的新型武器更好。而美军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进行得早,但是现在看来,美国洛马公司要造出类似武器要等到2023年。不夸张地说,现在这方面的技术是中国在领头。(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