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国研发反激光武器之盾 新涂层可降低对方射程近10倍

我国研发反激光武器之盾 新涂层可降低对方射程近10倍
2018年07月04日 16:37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曾几何时,美国在激光武器领域的发展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弯路,一度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用于研发化学能激光武器,比如对弹道导弹上升段实施拦截的ABL项目。但是由于化学能激光武器存在体积重量庞大、能量转换效率低、系统散热困难等缺陷,始终难以突破实战化的技术瓶颈,最终结局只能是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然而近些年来美国将关注重点转移到了结构更加紧凑高效、易于实现小型化的光纤激光武器上面,并且取得了相当显著的进展,已经开始逐步投入实用。

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美国的机载激光ABL项目最终下马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美国的机载激光ABL项目最终下马

  数年前美军在“庞塞”号船坞登陆舰上进行测试的LAWS舰载激光近防系统,就属于光纤激光武器的范畴,输出功率已经达到了30千瓦级别,可以在5公里的范围内摧毁低空飞行的无人机或者巡航导弹,耗时不超过2秒钟,而且每次拦截的费用仅仅只有微不足道的几美元。美军计划近期将把输出功率提高到100千瓦级别,毁伤效果则是更上一层楼。与传统的导弹、火炮等近防系统相比,激光武器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不受电磁干扰、可持续发射等优点,发展前景可谓是极其广阔。

美国投入实用的LAWS舰载激光近防系统美国投入实用的LAWS舰载激光近防系统

  尝到了甜头的美国决定全面铺开光纤激光武器的装备应用范围,在未来十年以内,美军包括航母、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巡洋舰、驱逐舰等等在内的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都要全部换装舰载激光近防系统;在作战飞机方面,F35战斗机、KC46加油机、C17运输机、E3预警机等多款机型也都有配备机载激光防御系统的计划。届时美军的主力海空作战平台抵御各种来袭的导弹、精确制导弹药等攻击手段的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对手苦心研制的杀手锏武器甚至面临直接报废的危险。

美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全面铺开激光武器的装备美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全面铺开激光武器的装备

  面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新形势,中国军队必须做到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除了对等发展装备性能先进的激光武器以外,深入开展激光武器防护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俗话说“有矛就有盾”,激光武器虽然厉害,但是并非是无懈可击的。我国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在激光防护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出了一种等离子喷涂耐热抗烧灼涂层材料,就等于是给我军的作战平台穿上了一件坚不可摧的“铁布衫”,免疫对手激光武器的伤害。

中国在激光武器防护领域未雨绸缪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在激光武器防护领域未雨绸缪走在了世界前列

  激光武器摧毁目标的原理是通过定向发射的强激光束在目标表面形成局部热效应,经过一定时间以后,导致目标大量吸收能量发生结构破坏、材料剥离,最后造成自燃自毁。如果激光功率足够大,甚至可以在第一时间形成击穿或者形变,毁伤效果成倍提高。为了规避这种热效应,导弹可以采用弹体旋转技术来进行对抗,使激光武器无法聚焦某个固定部位积累足够的能量造成有效毁伤。而我国研制的这款新型防护涂层材料由于具备极高的反射效率,更是对抗激光武器的上好选择。

  中国研制的新型等离子喷涂耐热抗烧灼涂层材料可以将对方激光武器的杀伤效果降低到最低限度

  研究数据表明,以小型无人机为例,如果在其表面喷涂厚度为0.1毫米的这款新型防护涂层材料,就可以将类似美军LAWS舰载激光近防系统的激光武器有效毁伤距离缩小十倍,也就是说原本5000米的拦截半径下降到了500米,其拦截概率和抗饱和打击能力都将直接归入垃圾级别的范畴。如果涂层厚度增加到0.5毫米,则根本无法造成任何毁伤。这样的防护效果无疑是相当令人满意的,能够广泛应用于我军各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空空导弹等打击兵器,大幅提高其突防能力。(作者署名:刻雨无痕)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