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89式重机枪抖得打不中目标?我军兵王组团打脸

中国89式重机枪抖得打不中目标?我军兵王组团打脸
2018年05月30日 08:19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最近央视的《军事纪实》节目,由于多了大量与各部队按新大纲施训相关的内容,可谓看点满满,5月28日题为《高原攻坚行动》的一期便是一例。此番攻坚,并非我们一开始以为的那样是演习中的攻坚,而是一次技术攻坚。

  事情的起源是西部战区陆军77集团军某合成旅,按新大纲组织重机枪正面纵深散布射击科目。根据上级命令,由下属步兵某连火力排(下属2门60mm迫击炮、2挺35mm榴弹发射器和2挺12.7mm重机枪)重机枪班班长卢俞夫下士牵头,组织摸索制订训练规范。

  五年兵龄的卢俞夫,能够在战斗骨干聚集的老兵班——火力排重机枪班当班长,这说明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人,这也是为什么旅里制订新训练科目的训练规范,得让他来

  卢俞夫所在部队,原本驻扎在丛林之中,虽有“丛林猛虎”之称,但登上高原的他们,在新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暂时还是比不上西藏军区那些高原技能强悍的高原山地部队。而他们登上高原后的转型适应过程,不仅可以给尚在筹备中的《帧察》视频节目提供素材,作为图文也有得一说。

  许多人看了这期节目后注意到的细节,是89式重机枪试验性加上了“土造”支肩板,觉得这是一个少见的我军基层部队DIY改枪的例子。但是河马想到的,更多是新大纲新增科目的针对性意味,以及背后的考量。

  支肩板(Hinged Shoulder Rest),一般为铰接结构,可放下收纳,作用是在自动射击过程中,保证武器抵肩而不滑落

  任何军队的训练大纲,都可以反映出这支军队对自己的定位,和对任务需求的预判。我军的新大纲要求,就能从中听出许多近期事件的回响。比如芒果台的《我爱你,中国》节目报道的那次,西藏军区某边防团任务分队全员穿着新式护甲,携带实弹,存在牺牲危险的“演习任务”。

  说回今天的主角89式重机枪,它的三脚架,是在固定阵地使用时,提供较为精确的远距离支援火力所需,一般有着较为精细的方向机和高低机,用于调节射角。而节目中提及,在我军原本对重机枪的运用中,方向机都是锁死的(所以看上去打得都四平八稳),比如在这次任务之前,作为一名优秀机枪射手的卢俞夫,就从未在射击中打开方向机。

红色是方向/高低机手柄,为了轻量化,89式重机枪的脚架设计得较为轻便红色是方向/高低机手柄,为了轻量化,89式重机枪的脚架设计得较为轻便

  当了五年机枪手,射击时却没松开过方向机?原因嘛,很简单。

  某种意义上说,89式重机枪是重机枪里的豪杰,极其轻便,连三脚架重量仅26.5kg,与之对比,同级别的美制M2HB空枪重36.7kg(连三脚架58kg),俄制Kord连三脚架重41.5kg。极轻的重量,带给我军重机枪班组极为优越的机动能力,特别是在机动不便的恶劣地形;而伴随这种优势产生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武器重量有益于抑制后坐力,提升自动射击精度,QJZ-89有着射击时枪身易蹦跳的恶名,而锁紧方向机,可以让三脚架与枪身产生刚性连接,提升整个射击系统的重量,较好抑制后坐力。

  虽然用于外贸的W85式重机枪,被认为连发射击抖动情况比89式轻微很多,然而在高姿射击的时候一样得搞人肉沙袋

  发射12.7×108mm弹药的重机枪,此时就可以凭借更精确的火力作为小型攻坚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掩体等目标。即使在作战条件下,打击单个人员或机动目标,一边控制方向机开/锁,一边射击并不是问题——

  这就要说到,自从机枪登上战争舞台以来,其持续自动射击的强大火力,使得作战双方都摒弃了送死很快的密集队形,而采用疏散队形。

  网友制作的我军小群多路三三制步兵攻击队形示意图,这种队形在面对敌火力攻击时,班组单位生存能力得以提升,即使面对可怕的机枪侧射火力点,也有良好的规避效果

  真实战场上的机枪射击多为点射,而不是抗日神剧里的一股脑泼水,就是因为目标分散。如果火力点布置在正面,机枪要打击宽大正面的分散目标,就得转半天,杀伤效率会很受影响,所以好的机枪火力点一般得布置在敌人进攻方向的侧面。

  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的阵地布置,可谓军教片级别,当苏军主阵地几乎油尽灯枯,准备与敌军进行肉搏刺杀时,之前长期隐蔽待机的机枪侧射火力点突然开始射击,将冲上阵地的德军全部干翻。

  德军以疏散队形前进,布置在正面的机枪火力点即使幸存,也难有足够高的杀伤效率,并且极易被德军装甲兵直瞄火力摧毁

  在突然开火的机枪侧射火力阵地面前,德军疏散队形实际全在一条线上,可以将机枪火力效果最大化

  德军装甲兵指挥官的望远镜里,能看到步兵被侧射火力点打倒,但是因为复杂战场环境,能见度极低,找不到隐蔽良好的侧射火力点,无法提供支援

  侧射火力点的用法,在反坦克炮上也是一样的——电影里苏军反坦克炮班就是以侧射阵地摧毁了多辆德军坦克(正面目标小且不易打穿啊!)

  好了回到《军事纪实》节目里提到的正面纵深散布射击科目上来。上级制定科目的要求是,使用20发弹链以不间断连发射击方式,命中在12米间距上横排站着的5个人。显然在这种短促射击中射手是没时间开/锁方向机的,也使得卢俞夫一开始很不适应。那么这种设定,到底是为了满足什么战场环境的要求呢?

黑色那条线,模拟的是对方持枪对准我方黑色那条线,模拟的是对方持枪对准我方

  那么我们展开合理的分析与推测,于是就有了——

半稀疏不稀疏,但是在机枪手面前是很密集的站位,只有一种状况——对峙的时候半稀疏不稀疏,但是在机枪手面前是很密集的站位,只有一种状况——对峙的时候

  以89式重机枪理论射速450-600发/分钟计算,20发弹链全自动射击,耗时不到3秒。就算他们夸耀:

防个中间威力弹,这护甲搞得跟排爆服似的防个中间威力弹,这护甲搞得跟排爆服似的
不好意思,有轻量化的12.7×108mm,我们就是可以为所欲为不好意思,有轻量化的12.7×108mm,我们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除了体现出了“坚决不让敌人打第二枪”的优良传统之外,节目中新大纲新项目引起的训练变革,也值得我们注意。说起群众性大练兵,就不会少了群众性的军事民主探讨,开诸葛亮会——一如当年“大比武”时期那样。为了完成旅里的任务,重机枪手卢俞夫邀请了几位战友来协助自己,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各怀绝技的战友们都是士官。

  熟练进行长点射的轻机枪手岩壮,注意他手中的95班机改挂了和步枪通用的30发弹匣

85式高射机枪射手/教员周泽炜85式高射机枪射手/教员周泽炜
轻武器修理技师范勇轻武器修理技师范勇
记者来了,pose得摆一个记者来了,pose得摆一个

  正是在他们的群策群力下,大家不仅土法开发出了给89式重机枪适配的,类似85式高射机枪的支肩板,并且改进了训练技巧。

正在加工的支肩板正在加工的支肩板
支肩板安装后效果支肩板安装后效果
上靶场!上靶场!

  虽然地面上的机枪也常有支肩板,但是节目里的支肩板,来源是高射机枪——高射机枪因为仰角高,肩托往往是个U字形,确保随着射手动作改变射击方向。节目中,使用85式高射机枪很在行的周泽炜认为,有了这个DIY附件,以卢俞夫的射击技术,达标应当不成问题;而轻机枪射手岩壮则对此不置可否。

85式高射机枪的U形肩托,注意射手将立框式表尺竖起85式高射机枪的U形肩托,注意射手将立框式表尺竖起

  结果正如节目里所展示的那样,惯于使用89式重机枪的卢俞夫甫一用上支肩板,反而出现了不习惯的情况。毕竟正常射击只是抵肩而已,一旦肩膀上多了一块板,就导致射手过于在意它,下意识去抵肩抵实,导致枪托上抬枪口指地,弹着点也就偏低了。

打低了,20发子弹只有1发上靶,反而不如第一次不加肩托时3发上靶的成绩打低了,20发子弹只有1发上靶,反而不如第一次不加肩托时3发上靶的成绩

  机枪的卧姿射击姿势,与寻常武器是不同的,一是因为有脚架,二是枪托经常有握持的位置——无论是开个孔还是变窄,总之都是为了方便握持。

M249有左手握持枪托的射击姿势M249有左手握持枪托的射击姿势
88式通用机枪也有类似使用姿势,左手扣进枪托的开口里88式通用机枪也有类似使用姿势,左手扣进枪托的开口里

  卢俞夫调整姿势,以左手抓住枪托,以利于尽可能稳定据枪降低散布

土法上马,岩壮用背包带拉着导气管,模拟射击时的抖动,让卢俞夫更好地练瞄准土法上马,岩壮用背包带拉着导气管,模拟射击时的抖动,让卢俞夫更好地练瞄准

  土,在广大网友眼里,似乎是个贬义词;然而土字的另一个义项,就是立足于现有条件,以较为简便易行的办法办事情。

  好了谜底到此揭开——通过改变辅助手握持枪托的方式,并进行土法瞄准训练,卢俞夫下士在全自动射击时也能更好地控制89式重机枪,达成了正面纵深散布射击科目的优秀标准(在试射中达到了20发9中,且每个靶子均被命中的惊人成绩),并总结经验成文,向全旅推广。

密集的弹着点散布,这要是站着人啊。。。。。。全得给干碎了密集的弹着点散布,这要是站着人啊。。。。。。全得给干碎了

  依据新大纲要求,卢俞夫等战士所在的这个旅,完成了正面纵深散布射击的新科目训练规范的制订。然而,我们还得指出一点——刚登上高原不久就搞技术攻坚的卢俞夫们,还不是专业的高原山地部队。后者的高原作战能力更加出众,奇招狠招更是层出不穷

  说到这里还要回应一下读者们,看留言,总有人想让我借这次陆军新质作战力量展示,写一写关于我军部队装具的变化之类的……

  各种新型情报侦察装备的集中展示只是表象,它们所属的“陆军某情报侦察部队”(副师级单位,西战直属?)的编成与使用方式,才是新质作战力量能发挥几成功力的核心

  Emmm。。。。。。首先我写了点击量不好啊!

  另外要整体感受新质作战力量取得的突破,单靠现在公开的这些内容那也只能炒炒冷饭了。而且要说新疆军区特种部队装具的变化,还远不如那次边境对峙时,芒果台的节目有内容呢。与其关注步兵身上一根两根molle条,不如关注新大纲带来的训练科目变化。

  使用新装备的男女士兵们在“河马”的肚子里等待离机战斗。其实这些细节的改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能够捕捉某些瞬间,却难以客观准确地还原改变的过程——高切头盔何时配上战术耳机?插板背心何时插上板?都还需要“帧察”

  我军现有护甲和携行具问题——哪有一个按钮所有步兵装备都“唰”地换完的好事?更不要说,观念与训练的变化,比配发某一件装备还要消耗时间,以及当前的携行具和护甲(比如装备较多的06携行具+04B护甲,比如西线部队临战配发的15系列衍生型携护一体。。。。。。),又不是不能用。

  与其说步兵的装具问题,和养鸡一样,我更关心的是在这些演习中陆航飞行员的行头。这些飞行员,总是穿着蓝色的飞行服,过于显眼,也无防护能力……还是那句话,直升机只是会飞的装甲车辆罢了,坠落损毁非常常见——穿着和步兵一样的作训服,并装备护甲,是非常重要的。

  步兵装具的问题,河马并不感到有多么急迫,但是陆航飞行员什么时候才能这么穿……那才是让河马担心的。(作者署名:扬基帧察站 河马)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