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一张图谈我国产航母测速试验 为何要用笔记本电脑

从一张图谈我国产航母测速试验 为何要用笔记本电脑
2018年05月20日 15:29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从一张图片说说航母的测速试验

  中国第二艘航母第一航次试航任务完成,已返厂靠码头,目前信息不多,仅有网上的几张新闻图片,不过这里面也能解读出一些信息,这里在下就尝试解读一下。从一张工作舱室的照片来说说,这张图片毫无疑问是舰上的海图室,图上中间一人应该是舰上的航海长,旁边有一厂方人员。海图桌上架设有HJ-VG型自动航迹仪,上面铺着纸质军用海图,摆放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上有厂方设备标签纸,这几个人物场景组合虽说有摆拍痕迹,但透出一个信息,那就是进行了航母的航速测试工作。

  现在军船航速测试,都采用差分GPS方式,用专用设备进行测速,专用设备由中国航海协会提供,主体为一台笔记本电脑及GPS天线,电脑内安装有专用测速软件,能测试实时航速并记录航向、轨迹等参数,自动解算最终航速数据,中国航海协会负责对使用方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舰上航海部门在工作时无需依赖笔记本电脑,全部航海设备如卫星定位接收机、各类罗经终端、测深仪、计程仪、气象仪、综合导航显控台等都是固定的。故此,此笔记本电脑毫无疑问是厂方的测试仪器,而摆放在海图室则只能与航海有关。

  航母及所有军船的测速主要考虑几个因素,即船的排水量、海面的风速风向、水流的流速流向以及测速海区的水深等。中国国家军用标准规定,军船的测试试验应以正常排水量为基准状态。测速试验时按顺流—逆流—顺流各测试一次,然后用专用公式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真实航速。军船的航速测试试验通常进行高中低三档,即最大航速、巡航航速和最低航速,也就是说,正常测速试验需要往返航行9次才行,测速试验通常需要半个工作日。

  以前较为传统的航速测试试验采用叠标法,在近岸处设置专用测速试验海区,岸上有两组叠标,叠标设置在测速海区的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叠标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一组叠标由前后两个标组成,测速试验开始后,被试舰船从远处驶向测速区并稳定航速把定航向,当第一组叠标的前后标重叠在一起后,按下秒表记时,被试舰船保持匀速直航向,当测速区终点叠标的前后标重叠时,按下秒表,记时结束,以记录的时间和叠标之间的距离即可算出一次航速。然后,舰船反向进入测速海区,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速,最后将各次记录的数据按公式加权平均计算航速。

  用叠标法测试航速有较多的弊病,如必须气象能见度较好,能看清岸上的叠标,必须在固定海区才能进行测速试验等等。中国沿海的测速叠标海区的设立基本都有几十年的历史,这也产生了其它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年设立舰船测速区时,中国海军的舰船吨位普遍较小,吃水也较浅,故测速航区水深通常不深,而像航母这样平均吃水在9米左右的大舰,难免会产生浅水效应无法得到真实数据。浅水效应是指舰船在相对浅水区航行时,水的阻力和浮态比深水区航行时产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主要特征是水阻力增大、舵力减小、航速降低。再一个问题,是随着我国沿海经济建设的发展,很多岸上叠标都被后期兴建的高大建筑物遮挡,无法看清叠标。

  采用差分GPS进行测速的方式则完全避免了叠标测速存在的问题,可在任意符合水深要求的海区进行,试验时对能见度要求不高,在时间上也比较有灵活性,可以在海上任意开阔且来往船只较少的海区随时进行测速试验。主动力试验在任何军船的《试航大纲》中都是排序在先的,而测速试验的前提是主动力系统完成各项试验,如动力磨合性“长跑试验”等等。完成动力试验不仅是测试试验的前提,也是诸如回转试验、惯性试验和倒车试验等各类舰总体试验项目的前提,动力及总体指标的测试在军船试航中都是排序在先的项目。毫无疑问,中国第二艘航母的主动力系统在本航次中已经试验完毕,其它舰总体的试验也已按预定计划完成,看来首次试航的进展较为顺利。(作者署名:地平线下面)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航母测速中国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