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开发北极急需一款新型舰船 可为战略核潜艇开路

中国开发北极急需一款新型舰船 可为战略核潜艇开路
2018年05月13日 15:14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国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全文总共大约9000字,涵盖战略、经济、科研、航道等多个领域,白皮书同时强调我国是地缘意义上的“近北极国家”和“重要利益攸关方”,其中还提到中国参与北极的几个实现途径,包括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和参与油气等北极资源的开发等。中国白皮书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弹。加拿大一所大学的教授表示对中国行为的震惊和担忧(北极是你家的吗?),还有说中国是近北极国家没有司法描述(南海也和美国没关系啊,为什么来插一脚)。北极为什么如此重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图为夏天的北极苔原)(图为夏天的北极苔原)

  在地理位置上来看,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叫做北极,几乎终年冰封,终年气候寒冷,人口仅仅有十三万,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去争的。但是它的战略位置特别重要,由于地球形状得因素,俄罗斯如果从本土发射导弹打美国,那么可以通过很短的距离打到美国本土所有目标。还有北极的能源十分丰富,当前已经发现的油气储量大约4000亿桶,其中85%为天然气(估计大多数国家都是奔着这些能源去的)。近些年来,世界各主要大国都想染指北极,分一杯羹。传统的自认为是北极主人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本来没它啥事)、加拿大和挪威这些国家,当然俄罗斯人拥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北冰洋也成为俄罗斯海军的后花园。早在2013年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要求俄军必须在2014年完成北极部队的组建,强调北极是“充满前景的地区”,俄罗斯“应掌握所有手段来保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俄罗斯这真是把北极当成自己的了)。当年的2月,莫斯科推出《2020年前北极发展战略》,内容主要涉及战略部署。一是建立北极军事部队(只有拳头硬才能保护和打击别人),以常规部队为基础,联合核潜艇以及远程战略轰炸机。二是对北极地区进行巡航,由导弹巡洋舰和核动力破冰船组成编队执行巡航任务。三是重新建立北极军事基地,保卫俄罗斯在北极的航线。看来莫斯科是真的准备把北极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啊,战略核潜艇是俄罗斯整个北极军事战略的重要一环。

(图为北极航道图)(图为北极航道图)

  众所周知,俄罗斯拥有和美国比肩的潜艇制造技术,甚至领先美国,尤其是其最新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更是给美国人造成了不少的困扰。想必此时此刻,俄罗斯的核潜艇一定游弋在北极的海面之下。北极的海面只有在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大部分冰封的海面才会解封,也就是说如果在夏季之外俄罗斯的潜艇想要进入北极地区,都必须直接潜入水底。虽然说核潜艇的续航力是永久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潜艇里边的士兵可以永久的呆在水下,还有物资需要补充。所以,如果核潜艇一开始就钻到水下的话,将大大减少其在北极执行任务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俄罗斯人研制了专门的破冰船,为核潜艇领航,为它开辟道路。

(图为“伊利亚·穆罗梅茨”号新型破冰船)(图为“伊利亚·穆罗梅茨”号新型破冰船)

  据俄罗斯新闻网站上个月底报道,俄罗斯的“伊利亚·穆罗梅茨”号破冰船首次为核潜艇破冰领航。俄国防部称,白海的冰层厚度达到40厘米,没有专业的破冰船,核潜艇根本无法前行。“伊利亚·穆罗梅茨”号破冰船于2017年11月30日列装俄罗斯海军,该船排水量为6000吨,长85米,宽约20米,该船上设有直升机停机坪和一个20多吨级别的起重机,应该是专门负责为俄军潜艇输送物资的。如果俄罗斯潜艇在北极活动的时候,弹尽粮绝,那么就很有可能陷入绝境之中,加装起重机的破冰船在为潜艇破冰的时候,也可以为潜艇补充物资,出现意外状况,破冰船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援。所以,建造破冰船对于俄罗斯潜艇,俄罗斯整个北极军事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俄潜艇出现被“冰封”,破冰船一定可以解救它于冰封之中。(作者署名:利刃/WT)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北极潜艇破冰船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