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歼15舰载机电子战型疑似曝光 机翼加装两片翼刀

中国歼15舰载机电子战型疑似曝光 机翼加装两片翼刀
2018年04月25日 09:38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虽然当年研制苏-27K的时候,苏霍伊设计局也跟着合计过舰载电子战飞机的事儿,还给了个苏-27KPP的研制代号(PP后缀代表电子战),不过我们也知道,基本型苏-27K也就是后来的苏-33都差点没钱批产,唯一造出来的改进型号——并列双座型苏-27KUB虽然在“库兹涅佐夫”上起降了两下,航展上露了几面,但也早就死透了。

  所以,2008年开始交付美海军航空兵第129电子攻击中队的EA-18G,本来是要引领并长期独领先进舰载电子战飞机之风骚很久的,然鹅。。。。。。

  大概是第一架没有机头空速管的歼-15,和歼-16电战一样无航炮(空间可能改用于安装其他设备),两段颜色的减速板也是有趣

  上个月,帧察电台播报:除了串列双座布局之外,歼-15S的其余识别特征与歼-15基本相同。该机目前主要用作国产舰载战斗机发动机FWS-10H的验证平台,而基于歼-15S发展的新型舰载特种飞机也即将迎来重要节点。

  不过,人家大连造的国产航母节点都不赶423(话说那天拖船吊车那顿折腾啊,还有不少性急的来我们这儿声称打脸,说什么航母已经出航了,要把我们批判一番),你沈给人整的舰载机自然也就没必要卡着那一天首飞。虽说424听着不甚吉利而且不合传统——比如1998年12月16日首飞的歼-11,2003年11月26日首飞的歼-11B,666多好 ,不过都拖出来这么久了,五一前也该飞啦。

  歼-15S,很久不见

  “修改美国设计——不仅是慎之又慎”

  诚如前文所言,歼-15电子战型唯一的兄弟,真就只有“咆哮者”了。所以“咆哮飞鲨”这名字,早在官方报道透露舰载电子战飞机的存在时,就被军迷给钦定了,也是情理之中。再看下图某个论文里披露的建模,连“咆哮者”继承自“超级大黄蜂”的哥特式大边条都给整上去了,真是够咆哮。

  当然实际上飞机不长论文里这样,机体基本气动特征还是和歼-15S相似的

  虽然说两者承担的任务有很强的趋同性,但其平台歼-15S和F/A-18F在气动上的差异也很明显,所以在歼-15电战型的机翼上,也出现了和“咆哮者”类似的翼刀,这事儿就十分有趣了。毕竟在长期装备二代机的时代,翼刀这种能简单可靠地降低翼尖失速风险,但也增加阻力的设计,一直被军迷视作落后飞机三大标志之一——另外两个是三片式风挡和腹鳍(强如歼-20的腹鳍,都被人说到现在啊)。

  注意,“咆哮者”的翼刀是加在机翼固定段的,而歼-15电战型的翼刀更靠外,在机翼折叠段

  “咆哮者”之所以要加这对翼刀,问题得追溯到其发展平台“超级大黄蜂”在试飞阶段发现的问题。相比之前的“大黄蜂”,F/A-18E/F虽然名为改进设计,其实说是一新机也不差了,其机翼面积加大了25%。虽然在研制期间也进行了密集的风洞测试,但实机在进行跨音速机动时仍然出现了翼尖失速(俗称“掉翼尖”)的问题。

  除了变大了之外,注意看机翼前缘的区别

  经分析,这事儿是机翼前缘增加的锯齿结构(这结构原本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大迎角时纵向稳定性),和折叠机构表面突出的铰链这俩捣蛋鬼导致的。波音的解决方案也是皮,在铰链盖子上挖了小孔,使得机翼下表面气流通过小孔从机翼上表面冒出来,这股持续往上走的气流就等于一个“虚拟翼刀”。

  到了“咆哮者”,由于原型机就是一架F/A-18F改的,所以机翼一开始也没动。但它以后毕竟日常要挂着很多笨重的吊舱才能维持生活这样子,在进行大迎角飞行时,还靠这个“虚拟翼刀”总有些让人放心不下,然而谁都不想花时间花银子搞一副新机翼,于是乎。。。。。。

  红色部位是“咆哮者”相对“超级大黄蜂”的修改。其机翼部分特征清楚可见,铰链盖子不整那些小孔了,前缘锯齿部位也被填充上并加以气动过渡,再加个翼刀

  都说苏联人简单粗暴,美国人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一样大巧不工,不就是加点阻力么?胖胖的ALQ-99吊舱表示,从来也没人管过我的阻力问题嘛。。。。。。总之这算彻底解决了“咆哮者”的掉翼尖问题。

  回到咱们自己家孩子这,虽然图模糊但还是能看出,不仅在机翼上表面有,在这架歼-15翼尖的电子战吊舱上方,也加装了两个更长的翼刀。。。。。。简直让人觉得有翼梢小翼之嫌。这从双翼刀到四翼刀,还真是颇有从歼-8D到歼-8H/F的风采啊

  上为歼-8F,下为歼-8D

  虽然日常拿“慎之又慎”当梗,但咱们得说清楚,苏/俄并未有在苏-27系列平台上进行专用电子战飞机改装的工程经验,已经试飞几年的歼-16电子战型到现在也并未增加翼刀;为啥到了歼-15电子战型倒开始“不忘初心”了?要黑其实也拦不住,但咱得有点技术含量。

  个人分析,这很可能是因为研制单位在风洞实验中发现,在外挂大量外形不规则的吊舱进行大迎角飞行时,采用三翼面构型的“电侧卫”,受到前翼额外的气动影响,翼尖也会产生类似“咆哮者”的气流分离(由于在不同的速度和迎角状态下,前翼对飞机纵向力矩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相应进行的气动补偿也要比“咆哮者”复杂)。估计跟美国人一样,我们同样也不想为数量较少的特种机型的需求再搞出一副新机翼来,就根据实际气动需求增加了这两组翼刀。

  开头说到的那篇论文,由于不涉及复杂的气动分析,因此其算例模型也是很不精确的

  “猛禽杀手”?受不起,受不起

  说了这翼刀的作用,咱们也得说,就算机翼下不挂吊舱,这些外边的零碎儿和里面的设备一装,歼-15电战的飞行性能肯定得比歼-15S差一些,更不要说基本型歼-15了。这道理之于EA-18G和F/A-18F自然也是相同的,然而不少人都知道,EA-18G可是在2009年2月的一场演习中当过“猛禽杀手”的,这事儿自然也让群众们对歼-15/16的电子战型号平添了不少期待。

  不过即使是美军自己,也不是所有人对这件事儿的意义都看得很重。比如下面引用的这段,一位从“徘徊者”改装“咆哮者”的老飞行员,在关于“从EA-6B到EA-18G,电子攻击机机组文化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的回答中(由空军之翼编译,题为[来自EA-18G“咆哮者”电子战军官的爆料]),就能说明一部分问题。

  这架“咆哮者”是从F/A-18F机体上改装而来,交付海军试用的早期型。除了“使用武器”为AIM-120之外,这次在内利斯的演习还有很多细节不得而知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并不是技术推动的,而是驾驶“超级大黄蜂”机体时滋生的战斗机飞行员心态,这种心态也因训练而进一步增强,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空空训练。我并不是反对战斗机,但有些人始终不明白EA-18G不是战斗机这个道理,她的空空导弹都是自卫用的!

  不过我认为这只是成长的烦恼,我们将最终解决问题回归常态。电子攻击机组必须铭记自己驾驶的是一架支援飞机,我为此感到非常自豪,并全身心投入掩护打击机群的行动中去,确保他们全身而退。

  虽说海空军的“飞豹”近来都在演习中加挂伴随电子战吊舱,但与专业的比还是差不少,掩护距离等方面指标,在面对新型雷达时仍然显得不足

  美国海军航空兵有着非常丰富的伴随电子战飞机使用经验,即使在演习中取得了如此令人赞叹的战绩,对此却仍有着客观冷静的思考辨析。相比之下,无论在舰载航空兵领域,还是在伴随电子战飞机领域,都还是刚刚起步的我们,若是“没有美帝的命,得了美帝的病”,这可就不好了。

  尽管有正在定型试飞的歼-16电子战型在技术上能铺点路(这也是研制时的要求),但舰载机相对特殊的作战和使用环境,舰载机部队更小的编成和出动规模都决定了,歼-15电子战型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开创出一条自己的道路。特别是在实际使用方面,由于我舰载航空兵现阶段的体系支援力度还远不如岸基航空兵,所以就算人家能白送“咆哮者”的秘笈,咱们怕是也没法全盘照做。

  10架歼-15,多乎哉?不多也。

  百年海军,任重道远!(作者署名: 扬基帧察站)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中国歼15战机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