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海军歼15已过时?重大改进型或能压制隐身战机

中国海军歼15已过时?重大改进型或能压制隐身战机
2018年03月27日 08:38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近来随着美国海军F-35C、海军陆战队F-35B隐身舰载机陆续实现重大节点,中国海军目前唯一舰载战斗机歼-15再次引发热议。不少军迷认为,在世界范围内航母舰载战斗机已全面进入隐身时代,歼-15作为一款典型三代舰载战机,完全无法与隐身舰载战机抗衡,应该尽快弃用,并推出我国自己的隐身舰载战机。这一观点的结论当然是正确的,赞同者的急迫心理也完全可以理解。不过,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军工在很可能已启动国产隐身舰载机研制工程之余,仍在对歼-15进行继续改进,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推出一款重大改进型。

美国海军F-35C隐身舰载机即将开始实际部署。美国海军F-35C隐身舰载机即将开始实际部署。

  歼-15舰载机的技术水平大致与美国海军F/A-18E/F、俄罗斯海军苏-33舰载机相当,属于采用机械扫描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典型三代机。其不要说与四代机歼-20、F-22、F-35比,就是相比苏-35、歼-16等3.5代机,也有一定的技术差距。所以从未来作战需求来看,歼-15在面对F-35B/C舰载机时,确实基本没有“胜算”。不过,辽宁舰或首艘国产航母搭载歼-15舰载机仍可执行不少任务。

  比如在南海、东海等海域的战备、警戒巡航,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大洋的日常巡航等。总体来说,搭载歼-15舰载机的中国海军航母,在今后一段时间仍有较强的威慑力,特别是在面对并无航母的海上武装力量,或是搭载同代舰载机的航母时。至于面对搭载隐身舰载机的大型核动力航母,确实只能等待国产隐身舰载机的研制成功。

辽宁舰搭载歼-15舰载机进行跨区训练。辽宁舰搭载歼-15舰载机进行跨区训练。

  但是,这并不等于歼-15舰载机就完全失去作用了,更不意味着它不应该进行继续改进。参照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发展来看,三代机F/A-18E/F的持续改进一直没有停止,而且美军自己也有在未来将F-35舰载型与F/A-18E/F的最新改进型搭配使用的规划。这说明达到3.5代机技术状态的非隐身舰载机,在未来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公开消息显示,我国军工正在对歼-15舰载机进行至少3项重大改进。一是发展歼-15弹射型,为了未来国产弹射型航母做准备;二是升级歼-15的雷达、航电、其他机载电子系统。主要是将现在的机扫雷达换成相控阵雷达。参照歼-16、歼-10C战机在中国空军内部对抗演练中的表现可知,通过升级三代机最核心的机载雷达系统,可以形成对其他典型三代机的压倒性优势。

歼-10C战机正在批量装备空军作战部队。歼-10C战机正在批量装备空军作战部队。

  歼-15舰载机的第三种改进型,则可能大大延长其在中国海军的服役时间。最新消息显示,中国海军首款舰载专用电子攻击机歼-15D(D代表“电战”),可能在未来不长的一段时间里首飞。歼-15D飞机与我国首款专用电子攻击机歼-16D,以及美军EA-18G“咆哮者”舰载电子攻击机的功能类似,尤其是后者。目前,中国海军航母舰载机仍然缺少的专用飞机有固定翼预警机、专用电子攻击机、固定翼反潜飞机。

  其中固定翼预警机空警-600已经在研制之中。固定翼反潜机暂时没有研制消息,直-18反潜直升机可能会取代它的位置。舰载专用电子攻击机则是现代航母不可或缺的专用机型。没有电子攻击机对本方舰载战机的电磁保护,对“敌”战机的电子干扰和压制,在航母对阵之中基本没有可能取得胜利。

美军EA-18G“咆哮者”舰载电子攻击机。美军EA-18G“咆哮者”舰载电子攻击机。

  更重要的是,舰载电子攻击机在面对隐身舰载战机时,不像非隐身舰载战机那样毫无还手之力。比如EA-18G飞机,其可以定位F-22等隐身战机的雷达信号,并对后者进行主动压制;还可以凭借机载电子干扰设备,为本机造成一定的雷达隐身效果。至于如何在超视距交战距离上发现隐身飞机,专用电子攻击机可以通过与预警机、无人侦察机等第三方预警平台的更密切“链接”达到目的。在通过多维预警平台发现隐身飞机这方面,专用电子攻击机要比非隐身战机更有技术优势。

  参照我国已经亮相的歼-16D电子攻击机来看,由同一设计所研制的歼-15D舰载电子攻击机的技术水平应该也能与EA-18G飞机持平,甚至可能在某些子系统上有超过。所以,歼-15D飞机服役后,将会成为歼-15舰载机系列里最“长寿”的型号,因为它甚至可以与未来的国产隐身舰载战机并肩“作战”。

歼-16D电子攻击机原型机试飞。感谢照片作者(见水印)。歼-16D电子攻击机原型机试飞。感谢照片作者(见水印)。

  而正在研制中的国产隐身舰载机,其首要研发型号还会是舰载战斗型。只有在舰载战斗型研制成功之后,我国军工才会开始研制隐身舰载电子攻击机等更多衍生型号。(作者署名:百战刀)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