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国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栽跟头 反导系统无力应付中俄

美国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栽跟头 反导系统无力应付中俄
2018年03月21日 15:24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论在任何时候,通过提高突防速度来摧毁对方的防御总是进攻一方的不二选择,因此高超音速武器成为了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作战平台。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美国,却由于好高骛远和定位失误,在该领域着实栽了一个大大的跟头,包括X-51A、HTV-2、AHW在内的多个高超音速发展项目接连遭到失败导致进展缓慢,甚至还发生过直接把发射场炸毁的重大实验事故,时至今日距离投入实际使用依然是遥遥无期。

美国高超音速武器AHW发射失败导致发射场严重受损美国高超音速武器AHW发射失败导致发射场严重受损

  与此同时,美国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中、俄相继取得了重大突破,将原本处于领先位置的美国甩在了身后。我国于2017年率先装备了世界上首款实战化的高超音速武器东风17,这种射程超过2000公里、搭载高超音速滑翔弹头、能够以10马赫的速度自主机动飞行的不对等打击利器让一向醉心于打造“反导金钟罩”的美方感到寝食难安,按照其自己的评估结论,美军现有的各种反导拦截系统在东风17变化莫测的“凌波微步”面前均失去了任何效果。

  推荐阅读:“不再抗议,不在忍耐!解放军最狠的反击,美国台湾已彻底绝望!”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从东风16改进而来的东风17是世界上首款实战化的高超音速武器从东风16改进而来的东风17是世界上首款实战化的高超音速武器

  另外,中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新概念动力系统领域同样实力强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以普通航空煤油为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国家,高超音速无人机进入了型号试飞的关键阶段,并且在号称“高超音速动力革命”的组合循环发动机、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领域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重大技术突破,有望在2030年以前投入实际应用。中国龙一马当前,北极熊也是实力不俗。用于装备洲际导弹的高超音速飞行载具YU-71经过了屡试屡败的挫折,终于迎来了成功的开端。

中国首创的组合循环发动机(TRRE)将引领高超音速飞行器革命中国首创的组合循环发动机(TRRE)将引领高超音速飞行器革命

  还有号称反舰大杀器的“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速度达到8倍音速,射程超过400公里,俄罗斯对其外形特征一直秘而不宣,只是声称已经进入了研发的最后阶段。2018年年初在普·京的亲自爆料之下,一款名为“匕首”的高超音速导弹又赚足了世界人民的眼球。“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由米格31携带在万米高空发射,飞行速度10马赫,射程2000公里,简直就是东风17的空射版本。俄罗斯高调宣称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已经开始战备服役,是北约导弹防御系统的最大噩梦。

2018年年初俄罗斯高调宣布“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投入战备2018年年初俄罗斯高调宣布“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投入战备

  看到中俄相继秀出了各自的超级玩具,美国这才发现自己手中除了一堆亚音速的拉皮导弹以外,竟然没有能够与之对应的威慑手段。日前美国国防部主管科研的迈克尔部长公开坦承,美国在研制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相对于中俄已经处于落后状态,美军海外作战部队甚至美国本土都将受到这类武器的严重威胁,尤其是中方已经把高超音速武器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美国必须采取同样的做法才能奋起直追;否则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就只能选择认输或者被迫使用核武器。

美国豪言将加大投入重夺优势,并让对手感到绝望美国豪言将加大投入重夺优势,并让对手感到绝望

  不过这位迈克尔部长也自信满满地表示,加速推进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制将是今后美军科研项目的第一优先发展方向,美国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和对手恢复平衡,而是要让对手“举手投降”,让他们重新感受到无法超越美国的恐惧。这番挑衅言论毫无疑问是美国在高超音速领域向中方发出的挑战书。让对手举手投降当然是夸大其词,不过美国的科技实力和技术积累也是不可小觑,一旦下定决心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短时期内实现爆发式突破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既不会被美国人的嘴炮吓倒,也不会掉以轻心小看对手,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佳选择。(作者:利刃/晨言无语)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