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需引进俄逆火轰炸机吗 轰6K除速度外全面占优

2017年12月11日 14:38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一段时间,俄罗斯军方频繁在叙利亚战场使用轰炸机,其中,图-22M3向地面大量倾泻炸弹的照片和视频让人印象深刻。

  而早在10年前,国内网络上就传出中国可能从俄罗斯引进图-22M3轰炸机的新闻,虽然现在看来这不过是空穴来风,但起码说明图-22M3要比当时的轰-6要先进许多。

  那么,中国现在还有必要引进图-22M3吗?

  图-22M原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于1960年设计的第二代超音速中程轰炸机,用于取代1950年推出的图-95亚音速中程轰炸机。其实,在图-22M之前,苏联还研制并装备了第一代超音速轰炸机图-22,虽然代号上十分相近,令人认为这两款机型属于一个系列,但其实,图-22和图-22M的差别相当大。

  且第一代图-22是一款失败的机型,只是少了装备苏军,因此图-22M才是苏军第一款大规模装备的超音速轰炸机。而图-22M3则是改进型,俄军队现役只有约40架图-22M3,还有100余架处于封存状态。

  图-22M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采用了一对可变后掠翼,这是1960年-1970年的战斗机、轰炸机的时髦设计特点。比如:美国的F-111、F-14、B-1A/B;苏联的苏-24、米格-23、图-22M、图-160;英国“狂风”等。

  这类可变后掠翼飞机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其可根据所需飞行状态来改变机翼的后掠角度,比如:当飞机需要进行超音速飞行时,后掠翼就增大后掠角,这样空气阻力就大大减小;当飞机需要在起降过程中进行亚音速飞行时,后掠翼就减小后掠角,这样空气阻力和升力就增大。

  虽然可变后掠翼有以上优势,但其劣势也不少,主要是可变后掠翼的转轴结构使飞机死重增加,机动性下降,机械结构容易出现故障等。

  而且对于战斗机和轰炸机而言,可变后掠翼就意味着无法在后掠角可变的外翼下挂武器设备,而只能在后掠角不可变的内翼下挂武器设备。比如:F-14单侧翼下只有1个重载挂架,6枚“不死鸟”导弹有4枚必须挂载在机身下方,图-22M也是这样。因此到1980年后,各类飞机再也没有采用过这种设计。

  相比之下,中国轰-6K可在单侧翼下设置3个重载挂架,甚至还可增设1个轻载挂架,这是图-22M3所无法改进的。当然,轰-6K在数字化航电系统、电子战系统方面全面胜出,至于飞行速度慢的短板在超视距作战的前提下也不是什么太大的缺陷,因此即便轰炸机能飞到2-3马赫,依然会被敌方防空系统拦截。(作者署名:候知健)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