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苏57战机隐身性能为何远不如歼20 外形设计太粗糙

2017年11月06日 12:25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中国公开歼-20战斗机图片,注意飞机细节性隐身设计

  近日网上出现了中国空军歼-20战斗机图片,这张图片最大特点就是展现了歼-20隐身设计许多细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歼-20在许多细节方面也进行了隐身处理,从而具备较好隐身性能。

  隐身战斗机并不是我们想像那样,对方雷达无法探测,而是把照射本机雷达电波方向集中在少数几个方向,这样对方雷达就无法接收到连续雷达回波,难以进行识别和跟踪,这就是所谓波束控制概念,波束控制主要措施包括飞机主要边缘平行、避免出现较大垂直面、断裂面,采用倾斜垂尾、菱形机身等,最大限度减少雷达电波反射方向,从而提高飞机隐身能力。

  F-22同样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隐身处理

  从相关图片可以清楚看到歼-20气动布局明显采用波束控制原则来进行设计,例如飞机机翼、鸭翼前缘平行、进气道、鸭翼后缘、机翼后缘也是平行,这样就能有效控制照射电波反射方向,另外座舱形状也呈现菱形,前后边缘与机翼、鸭翼前后缘平,以便进一步控制雷达照射电波反射方向,垂尾明显向外倾斜,飞机采用上下表面也互相倾斜,这样就可以折射侧面照射电波,其他隐身设计还包括采用DSI进气道,没有传统多波系进气道附面层斜板,不但降低了重量,也提高了飞机隐身性能,进气道采用S形进气道,雷达电波无法直接照射发动机叶片,并且雷达电波在进气道多次反射,无法溢出,进一步提高飞机隐身性能,俄罗斯苏-57战斗机就是因为进气道隐身处理不彻底,从而让人对它隐身性能持怀疑态度。

  在飞机主要边缘、部件进行隐身处理之后,紧接着还需要对飞机一些较小部位、部件进行处理,它们包括光电探测系统、雷达罩、舱盖、发动机喷口、机载武器等等,这些部件也会反射雷达电波,不过在飞机主要部件、边缘没有进行隐身处理之前,人们不会对这些部位和部位给予太多关注,但是飞机主要部件、边缘进行隐身处理之后,这些较小部位、部件反射的雷达电波就让人无法忽视了,为了保证飞机隐身性能,就需要对这些部位进行处理。

  可能主要用于出口的缘故,F-35隐身处理就没有F-22那么彻底

  从相关图片可以清楚看到歼-20机身几乎没有突起、鼓包和机载武器,这是因为歼-20采取埋入式天线,最大限度消除了鼓包、突起,例如它采用了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而不是传统鼓包式机载光电系统,这样就消除机身雷达电源反射源,机身采用了较大弹舱,机载武器安装在弹舱之中,这样就消除了飞机另外一个主要RCS来源。

  最让人吃惊莫过于歼-20对机身缝隙、舱门也进行较为细致隐身处理,因为这些缝隙、舱门等也会散射雷达电源,增加飞机RCS,如果飞机没有进行比较彻底隐身处理,是不会理会这些缝隙、舱门,歼-20对这些部位进行隐身处理,表明飞机隐身设计比较深入,这些相对细小反射源也没有忽视,从相关图片可以清楚看到歼-20机身缝隙、舱门均设计成锯齿或者菱形,这个设计也体现了波束控制原则,这些锯齿或者菱形边缘与机身主要边缘也是平行的,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反射雷达电波融入到机身反射雷达电波之中,从而降低飞机RCS。

  苏-57隐身处理可能用粗糙来形容

  从国内外隐身飞机设计经验来看,隐身设计精髓或者说难点就在于这些细节性设计,稍有不慎就会影响飞机隐身性能,歼-20对机身进行如此细致设计,表明飞机具备较强隐身性能,体现了中国飞机设计师对于隐身技术掌握达到了较高水平,从几种隐身战斗机设计来看,只有F-22才进行这样细节性设计,即便F-35战斗机,可能是用于了出口缘故,在一些细节处理方面没有F-22那样到位,至于苏-57战斗机隐身处理更加粗糙,前面说过飞机连进气道都没有进行彻底隐身处理,座舱前还可以看到传统鼓包形光电探测系统,至于机身缝隙、舱门几乎没有进行技术处理,相应对苏-57隐身性能似乎不能抱太大指望,实际上苏-57一直没有进行空中打开弹舱测试,似乎遇到这方面技术难关,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苏-57只能外挂武器,在这种情况下,苏-57能否被称为隐身战斗机都是问题。

  对于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来说,歼-20是一个史诗性胜利

  歼-20隐身战斗机研制成功是中国空军作战能力一个历史性跨越,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在军用作战飞机领域一个历史性突破,可以是一个史诗性胜利!(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