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最近德国的枪械装备发展非常有意思:精锐的特种部队采购本国的HK416系列步枪,警察部队采购瑞士西格的MCX步枪——这俩都是M16家族的子孙。
而常规部队的装备上,德国国防部一开始就以价格过高为由拒绝HK公司的HK416步枪;但是参选的其它方案,除了比利时FN公司的SCAR步枪,以及HK公司作为替代方案的HK433步枪,其余三个竞争选型选手也全都是美国M16系枪族的衍生子孙。
最近德国国防部甚至搬出了一系列理由,比如不含ITAR监管部件,来削弱瑞士MXC步枪的竞争力。原生总体设计方案在本国的主力竞争步枪中如此弱势,德国枪的问题出在哪?
在工业领域,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机械加工能力,世界一流的化工能力,世界领先的传统光学工业能力——电子光学上美国世界第一。
但是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德国一直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细节强于总体,工艺强于设计;最后花了比别人高得多的材料和制造成本,得到的产品总体性能却没有对应的优越性,甚至还更差,而且在保养和维护的难度上还非常高。
一句话说穿了,就是德国人自己从头搞东西,经常变成一群负责具体机械和工艺设计的工程师自嗨行为,导致总体设计无法达到实用性上的最优、甚至全面性的失控。尤其是德国人在设计上存在很强的保守观念,一旦历史上沿袭了一种技术路线下来——即使是它已经被证明是复杂、低效、过时的,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也绝对不愿意轻易舍弃。
这一点在枪械上其实表现的很明显。虽然德国枪一直被公认为是高品质枪械的代表——哪怕在西方也是如此,但是从19世纪末到现在,除了通用机枪等极少个例(那还是被政治条约逼出来的产物),开创性的原理和结构设计甚少诞生、或者成就于德国。
比如严格的说,开创突击步枪风潮的不是AK47,而是德国的STG44步枪;AK47在使用思想上受到STG44很大影响,但绝非抄袭STG44。
这不仅仅是两把枪的原理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区别——更重要的一点是,STG44设计水平根本无法与AK47相提并论。它需要的远比AK47高得多的加工和装配水平,远比AK47难以维护和修理,而在安全性、人机工程、射击精度、有效射程等方面,没有任何一方面能比AK47形成优势——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劣势显著。
比如仅以扳机/保险功能组件(负责保险功能、单发连发控制转换功能)为例,STG44上的零件总数达到40个,特别是包括大量的销轴和滑动轴承;制造精度要求高、装配难度大——这意味着士兵拆解维护和修理的难度也非常大。
而AK47上的扳机组件,只用了14个部件。确实从使用便利性上讲,AK47保险没有提供STG44那样的拇指操作能力,但这不是导致两者差异的关键——中国八一步枪发射和保险功能组件就基于AK47,而且还是进一步简化制造成本的设计,一样提供了拇指操作能力。
类似的情况不仅发生在二战中,更早、更晚其实都还在德国自主枪械路线中延续;比如肘节结构的鲁格手枪,制造和装配难度还高于同时期的M1911;但是安全性、快速射击能力、特别是整个枪械总体构架布局的生命力,和M1911的差距是历史性的代差。
而在二战以后,德国在很长时间内依然延续着复杂的滚柱半自由枪机结构——相较于世界主流设计的导气活塞设计、气吹式设计,这种德式风格设计并没有特别的性能优势;反而部件数量繁多,特别是加工和装配要求更高。
依赖着传统德国制造的口碑,以及二战后全球范围内冲锋枪研制陷入低潮、但执法和反恐作战需求却突然大量兴起的特殊历史机遇;滚柱闭锁的G3系列步枪和MP5冲锋枪还是取得了可观的外销成绩——特别是MP5在没有像样对手的情况下,垄断了全球中高端市场。
但即使是HK公司自己,在后来的枪械研制中,最终也要向枪械结构的主流方向低头;最终在G36步枪和UMP冲锋枪上,彻底抛弃G3/MP5的基本结构原理。但就算是G36,其总体架构的设计依旧出现了严重的保守和过时,还在试图将光学附件和枪械平台作为一体进行设计。
什么样的德国枪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枪?多数情况下,只有德国山寨他国总体设计或者核心思路作为基础,优化其局部设计和制造装配工艺的型号才是。(作者署名:候知健)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