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为何关注中国侦察船 曾抵近阿拉斯加监视美军

2017年10月25日 15:0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图注:今年入役的856号“开阳星”号电子侦察船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9月12日报道,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于9月8日下水了第6艘815A型电子侦察船。该周刊分析称,中国海军还会继续建造更多的电子侦察船。不仅如此,之前中国每艘电子侦察船下水,《简氏防务周刊》都会予以报道。

  在诸多陆海空天装备中,不起眼的电子侦察船远不如航空母舰、隐身战机、远程导弹那般“吸睛”,却为何总能引发《简氏防务周刊》这样的权威防务刊物的高度关注呢?

  电子侦察船的独特作用

  电子侦察船是在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电子技术、雷达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侦察卫星、远程电子侦察飞机发展得很快,但由于这些快速侦察手段无法做到长时间抵近监控,而陆上电子侦察基地由于地理位置限制,无法对一些重要目标,尤其是移动目标进行有效监控,相形之下,能在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各大洋上纵横驰骋的电子侦察船,就具有独特和不可取代的优势了。

  图注:电子侦察船的上层建筑密布各种侦察天线

  根据国际法,即便是拥有武装的电子侦察船,也可以在敌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及一些被敌方控制的国际水道里“无害通过”。甚至在敌方大型海上作战编队实施演习期间,亦可长时间抵近侦察。只要双方还未宣战,被侦察方就只能用诸如“别船”、“切航线”等“小动作”限制电子侦察船进一步抵近,而无法采取进一步的暴力手段。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电子侦察船针对对方的各种“不请自来”和“赖着不走”,早已“习惯成自然”了。

  图注:冷战时期苏联研制的“乌拉尔”号核动力电子侦察舰,该舰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侦察船

  “寇可来,我亦可往”

  近年来,人民海军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先进舰艇纷纷“下饺子”。不过,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战。未来作战环境,是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而且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我人民海军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须对敌人的电子指纹了如指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靠平时的积累,用靠电子侦察船一点一滴地收集敌方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和研究对策。因此,人民海军近年来批量建造大型远洋电子侦察船,是为适应未来现代化战争的作战需求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图注:815A型电子侦察船顶部特写

  据外媒报道,中国海军电子侦察船近年来多次出现美日等国附近海域,对其军事演习和导弹发射试验进行监视。例如,2014年,853“天王星”号远赴夏威夷,监视美国“环太平洋”军演。2015年11月12日,日本防务省声称,入役刚满3个月的855“冥王星”号现身钓鱼岛海域。今年美国在阿拉斯加举行的“萨德”系统反导测试时,附近也出现了中国电子侦察船的身影。

  图注:815A型电子侦察船的首舰“天王星”号,该舰曾对美国“环太平洋军演”进行过贴身侦察

  按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制订的海上航行规则,中国电子侦察船的活动无可指责。当中国海军还弱小的年代,作为规则制订者的西方世界,可以无视中方的“安全关切”,肆无忌惮地对中国海域及海上活动实施抵近侦察的时候,恐怕它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崛起的中国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因此尽管西方媒体频频造势,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界,在公开场合还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子侦察船的行为“合法”,而且在行动上也不敢对抵近侦察的中国电子侦察船“动粗”,只能无可奈何地在一旁监视。

  正所谓,“寇可来,我亦可往”。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些国家将不得不习惯中国电子侦察船的“合法”活动。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