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陶式反坦克导弹大规模故障 却是表现不错的一次

2017年09月24日 16:42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据新闻媒体报道,台军近日举行例行的“天马操演”,发射美国制造陶-2A式反坦克导弹打靶,共发射40枚,其中8枚出现故障,4枚爆炸(提前爆炸或落海爆炸),4枚没有爆炸落海,32枚准确命中目标,这还是近年来台军“天马操演”成绩最好的一次。虽然台军方声称这些弹是所谓的“届寿弹”,那么这样的成绩同战斗力低下真的有联系吗?

  “陶”式反坦克导弹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名气最大的反坦克导弹,一般分为地面班组携带、车载式和机载式三种,能够全天候有效攻击坦克、装甲车和一般车辆,目前为止该导弹已经发展出了10种型号。本次台军发射的陶-2A反坦克导弹采取串联战斗部,面对反应式装甲采取主动引爆的方式实现破甲攻击,其中串联战斗部的开发由美国陆军武器研究开发中心和休伊导弹系统公司联合研制,由安装在伸缩锥体内的直径38毫米小型先导聚能装药和陶-2系统BGM-71E导弹的主聚能装药组成,后者采取了双锥度漏斗, 起爆装药的引信采取了碰撞式接触器,在主装药起爆前有时间延迟,可以待对手的反应装甲爆裂后再引爆主装药,实现了穿透反应穿甲的能力。

  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发动机分为两个部分:固体燃料起飞发动机和巡航发动机,陶-2A采用了1个高能双基推进剂药柱的微烟巡航发动机,位于聚能战斗部和巡航发动机之间的电子组件将导线连接到这两个发动机上实现燃烧控制。本次台军事故爆炸的4枚陶-2A,可能出故障的部分是引信和发动机,由于该导弹的引信属于碰撞式接触器,使用压力传感器的电流作为点燃战斗部的触发信号,在没有触发信号时是不可能爆炸的。

  由于导弹并没有击中目标被介质挤压,因此必然在飞行过程中存在非法触发信号来源,观察整个导弹飞行过程,可能的非法触发信号来源有两个:第一是导弹内部结构松动,在飞行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和导弹壳体之间形成瞬间较大压力,引信触发电流超过额定值,引爆战斗部,但这种情况在导弹刚发射时居多,因此时导弹的加速度最大,也最容易触发压力传感器超过额定值,对操作人员十分危险,报道中并没有出现操作人员受伤或遇险的情况,因此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是引信电流过大。

  一般来说电子元件能源都采取的直流电池,回路电流出现突变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寿命到限,电子元件内的半导体老化性能变得不稳定,阻抗特性变差,就会出现超过额定值的可能性,即使落水,弹头遇到水体挤压也会放大为可点燃战斗部的引信触发电流信号引爆战斗部,这种可能性是绝对存在的。

  再来观察第二种事故原因:发动机故障。陶-2A导弹的两段发动机都装有药柱,都是可爆炸物质,理论上来说,只要满足爆炸条件即可爆炸,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药柱被点燃后大量的气体和杂质从发动机喷口射出,形成反推力,使得反坦克导弹前行,这就意味着,即使燃烧控制电路出现故障或者点燃装药的电流过大也不会影响这一燃烧过程,真正会让其爆炸的原因只有一个:即装药空间变小,使燃烧后的气体和杂质

  不能正常喷出,这颗导弹就成为一颗典型的炸弹,这种可能性是绝对存在的,因为弹药到寿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弹内装药凝结成块、发动机尾喷口被杂物堵塞、装药部分变质这三种情况。

  若是第一种情况,则凝结成块的炸药在被点燃后一段时间只会燃烧掉外层部分,留下内层部分,还是一个较大的颗粒时就被气体推到尾喷口,堵塞尾喷口导致装药空间狭小而爆炸。装药部分变质导致爆炸的道理也与此类似。发动机尾喷口杂物可能是维护保养不到位、弹体生锈所致,在到寿弹药上也比较常见,这些原因都会导致陶氏反坦克导弹飞行半途爆炸。

  而另外四枚落水却未爆炸的弹药,未爆炸可能是引信和战斗部都完好,落水没有达到引爆条件,但要注意到这四枚弹并未击中目标,这就意味着四枚弹的通信系统可能出现问题,即无法正常接收到导引系统传来的控制命令,进而脱靶,但也有可能是控制电路失灵。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这8枚故障弹的故障原因可能是:落海爆炸,引信电路老化;未落海爆炸,发动机装药过期或尾喷口堵塞;未爆炸落海,弹载通信系统或者控制电路失灵。最后要说的是,到寿弹药能达到80%的命中率,确实已经相当不错了,美国货还是很可靠的,我们不可小觑!(作者署名:云上的空母)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