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俄引进苏35目的何在 即不为发动机也不为航电

2017年09月13日 16:49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2015年,中俄签署了苏-35战机交易合同,俄方非常信守合同,于2016年底交付了第一批4架,目前已完成第二批4架交付,预计第三批四架苏-35预计在年底交付。苏35生产线一年也不过12架的产能,如今将其全部用于供应中国,俄方的诚意值得称赞。俄方也从中受益不小,自从中国引进之苏35后,其它国家也生产了兴趣,不久前,印尼已决定用咖啡、棕榈油以及橡胶等物资来购买苏-35。

  由于国产歼20已投产,人们不禁对引进苏35的意义表示疑问: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苏35目的何在?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我们只是少量引进以弥补产能不足,以及歼20形成战斗力前的空缺。当然了,也包括一些技术方面,但是内容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

  即不是发动机,我们有了自已的发动机体系,已不可能再仿制俄式的东西,也不是航电,中国的航电技术水平也相当不错,不需要仿俄式的东西了。那么到底是啥那?答案:飞行控制!

  苏-35采用矢量发动机,这令其拥有非常好的机动性,可以说,为全新机动控制方式,不仅涉及飞机气动设计,也包括发动机,以及控制系统。如果仅仅是单项技术,中国并不比俄罗斯差什么,比如:飞控技术,中国数据化飞控系统绝不在俄罗斯之下,也更早将发动机控制系统纳入飞控之中,我们也已经掌握了矢量喷口技术,但是将这几样技术集成到一起,对我们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事情。

  俄罗斯最让人服气的地方为集合能力,往往利用简单技术实现非常好的效果,苏-35采用矢量发动机,喷口能上下偏转15度,将矢量推力、发动机与飞控系统整合在一起的飞控系统可以根据飞行条件自动控制喷嘴方向。

  如今中国可以笑了,这回买到俄罗斯一款战机以后,可以顺带收获俄方多年经验成果,这个东西涉及到许多方面,不一个硬件,也不一个软件,比如:要让发动机推力的一部分变成操纵力,增加了飞机的可操纵性,让任意状态下、任意方向的机动成为现实,那么细节上如何处理那?

  美、俄等国多少年前就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但是成果相当有限,不是原理复杂,而是细节上的东西麻烦,苏35算是俄相当成熟的型号,通过苏-35的引进让我们有机会全面的了解这一新技术概念,不是看一下它的设计结构,而是经过大量使用,来全面了解它的特性,分析其优缺点,这才是苏-35对我们的真正意义,让会我们获益良多。(作者署名:麦田军事观察 )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