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批量制造歼16 歼11系列寿命短将大规模退役

2017年08月25日 15:09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图:歼16

 

  苏27在国内家族使用中,暴露了相当多的弊端: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寿命不长,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寿命折损特别快。

  这种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的综合作用:苏27设计上牺牲结构性能换取飞行性能,苏联时代结构设计和制造水平水平较低,此外中国使用环境要比苏联本土恶劣。

  苏27在最初批产定型时,最大外挂重量仅有4吨——仅相当于枭龙这样的单中推轻型战机水平,飞行寿命仅有2000小时。随后从苏27sk再到苏27M直到现在的新苏35,苏27家族外挂重量达到8吨、最大起飞重量增大、寿命增长的过程,也是不断增重结构、飞行性能降低的过程。

  图:苏27家族的机身中央翼相当薄弱

 

  苏27在寿命上的局限性和它的气动布局设计关系非常大:它将机身做成了很薄的中央翼形式,将进气道和发动机悬挂在中机身下面;而为了保证特别大的航程能力,又采用了大展弦比的后掠翼设计。

  这使得机翼与机身的连接结构在长度和面积上严重不足,而且机翼大梁无法垂直于机身布置;这都是令结构特性很差的设计——而且会随着全机尺寸放大而不断恶化。这也是绝大多数三代机和目前所有五代制空机,都采用了小展弦比、大翼根弦长设计的关键原因。

  在结构特性特别不利、飞机尺寸还特别大的情况下;苏27当年为了达到飞行指标,制订了非常苛刻的重量标准,这导致了结构强度储备的严重不足。

  图:苏联时代还不能做这个一体化钛合金框架,只能分块锻造并电子束焊接成一体

 

   特别是当时苏联严重欠缺以有限元分析计算为核心的现代化损伤容限设计体系,在大型钛合金件(苏27早中期型号仅与F4相当)的加工能力上也远差于西方。国内在80年代引进了全套的西方体系,使歼10在结构寿命上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提升;而俄罗斯直到1996年才通过引进西方技术获得类似设计能力。

  图:环境耐受差是俄式飞行器通病,卡28在亚丁湾行动中,被抱怨结构采用的是“速溶铝合金“

 

  在环境耐受要求上,苏联本土寒冷干燥,这对于飞机结构寿命是十分有利的因素,也使得苏联飞机在相关的设计规范上非常滞后和宽松。但是在中国,特别是中国南方沿海,由于温度高、湿度高、空气中盐分高;飞机结构在自然条件下的腐蚀、老化速度远高于苏联本土。

  相较于中国的使用环境,苏27家族早期大量型号,都存在着严重的结构设计缺漏——比如关键部位需要更换为防腐蚀材料,需要涂敷防腐蚀涂料,在容易蓄积水分的部位要开设排水孔,包括一些发热量较高的机载设备所在位置和容易被腐蚀的结构部位,都需要安排冷气通道设计,使其在地面能通过空调车的大流量干燥冷空气实现冷却和水分吹除。

  图:苏27在国内沿海环境下使用爆发了严重的腐蚀问题

 

  而根据国内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公开出版的军用飞机防腐蚀著作,苏27在国内90年代,曾经短短3年内就爆发严重腐蚀。其中甚至有3毫米厚度铝合金结构件上,腐蚀深度达到整个结构厚度一半的例子。

  经历多年使用,国内的苏27整个机群家族——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苏27sk/ubk、歼11、苏30MKK,现在已经开始大量进入寿命中后期甚至是末期。

  由于国内的苏27机群规模相当大,因此填补装备缺口的紧迫性非常强——而目前国内歼20的产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这一需求。而这就是国内目前对歼16这一型号需求较大的最重要现实背景。(作者署名:候知健)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