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8月17日,《中国青年报》网站“中青在线”发表题为《当鸽群撞入歼-15发动机之后》的报道,详细介绍了海军某舰载战斗机团飞行二大队副大队长袁伟在一次驾驶歼-15战机的飞行中,飞机意外撞鸟,最终在机场成功迫降的事迹。关于袁伟的英勇行为,已有很多媒体报道,本文不再累述。反倒是“中青在线”报道中透露的另一个重要信息颇为引人关注。报道称:“为保住这架价值4亿的飞机,袁伟放弃跳伞……”
这很可能是首次有官方媒体透露国产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的单机价格。如果以最新汇率换算,意味着1架歼-15战机的采购价可能达5900多万美元(为了方便阅读,以下均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目前,全世界与歼-15战机属于“同类”的现役舰载战斗机大致有美国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法国的阵风M、俄罗斯的苏-33。
其中F/A-18E/F战机已出现单架4990万美元的“成本价”,只不过这是波音公司为吸引美国海军采购而提出的报价,并非成交价。此前美国海军采购的F/A-18E/F战机单价约为7000万美元。在特朗普以转而大量采购F/A-18E/F战机为威胁逼迫洛克希德·马丁降低F-35战机价格之后,美国海军已于今年6月启用了一个由波音公司提供的计划,即用新的“先进超级大黄蜂”战机来支撑海军的舰载战斗机部队。波音公司为此开出的单机价格是7900万美元。
再看看我国向俄罗斯采购的苏-35战机。据俄罗斯媒体透露,中国与俄罗斯在2015年11月签署了关于购买24架苏-35战机的合同,总价值达20亿美元。但是这个合同价格还包括了俄方提供地面技术支持和备用航空发动机的费用,所以不能简单认为我国采购的苏-35战机单价就是8300多万美元。
经过这样的大致比较可以看出,歼-15战机5900多万美元的单机价格貌似高昂,实则正常。随着现代空战环境的日趋严酷,要想保持己方空中优势,就必须拥有装备众多精密探测传感设备、武器系统,拥有良好气动布局和可靠强劲发动机的先进战机。满足了这些条件,战机的成本和采购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采购俄罗斯苏-27战机的合同单价已超过3000万美元。于1998年实现首飞,目前已是解放军空军绝对主力战机之一的歼-11B战机,10年前的出厂单价也接近3000万美元。在歼-11B之后出现的采用数字电传飞控系统的歼-11BS双座战机,价格显然更高。
基于歼-11B战机的航电武器国产化经验,加上对引进的苏-33样机T-10K-7的测绘工作,作为海军重点型号的歼-15舰载战斗机于2007年1月正式启动研制,。有国内资深军事观察家认为,歼-15是在保持歼-11B的空战能力基础上增强多用途特性的“货架产品”,其航电火控配置为歼-11B的基本架构加上海军型歼轰-7A的任务模块。
那么相对于歼-11B战机,歼-15舰载战斗机究竟贵在哪里呢?上述军事观察家透露,由于我国在固定翼舰载机领域毫无实际型号积累,2003年从乌克兰获得的T-10K-7样机整机状态已经很差,不仅无法飞行,甚至其外形尺寸都产生了形变。比如在飞控系统方面,硬件只能“仅供参考”,软件程序则完全需自行研发。这些是无法从歼-11B研发经验中直接照搬的,所以,在研制设计这一块,歼-15的前期成本必然会增加。
至于为完成滑跃起飞、阻拦着舰而加强的机体结构,为适应海上潮湿多盐等环境而应用的不同材料,为实现反舰、攻陆等多用途能力而开发的火控系统等,无一不是导致歼-15成本上升的因素。
辽宁舰搭载歼-15舰载战斗机的标准数量为24架,以5900多万美元1架的价格计算,总共需要超过14亿美元。这仅仅只是战机采购价,不包括机载弹药等费用。至于歼-15一个常规训练起降架次所需的航空燃油费用、保养检修费用,发射机载导弹、航炮炮弹费用等,就属于保密范畴了。简单来说,1架歼-15舰载战斗机的全寿命费用,肯定会高于歼-11B这样陆基战机。
来自歼-15战机研制院所和生产厂家的消息透露,目前歼-15Block2批次、歼-15弹射型原型机均已下线。其中歼-15Block2型据称换装了与歼-16多用途战机一样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将可以使用我国新一代空空格斗导弹PL-10、中距拦射导弹PL-15,也可能具备使用鹰击-12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能力。但这一型号不具备弹射起飞能力,未来将主要在辽宁舰、001A型滑跃起飞式航母上使用。
歼-15弹射型顾名思义,将是国产弹射型航母002型的舰载机。经过这样的重大改进,歼-15Block2批次、歼-15弹射型的采购价显然会远远超过6000万美元。
随着我国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科研成本等的不断上升,包括战斗机在内的武器装备的价格也会不断攀升。因此,虽然今时今日我们的国力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盛,为建设一支胜战强军投入的资源和资金也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优良传统却绝不能丢。(作者署名:百战刀)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