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将会走向何方 中国军队可进入克什米尔反击

2017年07月25日 17:55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6月中旬开始的这场最近对峙发生的地点是我国称为洞郎(Donglang)、印度称为都克栏(Doklam)的一片边境高地。冲突的起源是印度阻拦中国在该边境区域扩建道路。

  这片高地位于中国南部、印度东北锡金邦(Sikkim)以及不丹的交界地带。中国和不丹在这一区域有领土纠纷,而印度支持不丹。

  印度的关注点是,一旦中方完成了这些道路建设,中国军力会更加方便地覆盖在战略上十分敏感的“鸡脖子”地带(chicken‘s neck),这一20公里宽的咽喉地带是印度本土和7个东北邦的连接走廊。

  对峙开始以来,中印双方均在边境区域增派了军队,并要求对方后撤。

  这场对峙呈现的升级态势让人们感觉似曾相识。

  对于拥有漫长高原边境线的中印两国来说,在界限模糊的边界发生对峙已不是第一次,小规模的越界事件时有发生。这次发生对峙的洞郎/都克栏区域就在1967年爆发过冲突。1986-1987年期间,两国更是在位于阿鲁纳恰邦(Arunachal Pradesh,中国称藏南地区)的边境区域发生了长时间的对峙和军力竞赛。

  新德里认为北京试图通过这次对峙考验印度对不丹的承诺。分析人士舒克拉(Ajai Shukla)写道,“中国对(印度和不丹)这种亲密关系感到难受,正持续施加压力以分解这一关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本周二说,印度军队必须离开这一区域,以避免态势进一步升级。

  “不是虚张声势”

  印度分析人士认为,来自中国的警告不应被忽视。一般来说,中国的方式是在动武之前发出明确的声明和警告。

  1962年,新华社提前警告,“印度应该从战争边缘后撤”。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新的对峙发生后正在准备动手。在事态延续的情况下,双方都因为发生在这一重要战略区域的对峙而受到类似的指责。

  2012年,印度和中国曾经同意,中国和不丹以及缅甸三国交界区域边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尊重各方意见。这种态度一直维持到现在。

  印度认为中国在洞郎地区修路的行为可能破坏现状,并在不丹向其求助的情况下派兵抵抗中国军队的行为。

  中国则坚持称,印度军队入侵了洞郎/都克栏区域,以帮助不丹,这违背了国际法。陆慷说,印度不应该 “把侵略视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

  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担心中方的修路行为“带来严重的安全后果”,但其采取公开拆毁公路设施的行动可能犯了错。

  对峙的下一步?

  上述说法有一定道理,据分析人士表示,按照印度军队进入洞郎地区阻止中国修路的相同逻辑,第三国军队也可以进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富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区域。“即使印度的行动源于不丹的恳求,这种行为也只能被限制在不丹固有领土而不是争议地区。

  很明显,要结束这场对峙,需要三方在不伤面子的情况下达成协议。在中方态度日趋强硬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寻求“让各方保住面子的第三条道路”显得很复杂,而且耗时很久。中印关系目前已经退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

  富有影响力的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将访华参加一个金砖国家会议。作为中印边境问题特别代表的多瓦尔可能会在北京和中国外交高官杨洁篪会面。

  一位前外交官说,双方都将此事件看作有关威望的问题。

  尽管中印双边关系降温,但两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作者署名:支点军事)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