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舰敏感时期抵近美本土及印度洋 背后有何意图

2017年07月17日 12:16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7月6日,《印度斯坦时报》称,中国海军的“海王星”号侦察船在美日印三国“马拉巴尔”军事演习之前,已经抵达了印度洋北部海域,这意味着整个“马拉巴尔”军事演习期间,这艘战舰将会在演习区域附近,监视着演习的一举一动。人们对“海王星”号的好奇心还没过去,来自日本防卫省的消息又一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中国的一艘隶属北海舰队的电子侦察船日前穿越津轻海峡进入东太平洋,前往阿拉斯加方向,对部署在那里的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侦察。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海军侦察船的两次亮相,让人们对这支神秘的部队充满了好奇。

 中国海军852“海王星”号电子侦察船出现在印度洋北部海域。
  日本防卫省公布的通过轻津海峡的中国海军电子侦察船照片,图片显示该船为854“天狼星”号电子侦察船。

  与中国海军其他部队一样,中国海军侦察船部队的早期,也有着十分浓重的苏联痕迹。最早,中国海军执行此类侦察任务时,经常使用经过伪装的远洋渔船来执行此类任务。但是受平台所限,远洋侦察渔船并不能安装功率较大,性能先进的监听设备,并且在很多时候,远洋渔船的隐蔽性并没有想象中好。因此在70年代,中国海军开启了第一代专用电子侦察舰的研制。

  早期,中国海军一直使用侦察渔船执行侦察任务,即使是在专用电子侦察船服役后,侦察渔船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改为执行其他任务。

  1977年,中国海军在645型海洋调查船的船型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而成的813型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船开始了方案设计,1980年,813型电子侦察船开工,1983年正式入列南海舰队,命名为“向阳红21”号。从此,中国海军电子侦察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船活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可以抵近到对方近海进行侦察,所以具备较高的情报搜集能力,通过其相关侦察系统,可以获得潜在威胁和敏感地区的战略、战术电磁情报,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分析建立相关地区和对象的目标电磁数据库,可以搞清相关地区的电磁态势和雷达系统的布置,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其作战能力的变化及意图,为指挥机关作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这些数据也是战时实施电子干扰、反辐射打击和通信对抗的物质基础。813型电子侦察舰只建造了一艘,目前已经退出海军现役,交付海警部队,现在的编号是海警3469船。据公开报道,在2009年,该船曾参与了著名的“无暇”号事件,是五艘围堵“无暇”号情报侦察船的中国籍船只之一。

  813型电子侦察船早期的照片。
 现在,该船的编号为“海警3469”。

  1979年,根据海军提出的中近海跟踪,监视敌舰活动,搜集海上情报的要求,708所在635C中型海道测量船的基础上改装设计了814型近中海侦察船。经反复修改后,该船在1983年开始建造,并定名为“向阳红28”号。1986年该船服役于北海舰队,先后使用了“V841”,“北调841”,“北调900”等舷号。现为“北调900”电子侦察船。公开资料显示,该船遵照海军要求全部采用了国产设备,装备有光学,声学,雷达及无线电通讯等四类侦察系统,并装有先进的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和卫星导航组合系统。在外军的分析中,814型侦察船主要执行战术侦察任务,比如获取对方舰艇及海岸雷达系统的电磁情报,对潜艇等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收集相关的声学信息,并且对海底地理环境进行探测,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战略侦察如信号侦察能力。

  海湾战争后,中国海军对于未来战争的信息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新型电子侦察船的需求日益增大。2000年,中国海军新一代815型电子侦察船的照片被媒体拍摄到。815型电子侦察船首次增加了直升机甲板和机库,具有了直升机的使用能力。从815型电子侦察船的设备布置可以看出,815型电子侦察船在设计上,借鉴了新一代的“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的部分经验,具备很强的电磁兼容性,可以同时开启多部雷达,进行多方位的监控,同时具备在弹道导弹试验时,执行对导弹轨迹进行测量和追踪等任务的能力。

 海军815型电子侦察船“北极星”号。

  2008年后,815型电子侦察船的改进型号815A型开始批量制造,截止到2017年,已经有6艘815A型电子侦察船下水,中国海军的情报能力获得了极大的增强。(作者署名:迷彩派)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