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印边境冲突看中国保持一支强大陆军的必要性

2017年07月13日 14:45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最近一个月来,印度陆军挑起事端,在中国与不丹接攘的洞朗地区越过边境,进入中方境内,企图阻止中国军队进行正常的施工作业。从媒体的公开报道来看,虽然目前双方人员均没有携带武器,只保持了低烈度的接触,但后续事态的发展谁也无法预料。

  我们有理由相信,印军这次猖狂挑衅,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畜谋己久,是其对中国长期积怨,企图一雪前耻,进而在青藏高原上对我形成战略压力的尝试。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印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作战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了十个以上的山地师和炮兵旅,总兵力超过十五万人……可以说在局部地区,印军在数量上已对我军形成优势。

  与此相反的是,我军近年来大幅度地裁剪压缩了陆军编制,已经实施的军改意图使我陆军由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化,这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中国是大陆形国家,陆权大于海权,这是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周边势态所决定了的。

  (一)中国周边强邻环伺鹰视狼顾。

  俄罗斯就不必说了。看看中国地图,从东北边境的朝鲜以及韩国和驻韩美军,到西南边境的越南,西部边境的印度,都在陆地上对中国形成不同程度的军事压力,这种状况是世界各大国中所罕见的。

  我们的军事改革好以美军为师,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美国周边没有一个强敌,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陆地上威胁美国,所以美军是一支海外进攻型的军队,美国陆军(甚至是国民警卫队)完全是在别人的国土上打仗。而中国则完全不同,中国军队只能是国土防卫型的,尽管这与我国的攻势防御战略并不矛盾,尽管我国的海外利益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空军做保障,但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军队的国土防卫型这一基本性质并不会改变,所以陆军在诸军种中的基础地位也不应改变,千万不要过高地给自己定位。

  (二)朝鲜(包括韩国)、越南、印度都对中国有领土野心,(俄罗斯和外蒙古暂且不论),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这几个国家都是地区强国,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占中国国土面积近二分之一的广大西部地区(主要是西北部),分裂主义势力难以除根并且顽强发展,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都要求中国不得不保持一支具有强大威慑力的地面武装力量(含武警机动部队)。否则一旦有事,就会措手不及。俄军于车臣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不可不察。

  (三)军事科技的发展使得陆军的作战效能大为提高,如直升机和无人机的应用,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的智能化发展。但是,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会不会限制一些高科技武器装备的性能发挥?(印军连摔两架直升机对我军有警示作用),地面兵力的不足是否能被某些先进武器所弥补?目前这些都还未经实战检验。从历史经验来看,高海拔地区的作战对人的主动性和忍受力往往提出了更高要求,平原地区的日常训练未必能体现高原作战的特性和规律。我军理应对印军保持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优势,平时对其是威慑,战时是胜利的保障。

  现在有一种观点比较流行,即认为在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与以往完全不同,陆军的作用大为降低,海空军与导弹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举出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为例子。不错,当年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并未动用陆军,只凭空中打击就迫使南联盟屈服了,开创了单一军(兵)种夺取战争胜利的先河。

  不过,这场战争有几个基本前提:

  (一)南联盟是个小国,几无战略纵深。

  (二)多国部队并不以占领对方国土,推翻现政权为战争目的,这一点最为关键。

  (三)交战双方实力差距巨大。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这场战争不具有普遍意义。

  倒是素有世界军事改革排头兵之称的美军,在随后几年进行的伊拉克战争中一反常态,几乎是在第一波空中打击之时便马上出动了地面部队,迅速对敌军实施切割。可见‘’装甲化+低空化+信息化‘’的陆军已从传统陆军中脱胎换骨,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作战力量。

  任何军事改革都应遵循一个原则:扬长避短。陆军是我军的传统强项,在历次边境自卫作战以及跨国作战(抗美援朝)中,我陆军立下了不朽战功,不仅有效地保卫了国家安全,至今仍对周边强敌保持震慑力。所以我们希望,中国必须要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一支能够在各种地理环境(比如青藏高原)有效逐行作战任务的陆军,这与我国要大力发展海空军及导弹部队并不矛盾,甚至是相得益彰。(作者署名:蔡海)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