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越境与解放军对峙并不断增兵 却遭一小国打脸

2017年07月06日 17:5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印度悍然越境阻挠中国在朗洞地区的道路建设,导致中印对峙已经持续三个多星期,这是自1962年中印战争结束以来,中印最严重的对峙事件。对此,中方保持了最大克制,多次严正警告印度迅速撤回越境部队。但印度伊然“强硬”无比,甚至不断增兵,还牢牢抓住“为了保护盟国不丹的利益”这个理由不放,岂知却遭不丹无情打脸。印度再不撤兵,中国必将重拳出手,那样的话,将会应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的话:“肯定后果很严重!”

  据环球网7月6日报道,不丹媒体怒斥印军闯入中国,并称印度阻挠中不边界谈判援引。《不丹新闻网》日前刊发的报道称,此次中印冲突所涉及的地区是中不边界争议区域,与印度无关。但这次事件表明,印度不仅试图插手该地区的争端,而且极有可能还有更大的阴谋!

  一方面,印度妄图采用老手法占有这片土地。虽然冲突地区并不属于印度的领土,但是该地区对于印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军事因素。因为这一20公里宽的咽喉地带是印度本土和7个东北邦的连接走廊,一旦中国完成了这些道路建设,中国军力会更加方便地覆盖在战略上十分敏感的“咽喉地带”,可以全天候、无缝隙地监控印度在这一地区的军事行动,印度绝对不肯“答应”,哪怕冒着挑起与中国再次战争的风险,也要挺而走险。但为师出有名,印度便搬出保护盟友不丹利益的借口,岂知不丹政府在事发后即发表声明,称印度出兵朗洞地区,事先并不知情,这将印度的嘴巴掀得啪啪啪响。因为,不丹很清楚,一旦此次让印度坐实占有这块土地,不丹国家的前途将危矣!

  另一方面,中国和不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就边界会谈进行了24轮会谈,始终未能形成最后方案,关键原因便是印度的阻挠。《不丹新闻网》法律顾问旺查·桑杰也曾发文,严厉指责印度一直以来都在通过对不丹经济等方面的控制的铁碗政策,阻挠中不之间边界谈判。虽然两国未正式划界,但中不双方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边界线走向存在基本共识,对于洞朗属于中国,中不双方不存在分歧。无论从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还是中国提供的印军越境现场图片;无论从印度前总理尼赫鲁给中国前总理周恩来的信件,还是印度驻华大使馆给中国外交部的照会等都充分地证明,印度的行为是侵略,是不正义的无耻行径,终将不会得逞!印度为了掩盖非法越界,不惜歪曲事实,甚至不惜以损害不丹的独立主权为代价,试图混淆是非是徒劳的,中国坚决不会答应!

  印度迟迟不允许不丹与中国就边界达成方案,有三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是怕不丹与中国签署边界协议,将永久地恐固不丹的主权地位,今后印度欲像当年吞并锡金那样吞并不丹就难上加难;二是怕不丹与中国建立常外交关系后,经不起中国的经济诱惑,倒入中国怀抱,成为中国制衡印度的桥头堡,将严重削弱印度的地区大国影响力;三是印度这次出面“帮助”了不丹,今后印度就有“正当”理由派兵进驻不丹协防,间接遏制中国;印度这种“一箭三雕”的阴谋歹毒至深,危害极大,不仅破坏了地区的战略平衡,也损害了中国和不丹的国家安全利益,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干涉他国内政树了“坏榜样”。

  此次事件发生期间,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美,似乎既是为了在向中国施压时获得所谓“道义上的支持”,也想通过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装备,提升印度的军力,确保在与中国的对抗中能够保持优势。仅单价一亿的无人飞机,印度就向美国采购了20架。7月5日,印度还派出航母与美国、日本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威慑中国的意味极浓。原来,印度的背后除了美国之外,还有一个擅长煸风点火的日本。中国先收拾了印度,再回过头来收拾搅事撑腰的!

图4/4

  印度国防部参谋长狂言“不惧2.5线战争”,印度国防部长妄称:2017年的印度不再是1962的印度;中国响应的回击印度,是的,2017的中国,也不是1962年的中国,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军事装备,还是军队建设,中国都早已强于印度不知多少。为什么中国一直保持克制到现在,是中国不希望挑起两国的军事冲突,毕竟这对中印两国都不是好事。但如果印度伊然不思反悔,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在中国给出的最后期限内不撤出中国朗洞地区,可就别怪中国不客气了,中国军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一旦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那将是印度自找的!(作者署名:大国之翼)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