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飞行员终于无需由空军代培养 一装备立大功

2017年06月19日 08:2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1950年,海军第一航校在青岛成立,在苏联教官的指导下,中国海军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批飞行员与地勤人员。由于组建海军航空兵的部队主要是从空军划过来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都是委托给空军各航校代为培训。这一培训机制一用就是整整67年。如今,随着“军改”的全面推行,海军飞行员培养机制终于迎来重大转变。

  本月初,南海舰队航空兵八师(军改前番号,本文予以沿用)组织的一次飞行训练中,有10名90后新飞行员面临单飞。他们经过海军院校培养和教练机训练,去年来到该部跨代改装三代机歼-11BH战斗机。这标志着中国海军首批整建制自主培养的三代机飞行员已走向战场。对此,“当代海军”公众号6月10日的报道援引一位海军将领的话予以点评:“海军歼击机与空军歼击机的作战理念是有差别的,海军歼击机是争夺制海权的突击力量,飞行员的培养必须探索自己的方式。”

  可能部分读者会认为,既然都是驾驶战斗机作战,海军飞行员与空军飞行员的培养不会有差别。然而,“术业有专攻”这个道理在军事领域依然适用。对于海军飞行员来说,无论驾驶岸基战斗机还是舰载战斗机,都面临着与空军飞行员显著不同的驾驶技能和战术素养要求。

南海舰队航空兵原9师的歼-11BH战斗机。南海舰队航空兵原9师的歼-11BH战斗机。

  中国海军航空兵长期以来直接装备“空军版”战机

  在长达6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海军航空兵与空军一样,以国土防空为主要任务。在缺少航空母舰和岛礁机场的年代,海军战斗机缺乏海基作战体系的支撑,飞行半径有限、装备更新滞后,飞行员的培养也缺少新路径。

  不但战斗机更新换代速度缓慢,中国海军还长期缺乏专用战机,特别是歼击机。只说目前三大舰队歼击航空兵装备的战机,无论是北海舰队的歼-8DF、歼-8F,东海舰队的歼-10H,还是南海舰队的歼-11BH,都是基于空军战机标准设计制造的。这些战机通过设计定型审查后,也是优先供应空军歼击机部队。

  虽然空军与海军岸基战斗机在大部分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海军岸基战斗机还必须针对更加潮湿、盐分更高等海洋环境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对制造材料的要求也会与空军战斗机不一样。

东海舰队航空兵装备的歼-10SH双座型战斗机。东海舰队航空兵装备的歼-10SH双座型战斗机。

  海军战斗机执行任务时,机载雷达经常面临海杂波的影响,造成目标检测能力下降。海杂波处理困难是因为海杂波具有变化无规律,性质难把握的特点。首先,海杂波与海域,气象及季节等均有关系。在杂波不出现时,画面较为干净,而杂波出现时,则会严重干扰目标检测,甚至看不到目标。

  而且,海杂波常常呈现出突然产生的极强回波(海浪尖峰),雷达信处在处理这种突然产生的极强回波时就会造成较大的虚警。因此,海军战机机载雷达必须因应这一不同于陆地飞行作战的特点进行专门设计。

  也就是说,无论从维护保养、后勤保障,还是训练、作战需求出发,海军航空兵都应该装备不同于空军版本的战斗机。根据《解放军报》此前的报道,歼-11BH战斗机装备海军航空兵后,就面临了不少维保、作训方面的问题,部队后来在厂家的配合下,花费了一定时间才解决了这些问题。

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歼-11BH战斗机与空军使用的歼-11B基本没有改动。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歼-11BH战斗机与空军使用的歼-11B基本没有改动。

  中国海军航空兵这种直接装备空军版本战斗机的情况,在当前显然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海上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而由于装备和体制的限制,委托空军代为培养飞行员的培训机制,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中国海军的作战需要。

  飞豹和苏30MK2战机引发海军飞行员培养体制的转变

  本世纪初,在装备更新的牵引下,中国海军开始尝试自主培养歼击机飞行员。而引发这一尝试的,是一款国产歼击轰炸机,或者叫战斗轰炸机——歼轰-7,绰号“飞豹”;一款引进的多用途战斗机——苏-30MK2,昵称“白头雕”。

  中国海军成为“飞豹”战斗轰炸机“接盘侠”的典故已广为人知。作为首款海军在研制阶段即介入的现代化战机,“飞豹”的设计理念(比如串联双座而不是并列双座)、配套弹药(空射版鹰击-8反舰导弹)等,都以海军需求为依据。所以,它也可以说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首款专用国产战机。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批量装备海军航空兵部队后,“飞豹”带来不止是作战半径的大幅度扩展,训练和作战方式的大跨度转变,还促使海军为了适应装备性能的变化,开始试点改革飞行员培训机制。

北海舰队航空兵装备的歼轰-7A“飞豹”战斗轰炸机。北海舰队航空兵装备的歼轰-7A“飞豹”战斗轰炸机。

  “飞豹”战斗轰炸机在海军航空兵战斗序列里更多地被当做一款“全能”战机使用。由于滞空时间长、平台容纳空间大,“飞豹”不但会被用于执行反舰任务,还会被用于夺取任务区域制空权(因为当时中国海军航空兵缺少能与“飞豹”飞得一样远的歼击机),实施航空布(水)雷,甚至后来还成为电子压制飞机。

  为了适应这些专业性更强的任务,海军院校和航空兵训练基地开始设立相关专业,对新老飞行员进行专门培训。这样的试点在2002年海军航空兵装备俄制苏-30MK2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后,得以进一步扩大。

  相对于“飞豹”还停留在二代机范畴的战斗轰炸机设计理念,苏-30MK2战斗机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军队根据使用苏-30MKK战斗机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修改意见,更根据中国海军提出的空战、反舰等作战要求进行了专门改进(相比较苏-30MKK战斗机而言)。

东海舰队航空兵装备的苏-30MK2战斗机。图片作者:@DS北风 非常感谢。东海舰队航空兵装备的苏-30MK2战斗机。图片作者:@DS北风 非常感谢。

  苏-30MK2战斗机的制空能力不逊于中国空军装备的三代战机,同时还拥有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该型战机就像苏-30MKK战斗机一样,也使海军航空兵第一次深刻认识到三代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种新型装备对训练和作战理念产生的巨大冲击,使得中国海军航空兵更进一步认识到自主培养飞行员是多么重要。只是,苏-30MK2战斗机仅20多架的有限装备数量,还难以推动海军全面推行飞行员自主培养机制改革。

  最终促使中国海军航空兵完成自主培养人才体系建设的,是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入列、南海岛礁机场的建成,以及信息化海基作战体系的建立。有了这些装备和体系的支撑,海军航空兵才能在更大的海域和空域执行作战任务。有了在更大海域和空域作战的需求,海军航空兵才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飞行人才。(作者署名:百战刀)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