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21D已具备多地随机发射能力 发射准备只需10分钟

2017年06月17日 09:3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解放军火箭军(原第二炮兵)装备的东风-21系列中程弹道导弹。

  近日,“混装”东风-21C、东风-21D型常规中程弹道导弹的火箭军某旅频繁出现在央视和军报的报道中。东风-21C型弹道导弹主要用于摧毁敌地面高价值目标,打击精度接近东风-10A巡航导弹。东风-21D弹道导弹是赫赫有名的“航母杀手”,是解放军首款反舰弹道导弹,被称为担负“国家使命”的新型精确打击“撒手锏”武器。这两型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均为约2000公里,直指第一、第二岛链之间区域,是名符其实的“岛链快递”。

  在6月12日的央视七套《军事报道》、《解放军报》,以及6月13日的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报道中,这个火箭军常规导弹旅在戈壁荒滩和山地丛林进行导弹发射,重点演练“多区多向”指挥控制、随机发射等高难度课目,检验了新型导弹系统的多项新战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报道均强调,该旅最近的演练检验了在“强敌干预”下,“整旅突击、集团突击、连续突击”的作战能力。结合东风-21C、东风-21D型导弹的射程、任务特性可以看出,这里的“强敌干预”,明显指的是未来战场中可能遇到的“美军军事干预”。

  美军航母打击群与日本自卫队军舰上月底半岛以东海域举行海上联合演习。

  从固定阵地发射到多地随机发射,东风21导弹生存性大增

  长期以来,由于导弹技术水平较差、发射限制条件太多,火箭军实际发射弹道导弹时,均需在事先建设好的、以水泥铺设的预设阵地进行。固定的预设阵地显然容易在平时被敌对势力情报机构发现,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发射场必然成为敌军首要打击目标。发射场一旦被摧毁,火箭军就会陷入空有导弹而无“用武之地”的窘境。

  央视和军报的报道显然在提醒某些“强国”或敌对势力,解放军火箭军中程弹道导弹部队已甩掉必须依托预设阵地发射这一“拐杖”,可在实战中快速机动至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之外,“随机”选择发射阵地,短时间内完成发射前准备,并具备连续发射多枚弹道导弹的能力。这一技能使得火箭军中程导弹部队的生存能力成倍提高。更加飘忽不定的行踪,也使得火箭军部队发起突击时突然性更强、成功率更高。

  报道显示,东风-21系列型号导弹即可在预设阵地发射,也可在野外随机选择发射场。

  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一技能,是因为东风-21型系列导弹使用了五轴高机动越野发射车(TEL),大大扩大了导弹的部署范围、增强了机动性,发射准备时间也缩短到约10分钟。而且,无论是东风-21C型还是东风-21D型导弹,都可使用同样的发射车,两型导弹的零部件和保障工作有相当的通用性,主要区别在于导引头、战斗部等方面。

  资料显示,东风-21C型弹道导弹拥有战斗部机动突防、末段制导雷达匹配、透波头罩以及子母弹战斗部等多项先进技术和组成部分。导弹全长10.7米,直径1.4米,两级固体发动机采用聚丁二烯复合推进剂和低合金高强度钢壳体,战斗载荷约600公斤,可携带热核、高爆或子母弹头,并加装多种弹头诱饵,足以实施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当然,本文所说的火箭军某旅为常规导弹旅,其装备的导弹不会装配核弹头。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东风-21C型导弹弹头有小型弹翼,在末段突防时可实施机动。

  目前,火箭军装备的东风-21C型导弹主要负责对处于第一岛链的假想敌地面高价值目标实施威慑,包括驻日本本岛、冲绳群岛、琉球群岛等处的美军基地。该型导弹与有效射程超过4000公里,同时具备反舰能力的东风-26型中远程弹道导弹,分别属于解放军对第一、二岛链(比如驻关岛美军基地)最有威慑力的“撒手锏”级别武器。

  包括东风21系列在内的中国弹道导弹,迫使美军加快建设反导网络

  东风-21D型导弹在2015年9月3日举行的抗战胜利日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后,至今未在公开报道中显露过弹体真容。该型导弹于2014年首批装备前文所述火箭军导弹旅,并在同年举行的解放军全军重大演习中两发两中。虽然目前国内报道仅提及东风-21D型导弹“打航母”这一最突出作战能力,但从美军近年来亚太军力部署的新动向,可以反推该型导弹对美军舰艇编队威胁大致到了什么程度。

  东风-21系列导弹发射车队实施山区机动。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导弹防御网络包括传感器、拦截弹、指控系统和作战概念等。这一反导网络旨在保护的是驻亚太美军基地、出没于亚太海域的美军舰艇编队(当然首先是航母打击群)。

  美军在亚太地区现有防空反导传感器网络包括部署在台湾的“铺路爪”潜射导弹早期预警雷达,部署在日本的TPY-2雷达、“宙斯盾”SPY-1雷达,海基X波段雷达(SBX)等。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美国开始研发新型无人机载和天基传感器,以使更好地捕获来袭导弹剖面。现有反导系统包括“爱国者”导弹系统,“萨德”系统,“标准-3”导弹以及大量的低成本、低层防御系统等。

  目前,美国海军在日本横须贺基地部署了7艘具备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宙斯盾”驱逐舰,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该基地部署了4艘“宙斯盾”舰。到2018年,美国和日本联合研发的“标准-3”2A防空导弹将开始部署。“标准-3”2A导弹改进了传感器和杀伤器,射程和速度增加。在2017年2月的试验中,“标准-3”2A导弹成功拦截一枚中程弹道导弹靶弹。

  美海军新型SPY-6防空反导雷达(AMDR)增加了作用距离,计划于2019年开始交付;新型“宙斯盾”5.1软件支持“远程交战”能力,不仅可以支持其它舰船指挥本舰拦截弹发射,还支持拦截弹在飞行过程中交换信息,将显著提高“宙斯盾”系统的远程作战能力。

  “标准-3”防空导弹发展演进图示。

  就算投入了巨大人力、财力和物力,堆砌了众多高新技术,美国仍然对在亚太地区已拥有的反导体系很不满意。目前美国力推在韩国部署“萨德”计划,日本试图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以及美国拉拢韩日共同搭建真正意义上的“反导同盟”,都是美国对中国等东亚国家弹道导弹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十分“焦虑”的反应。

  美国焦虑的是中国包括弹道导弹能力在内的军事实力快速增强,其亚太“霸主”地位恐怕终有一日会烟消云散。而中国加强国防能力建设,却是为了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尤其在美国近来又拿“协防”台湾、日美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等说事。

  火箭军某旅在公路随机选择临时发射阵地后,在夜间发射东风-21C型导弹。

  火箭军此次的演练,展示了常规导弹旅整旅突击、集团突击、连续突击、复杂电磁干扰下突击和强敌干预下突击的作战能力。再次向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势力表明,中国的导弹武器库是其“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最有利支撑。(作者署名:百战刀)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