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规潜艇变身准核潜艇有何秘密 全靠这项新技术

2017年06月17日 14:5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使用AIP技术的041型潜艇

 

  中国海军已经熟练掌握AIP技术,并且据推测中国海军常规潜艇已装备该系统,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官方媒体是在宣传中国海军一个人物事迹中透露上述信息的。在中国国防部网站上一篇题为《二级军士长肖海生:中国潜艇AIP系统第一人》的文章中表示,中国首艘AIP潜艇服役以来,肖海生10多年“零失误、零差错”,保障潜艇完成首次极限深潜、首次远航等50多次重大任务,安全潜航数十万海里。这是官方首次对外证实中国常规潜艇已经装备AIP系统,并且时间长达十多年之久。这则人物事迹背后透露出该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被广泛装备于海军潜艇部队。此次公开也展示出中国海军的自信,表明该项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斯特林”发动机系统工作示意图

 

  现代常规潜艇为了追求水下长航时和静音能力,不断进行技术提高,而AIP(“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就是能够满足此项特殊要求的新科技。最早进行这项技术开发的是欧洲国家,比如瑞典和德国,分别为自己的常规潜艇开发了AIP技术。不过两国走的是不同的路子:瑞典发展的是“斯特林”发动机,该技术以液氧作为助燃剂来燃烧,这样既不需要补充大量空气也能存储大量的液氧来备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技术,而且还能减少系统的空气噪音和结构噪音,一般潜艇经此改装后续航力可延长3倍;而德国发展的是燃料电池技术,其212和214系列潜艇均采用了燃料电池AIP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技术优点是能量转换效率很高,燃料电池可直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省去了热机发电时所必须经过的“燃料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复杂的转换过程,减少了能量损耗,实际效率可达到60~70%。

韩国引进的德国AIP技术属于燃料电池

 

  在亚太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引进了AIP技术并应用于本国的潜艇,但中国和日本使用的是瑞典的“斯特林”发动机,而韩国是随艇引进了燃料电池AIP系统。根据这个报道的说法,中国是在十多年前开始装艇使用AIP技术,而这个时候,也正是041型“元”级潜艇露面的时刻,大概就是2004年5月,距今的时间就是十几年,而039A型潜艇的出现要早4~5年的样子。因此,这篇报道中所说“已经发展了十多年AIP系统的中国常规潜艇性能较过去中国的035、039系列的潜艇有了质的飞跃”,应该就是指041型潜艇,而这也间接证明035和039型系列潜艇均没有装备AIP技术。同时,041型潜艇是中国首款采用拉长水滴型艇体的常规潜艇,而这也是它区别于039/A型的主要原因,因为039/A型采用的是鲸型艇首,这两者存在很大区别,041也并非039B,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039B。

没有使用AIP技术的039A“宋”级潜艇

 

  还有一些消息显示,中国早期的AIP潜艇是直接使用从瑞典引进的4-275型“斯特林”发动机,中国当初引进的就是75千瓦和110千瓦版本的斯特林发动机。不过,中国和日本一样,引进的目的就是仿制并提高,由上海711研究所开发的国产版“斯特林”发动机,据公开报道提到中国“新型热气机”的功率比引进的国外产品提高117%,据测算功率可能为160千瓦或217千瓦,比瑞典的原版提高不少,因此更适于中国大型常规潜艇的应用。如果041型潜艇及其改进型使用4台国产提高版“斯特林”发动机,那么功率可以达到640千瓦~868千瓦(868马力~1180马力),这样的动力系统,足以使一艘3000吨级的潜艇能够在水下以4节的速度巡航超过21天,可谓是一艘准核潜艇。

在中国AIP潜艇上能够进行技术检查

 

  另外在报道中提到,中国海军使用AIP潜艇的部队,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掌握此项技术和熟练操作运用AIP系统的专业人员,他们不仅满足了潜般部队日常训练和战备的需求,而且具备了独立自主维护保养和排除故障的能力,有理由相信,一大批由士官组成的行家能手正成为中国海军常规潜艇新的战斗力形成和生长的重要力量。对此,基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041型潜艇及其改进型已大量生产并使用,目前可能已经有超过15艘该型艇服役。这是一支实力非凡的水下作战力量,它们将与039A型常规潜艇和093型核潜艇共同组成中国海军坚固的水下防线,而且未来这支队伍还会继续扩大,并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其中,从而成为亚太地区甚至是全球海洋上一群令人生畏的深海猎手。(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