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近日,中国战车又取得了一个世界级的突破:
中国最新曝光的高速两栖轮式车,能以惊人的速度在水上飞驰,速度几乎达到了世界之最!
测试中达到的最大速度,超过了50公里/小时!
对于在水面行驶的车辆而言,要达到这样的高速,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这意味着,经过改进发展,我军新一代的两栖战车,很可能以几十公里/小时的速度冲击敌方岸滩,令敌人的拦截难度显著增大!
这不仅是中国国内范围的突破性成果,在世界范围里,直到近十几年,西方国家最出色的两栖车辆厂商才开始造出了这一速度级别的原型车。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个装甲车强国,没有任何一个批量装备了这样的两栖战车。而中国已经批量装备的ZBD-05履带式两栖突击车,水面航行速度就远超美军、俄军两栖战车,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这一最新曝光高速两栖轮式车,是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主导研制的。它是一台5.5吨级的样车,目前在静水试验中获得了水上最大速度超过50公里/小时的纪录。
已经批量装备的ZBD-05两栖突击车,前部安装了巨大的滑行板
从照片来看,这一高速两栖轮式车有着常规的中轻型装甲车外观 —— 但如果细看,就会发现它与普通的轮式装甲车有很明显的区别:
一、该车可能安装了收放式水翼装置,实现高速滑行
在北方车辆研究所公布的照片中,罕见的给车体前下方的一些位置打上了马赛克。笔者认为,这很可能是需要遮挡该位置安装的收放式水翼装置。
这一判断的理据是:如果没有水翼装置,这部分车体将只是在最前端安装了改善滑行条件的可收放滑行板装置,但从照片看滑行板并未被“打码”,被掩盖的是从滑行板后沿开始,几乎延伸到车体中部的这一部分。这说明这部分车体安装了额外的装置,而最合理的装置,就是能够把车体进一步托举离水的水翼装置。
水翼装置,就像在水中航行的机翼,产生向上托举力,令车体进一步脱离水的阻碍,这比滑行体的构思又要更进一步,能显著提高航行速度。
对比之下,美国陆战队现役AAV7两栖战车的水上最大速度,仅有13公里/小时。美国曾经研制的最先进的AAAV履带式两栖装甲车,采用滑行体设计,在2702马力发动机驱使下(功率输出比M1坦克还要大不少),能够达到46公里/小时航行速度。而使用水翼的中国5.5吨级两栖车,只需要较小的发动机输出即可实现这样的航速。
美军著名的飞马座导弹艇,是美军极为少数的小型一线作战舰艇。图中可以看到水中的水翼装置。
二、它有着适合两栖车辆的前部滑行体设计
这一中国5.5吨级两栖车,头部尖锐,非常类似滑行体快艇的前部特征,有利于在高速航行时产生有力的向上托举力,将车体一部分举出水面,令车体在水面上高速“滑行” —— 这与许多快艇类似。
三、它车体相对较大,带有位置较高的折线
该两栖车车体较大,这与浮力储备有直接关系。车体靠上沿1/3处有明显的外凸折线,可能有利于压抑浪花向上冲击。后部预计装有喷水推进装置,传统两栖战车使用的螺旋桨装置在这一速度下可能难以满足需求。
四、车轮可以通过收放装置抬高,降低阻力
从照片来看,这一车辆的四个车轮,能够通过收放机构将车轮收入接近车体上沿的内凹空间之内,实现减少阻力的目的。过去有的两栖车使用双横臂独立悬架实现相关收放动作。这一设计也是部分民用两栖车辆常用的设计。
为实现地面行驶时的悬挂功能,又能完成车轮的收放动作,有可能采用了油气悬架方式。收放动作令输入轴、输出轴的夹角可能达到70度,需要使用特殊十字轴式万向节实现。因为航行时不需要车轮主动转动,可以在解脱传动后再进行收放。
五、该车有明显的两栖装甲战车特征
这一5.5吨级两栖车,有着明显的装甲战车特征,车体钢板完整的覆盖了几乎所有角度。配备全密封驾驶舱风挡。位于车顶、避开浪花的进气口由防水金属保护罩遮蔽。很显然,它与外国一些民用高速滑行两栖车的轻质、无防护车体用料与设计有着重大区别。
相对轻质的装甲车钢板,通常可以实现正面能承受7.62毫米步枪弹近距离射击、侧后部位能防炮弹弹片的效果。显然5.5吨级两栖车因为重量限制很严、水面航行速度需求压倒防护需求,防护力不会太高。假如通过改进发动机输出等手段的优化,有可能令防护能力进一步改善。但该车最大的防护,依然是其高达50公里/小时的高航速。
小节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主导研制的这一5.5吨级两栖高速轮式车,很可能被作为两栖多用途轻型车辆使用,可满足两栖侦察、运输、反坦克、指挥通信、火力支援、步兵战车等多种用途。
它的滑行体加可能的水翼布局设计,令其拥有了世界级的最高航速,是中国军事爱好者都能感到自豪的一大成就!(作者署名:空军世界)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