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规潜艇如何应对美日反潜机封锁 突破第一岛链

2017年05月22日 14:02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从2000年开始,中国海军开始了战略转型,由过去的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对水面舰队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规划和思路,对于常规潜艇部队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需要把武装力量投送/部署到更远的地方,因此对于潜艇的性能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远洋平台的核潜艇,由于体积大、潜深大、航速高、机动性强。在水深小于500米的浅海大陆架附近反而难以发挥其效能。核潜艇的痼疾和海军战略对潜艇数量的要求,促成了新一代常规潜艇的研发和部署。对于我国海军来说,在未来的十余年时间里,常规潜艇依然是海军近海水下武装力量的主力,其在近海防御、岛链突击等任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常规潜艇受自身性能限制,非AIP型潜艇的做战距离最好不要超过1000千米,否则会超过非AIP潜艇水下潜航的极限。而非AIP艇由于需要频繁上浮充电,其生存能力和隐蔽性都不能满族作战需要,在敌方拥有较强水面及航空反潜力量的情况下,这个距离内的非AIP艇基本上没有作战能力可言。

  中国海军潜艇所面临的这个问题尤为明显:东海和南海是我国进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通道。而这两个通道分别被琉球群岛和东盟所包围。在东海方面,海军面临着美日大批P-3C(已经在逐步升级为P-1和P-8A)岸基航空反潜力量,以及驻扎在冲绳的美日海军水面舰队,加上受到大陆架地形限制,海水水深即使在距离浙江、福建沿海300多千米时也只有不到150米。常规潜艇出航是必需要潜航到约500千米以外,进入冲绳海槽,才有较为理想的作战深度,但这个海域已经接近美日航空反潜前力量的核心区域。以琉球主岛为核心,半径600-800千米区域内,战时会形成高密度航空反潜巡逻区(琉球主岛上有超过39处军事设施,最多可部署约192架各型战机,除非首轮使用弹道导弹彻底摧毁这些机场,否则,驻守的美日军队就有力量不断骚扰和反击我军空中及水面、水下目标)。

  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的核心力量——039型常规潜艇

 

  传统的中国039、039A和“基洛”级常规潜艇一般保持2-4节的航速情况下,蓄电池可保证潜艇行驶300-400千米。战时从浙江的基地出发的我军常规潜艇在距离基地约在距离基地100千米处就必需下潜,完全依靠蓄电池的储能,缓慢向琉球渗透,抵达琉球附近时蓄电池电能已经基本耗光。且考虑到海底地形、规避敌方航空反潜力量、洋流等因素,这个距离上作战已经接近蓄电池储备电能的极限,我军非AIP常规潜艇基本没有实战能力。

  中国海军已经装备的基洛级潜艇达12艘

 

  现代潜艇虽然都装备有通气管,但是通气管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外形难以隐蔽,高精度机载雷达足以在40千米左右发现现代潜艇的通气管。而且,通气管充电通常要10多个小时,在东海这种敌方航空反潜兵力密集搜索的海域,长达10小时的充电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换句话说,我国海军非AIP潜艇在战时很难突破第一岛链而执行海军的既定作战计划。

  由此可见,影响我国常规潜艇突破第一岛链的因素,除了潜艇自身的续航能力外,美日强大的航空反潜力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建立一条安全的“空中走廊”,常规潜艇在我军航空兵掩护下全程采用通气管航行,那么非AIP艇的潜航能力不足问题就不那么突出。但是,实际上从实战角度考虑,虽然我军已经装备了大量歼-10、歼-11和歼-16战斗机,但是,琉球群岛同样部署有众多美日飞机以及大量航空设施,单靠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难以彻底清除(参考科索沃战争)。换句话说,即使有航母配合作战,但考虑到非AIP常规潜艇贫弱的潜航续航能力,即使有少量潜艇突破第一岛链深入大洋,也难以执行海军的既定任务,同时,失去了空中和水面的支援,潜艇极易被敌方发现和攻击,战伤潜艇也难以返航。这种代价是我国海军难以承受的。

  南海方面条件略好,南海周边国家目前尚未拥有强大的航空和水面反潜力量,也没有像样的水下攻击力量(越南的基洛级虽然在陆续到货,但是缺乏有效的支援系统将严重限制这些潜艇发挥效能)。我国海军常规潜艇在南海的航行通道基本安全,只要采用通气管状态即可保证航行隐蔽性。即使深入到1000千米以外,无法得到岸基航空兵支援的南沙海域,由于东盟国家反潜能力贫弱,我军常规潜艇依然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并基本不受外界干扰。

  但是,以上条件仅限于针对东盟各国的海空军而言,一旦南海爆发冲突,美军介入可能性极大。目前美国在新加坡设有常备军事基地,另外菲律宾的苏比克、克拉克等都是可以随时进驻的。一旦南海紧张,美军完全可以借口“保护海上航行自由”将大批P-3C、P-8A或者日本海自的P-1调入,届时,我国海军非AIP常规潜艇的短板就会立即呈现,潜艇的作战意图和航迹会完全暴露,我军南海的军事行动会陷入极大被动。

  另外,台湾虽小、但是距离大陆平均距离不到400千米,且也部署一定数量的反潜飞机(单就部署密度而言,并不比东海少),我国海军非AIP潜艇在该海域执行任务同样会遇到东海方向上类似的问题。

  中国海军新式的039B型潜艇,也是中国第一款量产的AIP型潜艇

 

  解决办法

  要想彻底消除这种不利状况,只有两种方式:

  第一,建立数个航母战斗群,在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边缘建立起向外延伸数百千米的机动防空圈(包括琉球在内,300-500千米纵深),压制、驱赶敌方反潜飞机,保证一定范围的制空权。以此保证海军的常规潜艇安全进出岛链去执行任务。这种方式的问题就在于——时间。目前我国只有“辽宁”号1艘航母,而航母战斗群的建设、相关技术的发展、战术磨合是无法压缩时间的。即使到2020年,“辽宁”号航母战斗群在距离海岸1000千米外执行独立机动作战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而且届时,我国另外两艘航母可能才刚刚下水海试,即使完成海试,也还需要大批配套军舰、飞机和水手来操作。所以短期内不可能满足海军要求。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摈弃常规潜艇,全面发展核动力潜艇。但是,这一条路面临的困难更多,虽然我国新型的093艇已经服役多年,但其综合性能仅相当于俄罗斯V-III和美制“洛杉矶”的早期版;只有个别性能达到了21世纪初的水平。且发展全核潜艇部队同样面临这财政问题和建造周期的问题(即使2750吨,最小的法国“红宝石”级核潜艇,其造价也是同等吨位常规潜艇3倍以上,建造周期则是常规潜艇的2倍以上)。更重要的是,核潜艇本身就注重远洋作战,近海浅水海域并不是核潜艇的专长(所以美国还为此专门开发了“佛吉尼亚”级核潜艇)。

  综上所述,无论是加速航母战斗群建设,还是推进全核潜艇舰队的发展,都是2020年不可能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具备一定远航能力的AIP常规潜艇就成为唯一满足时间和投资双方面要求的解决办法。虽然相对于核潜艇而言,AIP潜艇的潜航能力依然不值一提,但是相对于传统常规潜艇而言,已经是质的飞跃。

  受技术的影响,目前现役的AIP系统,无论那种类型,都无法提供足够的功率让常规潜艇实现水下高速航行,只能保证低速条件下增加常规潜艇的潜航距离,目前通常增程指标为1500-1700海里(3-5节航速)。如果再加上潜艇蓄电池组的400海里航程,AIP潜艇将拥有1700-2000海里潜航能力(按3-5节计算约为400-600小时,或16-20天潜航时间)。

  即使是老式潜艇也大多进行了升级改造,性能大大提升

 

  以东海方向为例:如果我军潜艇要进入冲绳海槽执行破交、封锁等任务,那么足够数量的AIP型潜艇可以投入2-3个双艇作战编队,从江苏、浙江或福建的基地出发,在完全脱离我发空中掩护的范围之前即可下潜,这个距离在东海方向约300-400千米。潜艇在东海我军防空圈内下潜,利用AIP系统推进,并利用复杂的海底地形做掩护,直线航行约400千米即可抵达冲绳海槽,扣除往来时间,在战区执行任务的时间不少于14天;如果我军AIP潜艇通过宫古海峡等水道进入琉球以东洋面作战,则作战部署时间也不会少于12天。

  而美日的大批反潜飞机在没有潜艇大至定位的情况下,主要只能依靠对通气管的探测来侦测潜艇方位,但无论是P-3C还是P-8A对于整个航渡段都采用潜航方式的AIP潜艇作战效能有限,基本上无法即使对于我国海军进出冲绳海槽的潜艇进行监视和预警,其数量优势和机动灵活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发挥。

  在南海方面,即使爆发冲突,美军介入,其航空反潜力量的部署密度也远小于东海海域。我军潜艇若从海南、广东的基地出发,向东只有约500千米即可抵达台湾岛东南部海域或南沙北部海域,到达制定海域后下潜,扣除往返时间,在台湾、南沙的实战部署时间不会少于15天。而即使美军在克拉克重新部署反潜飞机,面对茫茫南海,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特别是南海南部虽然距离三亚的潜艇基地超过1600千米,已经接近AIP潜艇潜航的极限,但是这一区域同样也超出了美军航空反潜力量的活动半径,美军在该区域难以形成有效的规模反潜能力。因此,AIP型潜艇在南海作战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航渡中适当选择通气管状态航行,以节省AIP系统燃料消耗。如果航渡段完全使用通气管状态航行,则AIP型潜艇在南海的作战部署时间可延长至30天,完全可以前出马六甲,甚至进入印度洋作战。

  最新型039G型常规潜艇

 

  高性能AIP潜艇的展望

  由此可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海军潜艇部队将以高性能AIP潜艇为主力,同时配合逐步升级的新型远洋攻击核潜艇。在没有完全打破敌方第一岛链封锁的情况下,这种组合最符合作战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后勤保障等方面也更容易快速实现和承受。组合中,高性能AIP潜艇负责近海封锁、破交、伏击敌水面舰艇;核潜艇则负责掩护弹道导弹潜艇出入岛链,并在第一岛链外驱离敌方潜艇(常规/核潜艇)执行远洋反潜任务并保护自己的航母战斗群。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AIP潜艇必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突破,其装备数量应占整个中国海军常规潜艇数量的半数以上(据推测到2020年左右,海军常规潜艇部队规模会大幅度减小,期间要退役约10艘035型潜艇,而新近潜艇需求量不会低于20艘)只有保证潜艇部队快速升级才能在第一岛链内的近海地带保持相应的威慑能力。如果我军岸基航空兵能够有效压制敌方反潜飞机的活动,则AIP潜艇就完全可以突破美日建立的岛链反潜体系,进而大幅度改善我军在第一岛链及其周边作战的不利态势。

  目前,我国在AIP系统技术发展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其主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特别是在AIP系统研发方面,已经和国外基本保持一致。我国已经完成实用水平的“斯特林”发动机、燃料电池型AIP系统也接近成熟。039B型AIP潜艇的研发成功对于我国海军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但其原型艇——039艇内部空间较小,改装AIP系统容量也较小,因此,目前在039B基础上全面改进研发新一代AIP潜艇,并快速投入建造,将会是提升海军水下作战力量的首要任务之一。(作者署名:龙之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