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贴身跟踪的侦察机、侦察船,是美军航母编队最难缠的盯梢者,但几十年冷战下来,美军也积攒了6大类13中摆脱“狗仔队”的方法:
1,消极躲避与主动诱杀
除了消极隐蔽,如果遭遇对方侦察兵力不可不免,就要采取一些主动措施了。尤其是在隐蔽航渡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对方的侦察兵力,主要是侦察机有与你遭遇的征候,为了不让编队的隐蔽潜行功亏一篑,必要时必须派出拦截兵力,进行反空中侦察行动。
这种反空中侦察行动一般由1架预警机,1架电子战飞机和2架战斗机参与。预警机负责密切监视和跟踪对方侦察机动向,如果能通过编队航路的规避避免遭遇最好,顶多预警机被发现,但预警机的位置可以离航母很远。
如果发现无法避免航母与对方侦察机的遭遇,则采取第二步,由电子战飞机对对方侦察机的对海搜索雷达、电子侦察设备和通信设备进行干扰和欺骗,使得它无法探测到航母或无法回传数据,达到隐蔽航母动向的目的。
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由战斗机直接进行拦截、驱逐,甚至开火击落。
而在进入作战海区后,将会有更大的概率遇到对方的侦察兵力。此时如果兵力充裕,可以派出数艘编队护航舰艇甚至战斗机,在远离航母的海区模拟航母的电磁或水声信号,吸引对方侦察兵力,除了误导对方侦察兵力的侦察方向外,可以利用舰艇和飞机设伏,将其直接诱杀,达到保护航母本队的目的。
2、分散部署,战时不摆圆圈
航母编队还有一个识别特征就是十余艘舰艇“扎堆儿”行动目标大,对方可能根据在某个海区集中出现的多个电磁信号或者雷达信号,且这些信号源拥有类似的航向航速来判断此为舰艇编队。
毕竟即使是拥有280多艘军舰的美国海军,平时能派出去的也就2个航母编队,2个两栖戒备大队,2~3个驱逐舰中队而已。
为了避免因为“扎堆儿”行动暴露自己,美国海军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尝试航母编队的“分散部署”,后期甚至发展出“基于电磁辐射管制下的分散部署”(DO-EMCON),并为此组织了数次名为“草垛”的演习。
在这些演习中,航母编队的各艘舰艇被分散部署在更为广阔的海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一定采用完全一致的航路,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各舰艇自定机动,甚至混迹在周围的岛礁或民船队中,从而避免了过于集中且步调一致的行动被作为一个编队被识别出来。
结果表明效果很明显,如1956年的一次演习中,扮演“航母编队杀手”的空中侦察打击部队对海上疑似航母编队的8群目标进行了30余次攻击,仅有1次找到了真正的航母编队。
而且还有一个提示,千万不要被宣传画和电影里的航母编队所蒙蔽,实战中的航母编队极少是以航母为圆心的一个或多个同心圆的圆形编队的样子,那些都是摆拍,用美国海军的行话来说,叫做Formation Excercise。因为这样的队形在对方的卫星和侦察机看来简直就是自报家门。且实战中会有一个或两个主要的威胁来袭方向,编队护航兵力会在这个方向上集中组织多层防御体系,不会在360度范围内毫无重点地平均布防,编队的形状自然就不是圆形咯。而且航母队形的散布也不会像宣传照片里那么集中,那些都是为了摄影师取景的需要。
3、七种佯动与欺骗措施
除了保持沉默,分散隐蔽,为了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还离不开主动的欺骗伪装和佯动。
让航母编队在敌人眼里彻底消失固然安全,但最安全的其实是让敌人充满自信地认为你的编队在另一个地方。这是最佳条件,行动也最有效。当然要造成这种情况就必须有欺骗和迷惑手段,这一行动远远超出了一个航母战斗群所能进行的活动,是一个整体性的军事行动,这需要编队以外其他兵力的支援。
但在编队范围内,也有一些欺骗措施可以采用。
l 如靠近国际商船航线,混进商船队,伪装民船的AIS(船舶身份自动识别系统),塔康等信号;
l 夜间进行灯光伪装,模拟商船的桅杆灯光布局;
l 在可能被侦察到时,进行航速伪装,临时降到商船常用的慢速;
l 船壳伪装,包括光学迷彩以及现在更先进的可以欺骗雷达和红外侦察设备的船壳涂层,以及上层建筑水幕喷洒隐身系统,使得对方无论通过光学、红外或雷达探测都难以准确判定本舰的类型;
l 水声伪装,编队舰艇启动类似“大草原”系统的水下气幕降噪伪装系统,消除高速战舰推进系统特有的声学信号;
l 电磁伪装:派出部分舰艇在另一个海域,模拟航母的雷达和数据链信号;
l 替身伪装:最常见的就是找一艘船只来作为航母的替身,最常用的就是快速补给舰,从二战到冷战,屡试不爽。
以上手段综合运用,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如冷战时期的地中海,第6舰队的编队指挥官们面临苏联驻地中海第5分舰队的挑战。众所周知,地中海就是个狭窄的“澡盆”,舰队机动的范围非常有限,且周边北非、南欧陆地、海上满是苏联的盟友和眼线,可以通风报信,航母编队想摆脱苏联舰艇的贴身跟踪很难。但航母编队也充分利用了这些地理特点,如航母夜间可以进入希腊和土耳其的领海,并关闭照明灯火,然后再群岛附近游弋,苏联舰艇只能在外海保持雷达接触。随后,航母编队护航的护卫舰竖起角反射器,装扮成大型水面目标,甚至还紧贴着航母并排航行,然后又分开,等到天将拂晓时,苏联侦察舰惊异地发现,他们跟踪一整夜的居然是一艘大型补给舰,而航母已不知去向。
4、舰载机也能佯动伪装
除了编队内的舰艇要为隐蔽前行做贡献,舰载机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重要因素。
在F-35等隐身舰载大规模装备之前,现役的各种舰载机只要一上天,就成为对方雷达的跟踪的目标。
上世纪50年代“草垛”演习中,就发现虽然舰艇进行了分散部署,降低了根据编队队形发现航母的概率,但舰载机的起降航线暴露了航母所在。
为此,从60年代开始,美航母编队的行动计划中,不再直接规定以航母为参考基准点,而是规定了一个离航母有一段距离的点为行动计划,尤其是舰载机行动计划的基准点——俗称ZZ点。
ZZ点一般距离航母30海里,正好是地平线的边缘。
战时舰载机群归航,不得直接向着航母下滑着陆,而是朝着个ZZ点下降。抵达ZZ点后,舰载机飞行高度一般只有几百米高,甚至更低的超低空,已经不在敌人雷达屏幕上,这时再保持飞行超低空飞行高度,转向到航母所在位置,进入真正的着陆航线。而在敌人看来,舰载机都是消失在ZZ点附近。
根据威胁情况,ZZ点可以距离航母更远一些。同时如果舰载机燃油量许可,集群的起飞和归航航线也尽量不要直接飞向或背离ZZ点。
由此,敌人根据舰载机群的出击和归航方向推测航母所在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当然带来的代价就是机群要跑弯路,好在可以通过空中加油解决。
5、两种摆脱盯梢的办法
航母舰队的机动是一个相当重要和复杂的问题,首先,机动本身并不存在战术能力,它不能直接产生战斗力,舰队的机动实际上是数个航行段的组合,马汉说过,舰队机动是战术的能量积蓄。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机动等同于航行,但合理应用航行速度和航行路线,可以大大减小编队被发现的几率,减少舰队遭受攻击的可能,同时可以为舰队提供若干可供选择的攻击时间窗口,隐匿和突然袭击也可以作为机动战术效力的一部分。
日本联合舰队在珍珠港突袭时将机动的攻击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战前,美国海军已经有遇见战争的可能性,在太平洋日本可能发动攻击的路线上已经部署了一些潜艇巡逻线,在一些高度危险的区域海部署了侦察机。日本联合舰队采取了从未用过的贴近北冰洋的航线,夜间推进,在其6000海里的行程中有效的避开了美国的侦查,尽管情报已经显示日本联合舰队倾巢而出,但美国海军在被袭击前一个周多的时间里始终无法找到联合舰队的影子,甚至与在被攻击以后仍然无法确定舰队的位置。
航母的机动也能提高防御能力,如把编队驶入难以侦测或或者攻击的恶劣天气海域。以及拉大舰载机出击阵位和回收阵位的距离,进一步隐蔽航母位置。
6、跑长跑,累死你
如果在大洋上遇到了难缠的对方跟踪舰艇,各种电磁辐射管制、欺骗等都不管用,那么还可以教你两招比较“文明”的方法摆脱跟踪:
恶略海况下高速航行:在海浪4~5级时,航母编队集体加速和保持到20节以上航速,此时对方比较常用的跟踪舰艇,如远海拖网渔船、大型猎潜舰甚至驱逐舰在这种情况高速航行已经非常困难,通常就会落在后面,被甩掉。这是充分利用了航母自身和所辖舰艇吨位大,适航性好的优势,除非对方派宝贵的1155“勇敢”或者956“现代”级这样的大型主力战舰来跟踪。
持续高速航行:如果不幸对方的确派了适航性很好的大型主力舰来盯梢咋办?那航母编队可以连续12小时保持24节以上的高航速。24节并非很多舰艇的经济航速,在这个速度下燃料消耗速度将非常惊人,在这种情况下,跟踪船只很快就会耗尽自身燃料,不得不知难而退。而航母编队可以依靠快速战斗支援舰,甚至航母对编队内舰艇进行横向补给的方式,保持持续高速航行,摆脱跟踪。(作者署名:默虹_美海军学习小站)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