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T-50五代机服役还有必要吗 性能已大幅落后歼20

2017年05月18日 16:2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最近,俄罗斯T-50战斗机第9架原型机开始试飞。据现有消息,该机于今年4月24日在阿穆尔共青城飞机制造厂首飞。5月10日,该机的照片开始在网上出现。

  稍后,网上出现了该机携带8000升副油箱空中飞行的宣传照。编号509的T-50-9原型机与之前的几架原型机相比,采用了新的数字迷彩,但从外形看,似乎并没有出现新的可识别特征。

  携带副油箱的T-50-9

 

  今年2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T-50-9已经改变了进气道设计,可能将安装代号“30工程”的新型发动机。但俄方公开消息已经指出,这种说法“为时过早”,该机目前仍使用AL-41F,也就是117A型发动机。

  从公开消息来看,“30工程”发动机2016年底刚刚开始进行整机台架试车——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就宣称已经开始台架试车,这应该并非全部吹牛,当时进行的可能是核心机试车。按照现代发动机设计研制的一般规律,2017年要开始进行试飞显然是为时尚早,俄罗斯媒体对本国新型发动机的迫切期盼可以理解,但显然这并不能促进新发动机的研制。

  T-50-KNS静力试验机正在进行地面试车

 

  T-50作为俄罗斯目前仅有的进入原型机阶段的第五代战斗机研制项目(之前的米格1.42和苏霍伊S-47只能算是技术验证机),其具体性能至今仍是各方讨论的焦点。但从目前来看,T-50实际技术水平和研制进度都很难让人乐观。

  从进度上来看,虽然已经有了9架原型机,但T-50至今仍未公开展示过该机在空中打开弹舱和发射导弹的画面。即使是保密制度较严格的中国,歼-20战斗机也有不少打开弹舱飞行,或者将机内格斗导弹发射架伸出到发射状态的照片出现。如果说T-50已经进行过从弹舱内发射导弹的成功试验,却因为保密而不公开,这恐怕不太合理,因为俄罗斯急于推销T-50,甚至送该机去参加航展都不止一次,但在外界舆论压力下,俄方至今没有公开相关照片,就有些可疑了。

  2007~2009年,S-37承担了T-50的弹舱实验任务,这也是唯一了解T-50弹舱设计的机会

 

  之前有消息指出,T-50的弹舱开口设计在腹部低压区,导致了一些额外的设计困难。T-50和歼-20、F-22一样,机腹弹舱内的空空导弹要使用带有抛射装置的挂架将导弹“抛”到机外,再由导弹自行点火。但由于腹部低压区的存在,T-50的抛射装置必须赋予导弹更大的加速度才能让它顺利脱离这个区域,而不会受到气流影响被“推”回来砸到自己,但问题是,导弹是一种精密装置,如果赋予导弹更大的横向加速度,可能导致导弹的电子元件承受不了,在抛射出去以后无法正常工作。这个难题在2016年俄罗斯媒体曾声称已经解决,但至今仍没有出现画面证据,难以让人信服。

  如果说弹舱还只是个技术难题,应该说,俄罗斯早晚能通过各种办法加以解决,那么该机在隐身方面的问题恐怕更加严重,因为这涉及到T-50设计方案上存在的缺陷。

  据悉,俄方近年通过某些渠道,获得了中国歼-20隐身性能的部分数据。而在此之前,他们根据中国某研究所曾通过某些渠道获得俄方1.42原型机的部分方案数据的事情,认为歼-20可能接近“强化版1.42”。通过数据对比,他们发现之前的认识完全错误,而在根据新的数据开展的计算机模拟试验中,无论是面对F-22还是歼-20,T-50都没有表现出五代机应有的特性,这让俄军对T-50的评价大为降低。

  某种程度上来说,T-50并不能代表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

 

  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方面也对T-50进行了相应评估。据国内长期跟踪俄罗斯航空技术发展的某研究所相关人员的说法,T-50“令人惊异”,因为俄方的技术储备很显然并没有全部体现在这架飞机上。

  笔者认为,与歼-20最早的“718工程”原型机,到今天的前期量产型,几乎每一批次原型机,都会出现一些细节调整和变化。再看美国的YF-22到F-22A,原型机到量产型干脆几乎就是两种飞机了。而T-50的1到9号原型机之间几乎没有从外观上能明显看出的变化。

  这说明T-50从设计之初就比较保守,在新技术、新设计的使用方面,都取了最保守的值。这一方面是为了确保飞机研制进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苏霍伊设计局从研制T-50之初就已经很清楚,自己没有当年从T-10原型机到苏-27战斗机之间的变化那样,对原始设计方案进行近乎于“推倒重来”的大幅度变更的财力基础。

  T-50身上,“凑合”的味道相当浓厚

 

  所以,在T-50设计方案本身就存在问题的时候,情况就尴尬了。

  本来,俄方可能还指望由印度出资来填补部分T-50研制的空缺,但印度提出的FGFA战斗机的要求和T-50并不完全相符。事实上他们希望的是类似苏-30MKI那样的发展路线,即俄罗斯T-50发展顺利成功后,再根据印度的要求,设计一款印度专用的新战机。但显然,这是一个回避风险的措施,在T-50研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印度是不会“逆势而上”,来拯救T-50的。

  而最近印度方面也表示FGFA项目“再启动”要推后几年再考虑,失望之情和继续观望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那么,T-50如果能够解决弹舱问题,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比苏-35S更先进的“超四代“战斗机在俄军中服役呢?

  恐怕也不现实,因为如果不能实现真正的隐身功能, T-50比苏-35S的优势恐怕很有限。据悉,随着苏-35S到货,中国方面对该型飞机的评价很高,认为过去我们低估了该机水平。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上没有想到的地方,苏-35S的进步很明显。

  例如,苏-35S具有一个在空战中能够为飞行员提供辅助决策的“决斗”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根据飞机传感器获得的敌我态势数据,在格斗空战中,拟定出一个最优化策略,并通过直观的方式提示飞行员完成一系列飞行动作。这可以称为“土AI”系统,它虽然并非“阿尔法狗”那样的超级强劲的AI系统,但至少可以避免飞行员在空战中犯低级错误。

  苏35又一次让中国空军和中国航空人认识到了苏俄武器身上那“谜一般血脉特色”

 

  我们之前就说过,苏联、俄罗斯的战斗机一向属于“高手向”,极为纯属老练的飞行员才能发挥出战斗机的最大纸面作战效能;而在普通飞行员手中,因为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困难复杂等因素,作战效能往往不如西方飞机。

  当然中国现在不缺有几千个小时的飞行员,甚至有传闻说中国一些尖子飞行员一个人一年内打掉的实弹一度超过俄罗斯全空军同年打掉的实弹总数。但对于俄罗斯空军来说,“决斗”系统意义就非凡了,那些进入空战后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干什么的“菜鸟”不如干脆依赖“决斗”系统的提示进行操作,至少可以提高其生还率。即使是对于“老鸟”来说,“决斗”系统也能作为决策辅助系统,一样有很大的价值。

  这套系统,表明俄罗斯空军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比较薄弱的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也表明苏-35确实是一款为今日俄罗斯空军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的飞机。

  1972年服役的F-14,为美国海军带来了整整10年的远洋制空权

 

  冷战时代,苏联空军通常能在美国一款新型主力战斗机出现后一段时间,研制出性能足以与之对抗的新型战斗机。

  例如,1960年,美国F-4战斗机服役,10年后,与之相对应的米格-23入役。1976年,美国F-15战斗机服役,1982年,苏-27服役。可以看出,苏联后期在顶尖新型战斗机的研制速度上,已经逐渐缩小和美国的差距。

  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新战斗机服役周期明显落后,在F-22战斗机2006年服役的10年后,T-50仍未具备服役的条件。而更致命的是,冷战时美苏对应的战斗机是能公平对抗的,但2017年的T-50,却无法和2006年的F-22A公平较量。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T-50研制计划中最后一架原型机,T-50-9的出现,并不能让俄罗斯空天部队感到欢欣鼓舞。

  翱翔在波罗的海天空的F-35A

 

  那么,俄罗斯空天军今后怎么办呢?显然,长期靠苏-35S作为俄罗斯顶级战斗机是不现实的,毕竟在隐身优势面前苏-35连面对F-35都占不上便宜,而美军已经开始让F-35到俄罗斯门口转悠了。

  而像之前我们提到过的那样,在T-50基础上,进行脱胎换骨的大改,恐怕也没有什么意思,因为T-50的改动余地实在不大。

  如果有这个钱,不如干脆另起炉灶开发新一代战斗机。

  有一种说法,俄罗斯正在考虑放弃T-50,直接上马研制“5.75代”战斗机,或许这是个好主意。但未来十年,俄罗斯空天军靠什么飞机来对付F-22和F-35呢?好像这又是一个尴尬了。

  也许,我是说也许,如果俄罗斯能放下架子,说不定有机会买到东方某大国的战斗机,即使买不到和F-22能正面对抗的那种型号……

  俄罗斯为T-50准备的对面武器弹药,这对弹舱的要求非常高

 

  有传闻说俄罗斯在T-50弹舱问题上遇到困难时,曾找中国北方某飞机研制单位询问能否提供弹舱设计的帮助——当然可惜的是并没有帮上这个忙——但如果俄罗斯装备一种动力性能和米格-29类似,具备较好隐身性能,强调空战性能的中型隐身第五代战斗机……?

  当然,这也只是想象罢了,或许对于普京来说,更可行的是捏着鼻子装备上几十架不怎么靠谱的T-50,靠它们撑场面——虽然这个场面其实不一定撑的多好——然后筹钱专心开发“5.75代”战斗机吧。

  顺便想到一件事,如果美国复产F-22的事儿能成,说不定俄罗斯5.75代战斗机还能赶上和它一班车呢。(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