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时中方咋接触F16雷达:隔着墙通过电缆连接

2017年04月20日 12:09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作者署名:兵工科技微信公众号(微信ID:binggongkeji)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子院所某单位承担研制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任务,这又是一项尖端课题。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最大特点是,能从强的地杂波中检测微弱的目标信号。由于存在地杂波干扰,一般的机载雷达不能往下看,只能往上看,而现代化空战中,目标大都在低空,因此,是否具有下视能力,是现代作战飞机的重要标志。脉冲多普勒技术是军事领域中的敏感技术,是一项国家财富,先进的国家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才掌握这种技术。1984年电子院所某单位成立机载雷达研究部,贲德院士担任部主任并任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总设计师。

  有些读者或许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曾与美国短暂开展过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技术合作。不过,对方在谈判时一再声称脉冲多普勒技术是高难度的尖端技术,是军事领域中的敏感技术,不会轻易给别人,就是在同意为我们改造某型飞机火控系统中,其中重要部分是加装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情况下,有关雷达的情况仍对我们严加保密,对方对该雷达技术实行的封锁手段大大超过了我方想象,给看的只是雷达模型,对有关技术严加封锁,甚至在我国的航空电子设备与他们的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进行接口试验时,也是将各自设备放在不同房间,通过穿墙电缆连接,根本不让我方人员看到雷达,在雷达安装歼击机上后,对方只告诉我们如何按按钮,而从来不解释为什么。

美国F-16机载雷达为APG-66(V),在“和平典范工程”中美方计划为中国歼-8Ⅱ战斗机换装的就是该型雷达  美国F-16机载雷达为APG-66(V),在“和平典范工程”中美方计划为中国歼-8Ⅱ战斗机换装的就是该型雷达

  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研制中的技术难题,全靠自己探索研究。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十分重视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制工作,李鹏总理在北京亲切接见技术人员,在听取了研制工作的汇报后详细询问了困难情况,指出国家急需脉冲多普勒雷达,外国人不给,我们自己干,具体问题给予落实。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接见时,把国家计经委、国防科工委、电子工业部的领导也召来,共同听取工作汇报,当刘华清副主席问到有什么困难时,听到汇报说所里厂房设备陈旧,需要儿千万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刘华清副主席当即请国家计委领导限期解决,还风趣地对设计团队说,把行李搬到计委住下来,不解决就不回去。汇报到中午,刘华清副主席请吃午餐,席间还喝了酒,他说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中上刑场前要喝断头酒,今天我们也喝断头酒,脉冲多普勒雷达搞不出来要杀头!虽然是在开玩笑,但说明责任重大,要确保成功。

  在随后开展的专题科研阶段,研制团队攻破众多技术关键难题,打下了机载脉冲多普勒体制雷达研制成功的技术基础。研制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试飞,通过试飞来解决和验证雷达在载机平台中的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雷达的可靠性及雷达性能与战技指标的符合性,这项工作极其复杂而又十分重要,来不得半点疏忽。试飞中,发生过险情。一次是刚刚试到一半,飞机发动机突然空中熄火,两台发动机只剩下一台在“转”,飞机高度急速下降,幸亏飞行员遇事沉着,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让飞机低空飞行,采取紧急迫降措施,安全着陆,化险为夷。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研制工程在空白中起步,经历十年艰苦攻关获得成功,为我国战斗机配上了国产“争气雷达”。图为美国F-15战斗机的APG-63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研制工程在空白中起步,经历十年艰苦攻关获得成功,为我国战斗机配上了国产“争气雷达”。图为美国F-15战斗机的APG-63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

  通过两年多试飞,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体制取得突破,雷达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了机电部、国防科工委和空军组织的技术鉴定,得到了各有关方面肯定,在体制样机的鉴定会上,专家评委作出评价:在艰苦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奋斗、积极奉献、取得了重大成果,说明我国有能力攻克尖端技术,有能力打破封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