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称中国反卫星武器跟预想大不相同 要中国公开细节

2017年04月12日 07:56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的“吉林一号”光学卫星组 现在已经可以在太空做视频直播了中国的“吉林一号”光学卫星组 现在已经可以在太空做视频直播了

  在现代战场上,卫星的作用已经从“重要”上升到“无可替代”,而中国无疑是在这一领域成长最快的国家。目前,解放军正在把卫星优势转换为战略优势并加速研发。随着中国航天实力增长,对于战场的掌握已经从制空权到制天权演进。而最显著的的代表,就是中国的高清遥感光学卫星组“吉林一号”,该型卫星曾经成功拍摄下位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机场的机场起降画面,当时公布画面出来效果相当惊人。“吉林一号”卫星组是4颗微小卫星组成,最大一颗才250公斤,虽然个头不大但是性能出众,方便发射和作为“寄生星”蹭火箭发射。同时中国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球任意一点10分钟内视频回放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定点对港口这类目标实施监控,连航母出航的全过程都可以在太空中“实况直播”出去。这样的能力显然是美军最不希望看到的,不过中国的卫星显然并不仅仅具备这样的技术能力,同时还有更多堪称“妙用”的用途。

未来 固体火箭+纳米卫星 将会是快速发射主流 更难预测和拦截未来 固体火箭+纳米卫星 将会是快速发射主流 更难预测和拦截

  根据美国《华盛顿时报》在3月份的报道称,中国现在正在把自己在微小卫星的研发优势转化成太空战的攻势优势。中国正在发展的“寄生卫星”和“纳米星座”系统,可以黏住或者拖住敌方目标卫星,甚至可以牺牲单个卫星发动自杀式攻击而不耽误整个星座群的继续作战的能力。并且,微小卫星最大的才500公斤,小的才几十公斤甚至几公斤,如果使用大型火箭发射,一次可以运输多达百枚。而就现在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的固体火箭发射平台“长征十一号”和“快舟”来讲,2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0公斤的远地轨道运载能力,可以在24小时内把这些“纳米星座”送递目标轨道并在数个小时内发动攻击。并且,这些反卫星武器甚至比反卫星导弹更难发现,更别说拦截了。

“傲龙一号”验证了天空捕捉技术 引起了美方的高度关注“傲龙一号”验证了天空捕捉技术 引起了美方的高度关注

  对于美军来讲,其未来的太空战思想主要是“削弱/摧毁敌方卫星”,所以我们看到美军使用海基“标准-3”导弹摧毁过报废卫星或者使用X-37B这样的空天战机“贴身”跟踪干扰敌方卫星,必要时选择回收。但是中国的反卫星实验跟美国预想大不相同,中国开发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反卫星全套武器系统。从“动能”系列的反卫星导弹到最近的“傲龙一号”在轨卫星捕捉系统还有诸多“纳米星座”的研发,这些跟美军发展思路截然不同的反卫星武器,让美国感受到了极大压力。美国战略武器专家杰佛瑞·路易斯就呼吁中国尽快公布相关太空实验的详细细节,来消除“外界对中国太空武器化的疑虑”。在美国跟他有同样看法的人不在少数,美国主管军备控制的前副国务卿弗兰克·罗斯就曾在2016年9月组织了中美航天领域的会议专门讨论中国太空武器化等相关问题,可见美方对于中国反卫星武器的关注度之高。

中国已经进行进行了数次太空反卫星实验 未来或许还有更多新型武器的出现中国已经进行进行了数次太空反卫星实验 未来或许还有更多新型武器的出现

  从现阶段来看,全世界的反卫星武器还处在高速发展和体系化当中,无论是各型反卫星导弹还是在轨卫星摧毁/捕获系统,都还是实验阶段。尤其是在未来,如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各国都会使用自己的快速发射系统-空基火箭或者陆基固体火箭发射自己的微星卫星来扩大己方的天基侦查系统的规模和侦查覆盖的范围,这将会对未来反卫星技术造成极大的挑战。所以,相对单次摧毁成本较低的,高能微波和激光武器将会是下一个发展重点。不过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中国在激光和微波武器领域已经早有建树,不会落后于别人,甚至要比别人领先一大步。相辅相成的是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持续投资和大量的科研投入,确保中国能够一直保持领先位置。(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推荐阅读:答案揭晓:中国会放弃朝鲜吗?美国敢打朝鲜吗?详情查看《大国风云》,搜索微信公众号:dgfy01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