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战机目前年产量是否能达到36架 将受一因素制约

2017年04月11日 09:34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据香港媒体称,中国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已建成3条歼-20生产线,年产量达36架;除已经生产的12架原型机外,将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再生产84架,部署4个航空团100架。

  进入新世纪后,从歼-10到歼-20的先进国产武器层出不穷,但优秀的武器是建立在优秀的总体设计和卓越的部件性能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短板都会让飞机的整体性能遇到瓶颈。而总体设计也是建立在部件基础上的,部件性能达不到要求,总体设计就要付出更大代价来弥补。

  上个世界80年代,我国603所从德国引进了西方航空设计规范,611所从法国引进了航空设计软件,使总体设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冶金、机械加工、化工、电子等行业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巨大。于是在飞机设计与制造中,部件性能就成为拖后腿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飞机整体性能,设计所只好大部分部件用国产货,少数部件具备进口条件的,使用进口设备或进口原材料。一些采购量很少,而国内又没有现成产品,专门订购价格过于昂贵的部件也直接进口。

  采取这一策略后,我国军机的产能就取决于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数量,只有后者供应充足,才能确保供应量充沛。但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有军品出口限制,少量采购不引人注意时可以,大批采购就难以通关,于是进口设备实现国产化替代之前,我国先进装备的产能往往受限。

  举例来说,我国歼-10飞机2004年服役,其专用的AL-31FN发动机在2003年进口54台,2007年进口100台,2009年进口122台,2011年进口123台。按照发动机超配10%计算,歼-10在04-07年时年产十几架,08-09年年产三十几架,10-11年年产近五十架,12-14年年产三十余架。在2008年前制约歼-10产能的,除了发动机外,还有座舱盖原材料等进口部件。

  在2010年以前,我国唯一一款实现完全自产的先进作战飞机,是歼轰-7A飞豹战斗轰炸机。除此之外,其它作战机型的产能都或多或少的受制于进口部件的数量。

  歼-20是我国第一型四代机,它对各部件材料的技术参数要求都很高,比如要求采用高模量的碳纤维材料制造飞机蒙皮、高强度低重量的玻璃材料制造座舱盖、高可靠性高压强的液压部件控制各个控制舵面、高性能T/R组件制造机载雷达等等,这些材料当中,有一些还没有实现国产化,因此歼-20初期产能必然要受国外部件、材料进口情况的制约。

  西方国家即不想中国下决心自己研制,又不可能大规模向中国出口这些关键部件,因此一直维持着小批量供应。特别作为我军未来空战的核心装备,外国绝不会放松对歼-20所需部件的管制,因此歼-20很难迅速提高产能。

  目前来看,36架的年产量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数字,几年内歼-20的年产量很难超过20架,3至5年后则会提高到40架以上,最终形成400-600架左右的四代机群规模。(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