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战斗机雷达真的先进吗 在中国惨败只有一个原因

2017年04月11日 09:37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甲虫”M改进型雷达,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工研制的一种先进战斗机雷达。

  而且,它的特殊改型参与了中国歼-10与JF-17“枭龙”战斗机的选型竞争,但却被中方直接拒绝。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一改进型雷达,是俄罗斯为米格-29战斗机中期改进中规划使用的先进雷达。它实际包含了两个主要型号:“甲虫”ME机械扫描雷达,以及“甲虫”MFE相控阵雷达。后者又称作RP-35,装备FAR-700相控阵天线。这一系列雷达装备了Baget〝边条〞系列雷达信号运算处理计算机。

  “甲虫”M还有一种称为Zhemchoug的奇特改型,这是为中国歼-10与FC-1/JF-17枭龙战斗机研制的,以争取外销合同,换取当时俄罗斯极其匮乏的外汇。这一改型雷达,配备中国模式的敌我识别(IFF)天线,天线口径根据歼-10等战斗机具体情况进行了缩小。该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缩短为80公里,最大锁定距离60公里,可以跟踪20个目标,同时攻击4个目标。重180公斤。

  但是,同一时期中国战斗机火控雷达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包括了随FC-1出口的KLJ-7火控雷达等等,都有着接近世界顶尖水平的技术参数。这令俄罗斯将己方雷达出口到中国或者巴基斯坦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最终这一计划不了了之。

  平心而论,与米格-29原本配备的N-019雷达相比,“甲虫”M不论天线工作体制、作战模式还是探测距离,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印度米格-29的老式雷达,使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

  因此,对于俄罗斯自身来说,这些改型雷达仍有相当的实际价值。最初的Zhuk雷达,仅仅增加了模式,却几乎没增加探测距离。装备“甲虫”M的米格-29SMT等中期改型战斗机,终于获得了使用R-27ER/ET等真正的中远程空空导弹的能力。也就是说,相关雷达首次赋予了米格-29视距外交战的能力。

  上述雷达的典型参数为:重220公斤,体积400立方厘米,天线口径624毫米。天线增益34.5dB,尖峰功率6kW,平均功率1.5kW,故障间隔200小时。如果不做特殊修改,这一雷达并不能装入歼-10机头将,更不要说枭龙偏小的雷达舱内。

  这一系列雷达有多种对空作战模式:搜索与测速测距、下视下射、边追踪边扫描模式(TWS)等等。可以同时追踪10~20个目标,并同时控制多枚导弹打击2~4个目标。还有格斗模式、对付贴地飞行直升机的模式、辨识目标大小(小、中、大)模式、辨识目标种类(喷气机、螺旋桨飞机、直升机、导弹)模式和判定敌机群内飞机数量的模式。

  对3平方米雷达反射截面积(RCS)的目标言,上视迎击与追击搜索距离分别为130公里与50公里,下视距离分别为120公里与40公里。这类目标通常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攻击机或者小中型轰炸机。但是与中国为歼-10、枭龙研制的新型雷达相比,Zhuo-M雷达性能并不出色,而且俄罗斯方面在宣传上一贯性的夸大自身武器系统参数,真实性令人怀疑。

  因为Zhuo-M的性能有明显突破,给米格-29带来了真正的对地打击能力,在此之前米格-29和苏-27很难有效捕捉和锁定地面杂波中的目标:它有不同分辨率的地形绘制能力,可同时跟踪4个目标,能对海面目标实施探测。可以区分和跟踪移动的地面与海面目标,能够提供超低空地形回避飞行控制能力,能进行600公里距离的气象探测。应当说,中国在这一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走了不少弯路。飞豹攻击机在服役后十几年里根本不具备捕捉地面小目标的雷达探测能力,因此空军一直没有像海军那样装备飞豹。直到配备真正出色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飞豹A出现,空军才首次装备了飞豹攻击机。

  “甲虫”MFE是配备FAR-700相控阵天线的“甲虫”M改型雷达,又称作RP-35,基本数据与“甲虫”ME相同。它采用了实现电子扫描的相控阵天线,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模式、扫描频率更快、追踪目标更多、同时打击目标数量也更多。

  按照俄罗斯最初的计划,“甲虫”ME雷达可以用于米格-29SMT等战斗机,“甲虫”MFE用于米格-29SMT-2、米格-29K等战斗机。

  与俄罗斯相比,巴基斯坦也在装备中国KLJ-7雷达之后,于2017年初决定将KLJ-7A相控阵雷达和意大利雷达,列为枭龙Block3改进型战斗机的雷达选项,进度未必慢于俄罗斯。当然巴基斯坦在选定枭龙配备的中国雷达后,也没有考虑使用俄罗斯战斗机雷达。KLJ-7A雷达很可能是一种有源相控阵雷达,这又甩开了领先俄罗斯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距离。(作者署名:空军世界)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