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能解决航发短板 两年内有6大型号将获突破

2017年04月06日 09:35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尽管中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大推力小涵道比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国家,尽管中国在2015年将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重大发展项目,尽管中国在2016年成立航空发动机集团,从顶层理顺了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体制,尽管近几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开始呈现型号井喷发展的喜人形势。但与美欧国家相比,中国在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制上依然像一个初学者。中国开始加大航空发动机的投入只有20年,军用发动机领域也仅仅是把涡扇-10太行发动机做到了基本堪用的最低要求。

  中国首台大推力民用航空发动机——涡扇8型

  如果说飞机制造是世界工业金字塔的塔尖,那么航空发动机就是塔尖上镶嵌的钻石。中国仿制、生产航空发动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虽然中国空军在建国之初就装备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米格15和米格17等喷气式战斗机,而且很快就进入国产化阶段,但国产航空喷气发动机实质还是仿制苏联发动机,而且长期落后于世界水平,尤其是在60-70年代,中国和世界航空发动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差距越来越大。等到美国、苏联等国装备第三代涡扇发动机的时候,中国还在涡喷发动机和第二代涡扇发动机上艰难跋涉。

  上世纪80年代初,航空工业部质量司曾统计,1952年至1983年,空军战机因产品设计和制造等质量问题共发生等级事故,其中发动机质量占48.3%。等级事故中一等事故占三分之一,其中发动机质量问题约占一等事故的38%。另据空军统计,建国三十多年来发生的一、二等事故中,属于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引发质量问题造成的约占50%,这一数字可以与航空工业部质量司统计的数字相互印证。而外军的飞行事故中,由于航空发动机造成的事故仅占4.5%。

  “心脏病”一直制约中国航空工业和空军的发展,是中国战斗机乃至民用飞机研制开发的一个短板,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全面发展以及确保国家安全的心头之患。好在近些年国产航空发动机问题已经获得高度重视,首先在国产大推力军用发动机取得了突破, 涡扇-10太行发动机历经“二十年磨一剑”,从2005年配装战机,又经过近十年的磨合,才真正堪用。

图4/4

  目前国产最新型的歼11B、歼11D,歼16,以及批量生产的歼10B/C等战机,都开始配装国产太行发动机。外界分析认为,随着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巨额投入和型号发展,预计2到3年内在批量制造高性能喷气发动机方面,会取得涡扇15和涡扇20等五六个型号的突破,但对于制造可靠的世界顶级航空发动机,则还需要5到10年。 一旦中国迈上这一台阶,将跨入航空发动机的自由王国。(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