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版FC31战机又曝新照片设计大变身 或向服役迈进

2017年03月21日 11:5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近日,歼31鹘鹰2.0试飞的照片,再次出现在互联网上。

  这一网友们戏称为“鹘鹰2.0”的战斗机,很可能正在接近被选中成为解放军正式装备。

 

  虽然照片模糊,但能够看出鹘鹰2.0明显的与最初的鹘鹰有着重大区别,这里我们来做详细的分析。

  与这架歼31鹘鹰2.0”战斗机相比,多次公开展示的歼31首架技术验证机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

  据信歼-31鹘鹰2.0因为缺乏竞争对手,已经越来越接近于被解放军接收成为正式装备。它将成为我军的“中型四代机”,辅助歼-20执行空中优势、空地打击、护航、国土巡逻防卫等一系列任务。

 

  歼-20将会是我军最为核心的空战力量,是针对美军F-22、F-35等四代机发展的、具备重大战略意义的主战武器。但很明显,中美都无法负担大量购买装备这一类昂贵的大型四代机,F-22、F-35造价的天文数字,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对于中美这些大国来说,战斗机的绝对数量极为重要,因为很可能需要在多线作战,战斗机少了根本无法覆盖足够的作战区域。很显然F-22、歼-20都不可能接替所有第三代战斗机执行的任务,必须有一种相对廉价的第四代中型战斗机,来缓和这一矛盾。

  二,歼-31鹘鹰2.0作战性能指标细化,定位更明确

  因为鹘鹰2.0技术细节处于保密的状态,我们只能根据国际展览上FC-31“鹘鹰”的公开资料进行推断:这一战斗机具备隐身设计外形,长17米,翼展11.5米,高4.8米。最大起飞重量接近30吨,类似于F-18战斗机,是一个典型中型战斗机的大小。作战半径1250公里,起飞距离400米,这能够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最大速度1400公里/小时,考虑到发动机技术以及成本等复杂因素,隐身中型四代机并不强求超音速巡航能力,这样有利于总体成本的控制。据信该机实用过载涵盖-3至9G防卫,这样它的格斗机动能力将与三代机相当。

 

  F-35也放弃了超音速巡航,同样是因为总体技术难度,以及考虑到对地打击任务对机体的特殊要求,令机体无法单纯以高速飞行为目的进行设计,这是一个合理的设计取舍。歼31鹘鹰2.0战斗机将与F-35一样,利用隐身与战场信息化的突出能力,获取在空战中战胜F-15、苏-27等第三代战斗机的能力。

  具体而言,歼31鹘鹰2.0很可能仿效近期F-35在红旗演习中展示的作战思想,在远距离上通过先进的战场信息化能力,大量吸纳与融汇战场态势信息,并协调友机、其它作战平台最高效的实施作战,通过最大化体系作战能力,来弥补自身性能与重型四代机的差距。

  三,鹘鹰2.0进行了气动外形大修改

  外观上,歼31鹘鹰2.0战斗机经过五年的试飞、验证,找到了大幅度更新的气动外形,飞行性能将有明显突破。

  该机多个翼面,例如垂直尾翼采用了验证机上没有的切尖设计。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翼面两个表面之间压力差最大化,降低翼尖处压力高的一面的气流,冲向压力低的一面。两个表面之间的压力差,是翼面产生有效空气控制力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合理范围内,这一压力差越大越好,这样控制力也会更大一些。

 

  历史上,使用这一设计的战斗机非常多,包括了F-15、F-14、米格-23、米格-29、米格-31、苏-27等等。但是如果考虑隐身因素,切尖的尖角以及更多的切线,会产生比无切件翼面更强的雷达回波,所以F-22等战斗机尽量的回避采用切尖设计。不过为了保证飞行性能,折中的在部分位置采用切尖,例如F-22主机翼尖端后侧还是有一个尖端。鹘鹰2.0也运用了部分使用切尖的构思。

  四,启用整体座舱盖设计

  歼-10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座舱盖的战斗机,当时因为基础不足,采用了部分来自于法国的技术。而歼31鹘鹰使用的是两片式座舱盖,但鹘鹰2.0已经使用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整体座舱盖,与F-35类似带有加强筋。这是四代机常常使用的座舱盖总体布局,需要开缝较少,降低了反射雷达波的比例。整体强度好,比单片一体化舱盖要容易制造。歼-20的座舱盖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历程。

  五、歼31鹘鹰2.0使用进一步改进的主体结构

  鹘鹰2.0使用了来自于东北本地的先进高强度、轻重量主体结构材料,即沈航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钛合金承力构件。该实验室是东北首家实现增材制造实现装机应用的研究机构。根据公开信息,这一钛合金承力构件,是鹘鹰2.0机体的“脊椎”与“肋骨”,负责承担大部分的机体载荷。

  在工艺方面,该实验室采用了突破性的3D打印技术,这比传统上先锻铸钛合金毛胚,再逐步机械加工出精确的部件的方法相比,节省了大型铸锻设备的投入,减少模具总数,缩短制造周期,减少制造成本,未来大规模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鹘鹰2.0的综合性能应当比验证机有重大突破,进一步接近批量采购装备的阶段。(作者署名:空军世界)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